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虚假诉讼频现,如何辨别民间借贷中的‘诈骗’真相?

2024-07-15 14: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多,各种欺诈行为也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欺诈行为的认知和针对性的法律救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民间借贷纠纷中的欺诈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法律救济方式。

李迈律师|如何辨别民间借贷中的‘诈骗’?

一、欺诈行为的识别要点

在民间借贷中,欺诈行为往往隐藏得较深,但通过细致观察,我们仍能发现其蛛丝马迹。以下几点是识别欺诈行为的关键:

非法占有目的:欺诈者往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借款。

异常手段:注意借贷过程中是否存在使用伪造证件、虚假合同等不正当手段。

关系与动机:警惕陌生人之间的高额借贷,尤其是相识不久便提出大额借款请求的情况。

借款用途与偿还能力:询问并核实借款的真实用途,同时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避免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

借款后行为:观察借款人借款后的行为,如是否频繁更换联系方式、逃避还款等。

李迈律师|如何辨别民间借贷中的‘诈骗’?

二、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

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采取的手段。‌诈骗罪涉及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来获得资金,‌而民间借贷纠纷则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故意使用自动消字笔书写借条,‌使字迹过一段时间自动消失,‌这种行为很明显是诈骗行为。

李迈律师|如何辨别民间借贷中的‘诈骗’?

三、警惕虚假诉讼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特点包括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性质上看,‌当事人不具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而滥用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成因包括民间借贷金融监管层面的不足和司法与法律层面的问题,‌如调解结案率逐年上升、‌法官对调解的偏好等。‌

在识别民间借贷中的欺诈行为时,‌还应考虑借贷双方的关系、‌借款的原因、‌借款人借款后的行为以及借款人的偿还能力等因素。‌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或双方当事人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

李迈律师|如何辨别民间借贷中的‘诈骗’?

四、寻求律师帮助

对于涉嫌诈骗的民间借贷,‌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果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客观上使用了欺骗方法,‌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客观原因,‌致使所借款物一时无力偿还,‌应属于民事借贷纠纷,‌诈骗罪不成立。‌

在处理民间借贷中的欺诈行为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将债务纠纷作为犯罪处理,‌避免打击无辜。‌行为人的主观意图、‌采取的方式、‌对借款的态度等都是判断的关键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借贷式诈骗的犯罪人在归案后,‌总是会提出其与被害人之间是正常的借贷关系,‌甚至提供借条等证据予以印证,‌给判断此类案件的性质造成困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