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封堵近2万口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以退为进”提升发展“含碳量”

杜嘉
2024-07-11 11:41
公益湃 >
字号

长庆油田坚持“生产建设到哪里,绿色环保到哪里”的发展理念(杨万忠 摄)

长庆油田科技助力实现低碳转型发展(黄陈晨 摄)

红色南梁林(杨军平 摄)

7月的陕北,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在延安市志丹县杏河镇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东64-16井生产现场,技术员滕龙扛着铁锨下了车,来到一口待封堵的老井井口处,熟练地铲土、松土,再将带来的小树苗一一种下。远处,往复运动的红色抽油机,和白色羊群、湛蓝天空、漫山葱绿,融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长庆油田累计建成12万口油气水井,年生产能力达66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保持我国第一大油气田地位。多年来,长庆油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逐年加大生态环境存量治理和增量保护力度,采取避让关停、土地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累计封堵油气水井近2万口,不惜经济损失也要守护祖国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央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长庆油田负责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处于黄河流域腹地,多以荒原戈壁地貌为主,16个生态保护区及48条黄河支流与油气场站、管线纵横交错。虽风沙土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敏感,但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多达10余种,地方类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近200种。

“我们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全面统筹油气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长庆油田积极开展“我为碳中和种棵树”“万口井场植百万棵树”活动,每年植树超65万株,先后建成清洁文明井场3万座,以及“安塞油田绿色示范区”“靖边戈壁绿色氧吧”“延安中国石油林”等10座大型生态屏障,形成了林缘区、水源区等多种生态保护模式,尽最大努力使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在每年全面展开油田大调查的基础上,长庆油田本着“环保优先、整体规划、分级分类”的原则,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体能“复查”。从录测井解释到试油结论,从生产历史到注采关系,长庆油田全面掌握每一口井的“前世今生”,结合各项生产指标以及科学预判后期开发水平和区域风险等级,合理选择封井工艺,分批次开展封井计划,防止地层油气水在井内运移,消除井内流体对淡水层和地表环境的影响。

“近两三年,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泥沙含量少了,水库水量保持稳定,水质肉眼可见变清了。”甘肃省华池县武装部部长张海龙告诉记者,以前一下大雨,就容易发洪水,洪水颜色都是土黄色,需要长时间沉淀。现在即便下大雨,也不轻易发洪水了,这和油田植树造林工作分不开。

“我们持续加大创新技术攻关力度,研发的水泥封堵性能测试评价装置,首次实现了不同层位水泥封堵质量的定量评价,研制的‘一体化’挤封工具,改变原本需要一层一层爬楼梯式的常规封井作业,省时省力更省心。”技术人员胡衡说,科技不仅是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保护环境的稳定器,气井封堵主体采用“产层挤封+水泥承留器+三段式水泥封固”等一批批创新技术,让油田发展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实现了环保生产“双丰收”。

家住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王窑社区胡雁沟村的村民王卫东一家三代都住在大山深处,亲眼见证着曾经满山光秃秃变成了如今的郁郁葱葱。“长庆人来了以后,不仅生活上经常照顾我们,还年年栽树保护环境。现在树林子多了,大风沙尘天气少了,日照时间延长了,庄稼长势都变好了。”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