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上海再推20条措施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2024-07-11 12:4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大零号湾”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是上海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这里聚集着一流的高校、创新的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向着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的目标挺进。

2023年1月,上海市印发《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提出五大行动计划、22项重点任务。时隔一年多,政策的推动进一步加快。

为让“大零号湾”更好地集聚、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需求,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和策源作用,进一步解决科创资源集聚度、显示度不足,创新生态、政策供给支撑不足等问题,上海再推《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7月11日起正式实施。

汇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30家

一年多来,“大零号湾”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并使用的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包括上海交大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等在内的一批平台(机构)加快建设。载体空间约74万平方米,在建7个科创载体,载体空间约53万平方米。

宁德时代、歌尔、泰尔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发展,累计汇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其中,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家。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建立创新联合体,校企产学研进一步融合。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677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5000件。2023年,“大零号湾”区域有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获奖项目总数近1/5。

科技金融方面,组建了“大零号湾”科创金融联盟,集聚65个基金管理团队,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建设“大零号湾”创投平台,相继成立聚焦早期、硬科技企业的天使基金——“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重点扶持区内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大零号湾”创投一号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

上海市闵行区表示,还将进一步扩大“大零号湾”科创产业基金规模,加快形成300亿以上规模的“大零号湾”基金联盟。

5个方面20条措施加快“大零号湾”建设

《政策措施》立足“大零号湾”区域实际,围绕“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造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相较于此前的建设方案,此次发布措施在科技企业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经费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高质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共3条政策举措。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集聚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未来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开展跨领域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研究,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格局,支持高端科学仪器、科研试剂等自主研发。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4条政策举措。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优化职务成果权属和成果评价改革,完善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支持海内外重大成果通过“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等机制落地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以及共性技术平台等建设,建设“科技成果线上发布大厅和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加快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推动各类科创载体提升服务能级;支持区校共建孵化器、师生创业空间等。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承载空间,深化实施产业用地融合管理要求,支持企业“研发-转化-生产”一体化布局。

三是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共3条政策举措。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开展企业梯次培育,定期发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优质科创企业、企业家榜单”等。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标准研制、便捷申领和使用“研发服务券”、参加高水平科创赛事。支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政府合作创新采购方式,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加强算力统筹和供给。

四是增强创新要素保障,共5条政策举措。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加大对博士后等优秀人才的经费补助和服务保障,支持跨界人才的联合培养。加强科创人才服务,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便利度,加大“大零号湾春申人才专享卡”保障力度。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建设股权投资集聚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科技支行,开辟科技信贷“绿色通道”,推出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信贷产品,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一站式协作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开展海内外高价值专利布局。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大高校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等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力度。

五是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共5条政策举措。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进、培育一流学术期刊。支持高水平学术活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弘扬科创文化,树立先进典型,建设“未来科学家”数据库,强化跟踪服务。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盘活区域内存量土地资源,加快高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加强政策实施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动态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内容。

《政策措施》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要素集聚力、改革创新支撑力、环境氛围营造力,把各项惠人、惠企的政策落到实处,实现政策和落地之间的“零距离”。

围绕“大零号湾”开展首批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建设

当前,上海市教委正全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面向前沿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高校学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化系统性改革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改革将为“大零号湾”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上海市正支持交大、华师大等高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高校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割裂来看、分块使力,要形成校内技术转移、科技、双创、人事、国资、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紧密协同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其次,市教委不断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专业化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从具体实操上,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并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第三,依托“大零号湾”积极探索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市教委正积极研究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方案,推动高校科研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对内改革科研组织模式,例如组织“科学家+工程师”联合攻关,以任务汇聚一批专业人才和团队。另一方面对外联动各方资源和创新要素,强化高校与地方、产业、资本的协同联动,前端强化高校科研平台布局衔接、后端与产业园区联动。

市教委表示,首批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将重点围绕“大零号湾”开展试点建设,打造以科技创新策源区、国家级科技平台集聚区、龙头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园区、技术成果概念验证区、硬核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科技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样板房。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