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患者心脏起搏器外露,医生自制工具拔除用了23年的起搏器电极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4-07-10 21:2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3年前,冯老伯因“窦性停搏”(注:窦性停搏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此后,因心脏起搏器电能耗竭,他先后更换了2次起搏器,一直感觉很好。

然而,近期,冯老伯却因为心脏起搏器而胆战心惊,因为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出现了皮肤破溃,起搏器也暴露出来。为解除隐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医生团队自制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工具,帮助冯老伯最终拔除了在体内长达23年的心脏起搏器电极。

冯老伯皮肤破溃,起搏器暴露。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供图

7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述医院获悉,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少见而最难处理的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囊袋感染,如不及时处理,有引发败血症风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去除起搏器并拔除电极是处理囊袋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拔电极的难度和风险远远高于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起搏器电极拔除是手术难度最高、风险性最大的心脏介入手术之一,是很多心脏介入专家不敢触碰的“雷区”。

更难的是,电极植入时间越长越难拔除。植入年份越久,电极与血管壁和心肌的粘连越严重,拔除电极的过程中出现血管撕裂、三尖瓣撕裂、电极断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甚至常需要外科医生开胸拔除电极。

面对冯老伯的情况,经过术前讨论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在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毛家亮的带领下,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幺天保、主治医师聂鹏协作,采用局麻和微创方法为冯老伯进行起搏电极拔除。

毛家亮透露,在手术中,由于电极与增生组织粘连严重,医生团队从上腔静脉途径无法拔除电极,根据此前制定的预案,专家团队运用心导管室现有的常规器械,自制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工具,最终成功拔除了心房电极。

随后,专家团队再从上腔静脉途径成功拔除两根心室电极。手术非常成功,冯老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周后,冯老伯安置了新的心脏起搏器,并康复出院。

拔除的起搏电极。

统计显示,仁济医院心内科至今已安置各类心脏起搏器八千余台。近年来,年植入量近600台。

仁济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姜萌介绍,该院起搏器团队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及电极拔除方案,近年来为数十例外院转诊来的囊袋感染患者成功拔除起搏电极,解除了患者病痛。除了应用常规器械,该院心内科起搏器团队目前还运用简易工具自制了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拔电极器械,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姚易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