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影视剧带火取景地,街区更新后活力如何可持续?
最近,2024年戛纳电影节上映、陈可辛导演的电影《酱园弄》取景地正在陆续拆除。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和虹口区均表示更新后将打造商业、文旅和影视并重,传统上海街区形态的“活的影视基地”。
1945年轰动上海的“酱园弄杀夫案”,原本发生于新昌路酱园。电影《酱园弄》则选址于乍浦路北海宁路的路口。乍浦路在1990年代,由于毗邻“上海三大商业街”之一——四川北路(另两条是南京路和淮海路)的区位优势,曾经是著名的“石库门环绕的美食街”,车水马龙。但后来逐渐出现了街道风貌老化的迹象。
2019年5月,北海宁路乍浦路路口。街区更新之前多是拉面店、烧腊店、水果店、低端旅店。图片来源:百度街景
《繁花》热播曾带动黄河路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如今已恢复如常,《酱园弄》口碑和热度都逊色于《繁花》,早期面对“酱园”黑字白墙拍照打卡的本地居民和游客也很快退潮。
2024年7月9日,乍浦路北海宁路路口。背景中高耸的现代建筑是隈研吾设计的吉汇大厦。赵忞 图
影视带来的流量褪去后,“活的影视基地”能否实现活力可持续?
因影视剧串红的传统街区,像一次“外景快闪”
携程和爱奇艺共同发布的《中国影视综取景报告》中提出,上海的城市空间本就是影视剧外景地的热门选择。
所谓打造“活的影视基地”,是用主题公园建设的思维打造旅游街区,而非城市更新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空间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但像乍浦路口这样的传统街区,在上海并不稀缺,那今后如何保证活力?
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电影《酱园弄》为乍浦路北海宁路路口带来了什么,会发现它更像是城市更新建设周期中的一次“快闪”活动。
在原住人口搬离后,街区里只剩下建筑“空壳”,清理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为了吸引资金、引入新功能,也为有意向的商家讲述未来发展的战略,街道可以采取文化展览形式,给人新的主题街区体验,让人们对这片地区关注度提升。
将于今年12月举办的第十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以下简称“深双”),就是采取这样的逻辑。其发起人张宇星提到“我们希望利用展览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跟城市的更新结合起来。当展览直接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价值塑造过程中,就远超节事经济的价值。”
所以,可以简单地将城市更新中的“快闪”活动理解为,以城市居民而不是游客为目标的,试图激活城市消极空间的行为。
打造“活的景视基地”,网红打卡与运营如何不冲突?
在虹口区“十四五”规划、四川北路“十四五”社区规划中,四川北路片区将再次复兴为商业中心街区,随之而来,乍浦路也随着四川北路的“丰字形”提升而逐渐展开了大规模的更新。
而酱园弄外景地利用的是城市更新前期的空房子。7月9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现场走访后发现,道路西侧“酱园”剥除后,是过去2~3层老建筑的内部结构。另一侧原本也是底商+上层居住的,带有弧形立面的老建筑,现在已经贴上青砖皮,挂上了“椿方圆”“对印茶局”等复古店招。未来它们将正常营业,但碰到影视剧拍摄的时候“该关门就关”。
但“酱园弄”一带只有一个街口大小,如果作为“活的影视基地”,拍摄强度大的话,店铺开开关关,可能会影响运营,如果店铺效益不佳,则很难承担更新后高昂的房租。
此外,网红打卡的流量也不必然转化成周边店铺的销售额。特别是对影视外景地这样高度主题化的空间而言,游客更倾向于网红打卡,不一定会产生就地消费。打卡和直播流量大的时候,有限的商业空间还可能引发消费者和“只打卡不消费”的游客之间的冲突。
因此“活的影视基地”更需要思考影视拍摄与入驻商家营业之间的平衡。以“经常有影视剧拍摄”招商引进面向消费端的商家也未必是最优解。
如何利用“快闪”催化剂实现街区活力可持续?
“活的影视基地”能否盘活,取决于影视基地能否与城市联动,最终产生影视产品促进体验型消费的效果。这也是现在城市“卷体验”“卷文旅”的一个新趋势——空间主题化。
《城市中国》执行主编、城市八部开放研究网络创始人崔国认为“城市可无死角地体验、阅读、旅游,确实会让人觉得很舒适,能够促进一些消费”。但他也担心“平台攫取城市空间的资源,然后把流量都留给了自己,城市本身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好处。” ——包括除了网红打卡地点之外的街道店铺难以受惠、街道房租提高导致的店铺高转租率、网红店铺开始“降本增效”等诸多方面。
本来希望促进的“文化消费”最终变成了城市自己要负担的“文化基建”,只留下了更新和管理的成本。这对城市的财政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如果“外景快闪”可以顺利避开网红化的趋势,与持续渐进的城市微更新结合,可以为更大、更宏观的城市战略做好文化铺垫。例如张宇星提到的深圳的“山海连城”项目,将其拆解为更小的项目,通过长周期一点点的展览和点状更新,慢慢聚沙成塔,让城市产生“质变”。
对于上海而言,里弄更新这样一个宏大命题,也适合类似的长周期,不断有文化活动“定点刺激”,慢慢将资源整合起来,成为城市一种新的文化“底层逻辑”。
“深双”的模式可以借鉴,但这个模式也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曾经在深双工作,常年关注深圳发展的媒体人董十章提到,不是每个点位在后续都可以被顺利盘活。“南头古城相对成功,在2017年做了一次主场之后,后续几年还陆续跟进了一些点位的更新(如2020年更新开街,2023年再次成为分展场)”,但由于一些工业区展场的用地属性不能增加住宅之类的功能,后期也遭到拆除。
因此在采用打造“活的影视基地”“外景快闪”更新思路时,城市的用地性质、权属、运营,都需要在早期统筹考虑,不断跟进,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快闪”本身的催化剂作用。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