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 10 位乌鲁木齐夜市摊主,聊美食、生意与爱
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说夏天是个细胞,什么是组成它的重要元素?在我看来,夜市便是新疆人的夏日“细胞核”。
进入到“核”里,夏日的底色、新疆人的快乐,就一目了然。
不同香气的美食、五花八门的商品、形形色色的客人,还有五湖四海的摊主们,共同组成了夜市。
当我们渐次下班,属于这些摊主们的“班”才真正开始。带着对“摆摊”这件事的好奇,我和乌鲁木齐夜市上 10 位摊主聊了聊。
聊了些什么?
关于美食、关于生意、关于“搞钱”,还有关于“如何度过时间”的选择。
“保你吃到纯正喀什味道”
摆摊 10 年 吾买尔
/
工作还没几年的我,望着已有 10 年工龄同事的 10 天年假羡慕不已。可一想到要上班 10 年,便觉得遥遥无期。
而摊主吾买尔,已经摆了 10 年的摊。卖的是常见的新疆人的夜市“三件套”:米肠子、面肺子、酸奶刨冰。
吾买尔是喀什人,从上学到毕业,在乌鲁木齐待了 20 年。吾买尔告诉我,他记忆里的喀什好像越来越“远”了,只记得那些舌尖上纯朴、难忘的喀什味道。
于是他决定,把记忆中喀什的美味带到乌鲁木齐。米肠子、面肺子就是其中之一,喀什的做法儿更偏重于不做过多的调味料加工,吃得就是那一口鲜,扎实又简单。
吾买尔出品的刨冰也简单,只加酸奶、从喀什运来的樱桃酱,再无其他口味可选。
做地道的新疆味道,用最简单的食材……把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做 10 年,并不是件易事,生意的起起伏伏便是常态。
“大概五年前,下午就开始有顾客排队买酸奶刨冰了。但从去年开始,总感觉夜市上的人少了些。”吾买尔说。
“摆摊真让人上瘾”
摆摊 5 年 帕尔哈提
/
新疆夜市上的烤鱼你吃过吗?巴楚烤鱼、喀什烤鱼是夜市常客,福海烤鱼相对不多见,算得上是夜市里的“白月光”。
“在乌鲁木齐吃一口福海特有的冷水鱼,要的就是新鲜。”摊主帕尔哈提对我说。
“提前一天准备,早上起来先真空腌制鲜鱼,过后再冷藏 24 小时,这样鱼能更入味,风味也更独特。”
要保证现烤,又要保证出餐快,做足准备工作,便是帕尔哈提每天晚上要打的“硬仗”,而他,却乐此不疲。
还研究出了一套高效的时间表:
提前预烤 6-8 分钟,待顾客落座点餐后再正式开烤。如此一来,10 分钟内,一尾新鲜的烤鱼就可以从烤炉到达食客的舌尖。
看着帕尔哈提在摊位游刃有余地穿梭,我问他,有没有想过要开一家店?他的答案,让我错愕。
帕尔哈提接连开过五家餐饮店,但因为诸多原因,都不得已关闭。如今,他守着 1 家加工坊,每个夜晚奔走在自己的 3 个烤鱼摊之间,累归累,但仍可以劲头十足地告诉我“摆摊真让人上瘾!”
“跨界给我带来更多朋友”
摆摊 3 年 树
/
如果说美食是新疆夜市上的 C 位,自然无其他品类敢比拟。但随着经济发展,夜市的业态类型也不断增多,逛夜市的我们,也不再只是为了吃点喝点。
“来我摊子上的客人都喜欢盘盘串儿、戴个珠子,偶尔还在这里喝点茶。”摊主树一边整理货品,一边对我说。
白天做格子间里的 IT 精英,把代码敲了一行又一行;夜晚化身文玩摊主,把珠子盘了一遍又一遍。
这样的“双面人生”,树已经做了三年,上班时间被拉长,累是必然,但亦有惊喜。
“有不少朋友会自发来摊子上,帮我接待客人,和朋友们聊聊笑笑,还能听到收款到账的声音,也就不那么累了。”对于树来说,摆摊就像开盲盒,总有期待。
树选择文玩作为摆摊产品,最初是因为爱好。用树的话来说,“卖不出去就自己收藏”。
我一边羡慕,一边急着向树取经如何摆摊。树让我千万别着急,考察考察、琢磨琢磨再行动,毕竟“得自己先认可自己的产品,边玩边赚钱才会真快乐。”
“目标:把面卖完”
摆摊 2 年 刘阿姨
/
和以上三位新疆摊主不同,卖烙饼的刘阿姨家在河南。今年,是她在新疆的第二十个年头。
这 20 年里,卖水果、生活用品、各类杂物……我们能想到的零售百货,刘阿姨都试过,得出经验:最大程度减少人力、物力开支。
去年开始,刘阿姨将摆摊方向对准老家经典小吃——河南烙饼。
一人备货,一人出摊,出摊位置就在家附近的劳动街夜市,完全符合最大程度降低人力、物力的要求。
不奢望一天几百上千的收入,刘阿姨出摊最大的目标就是“把今天和的面卖完”。
“折腾这么多年,也没赚到什么钱,但还是想试试。”刘阿姨笑着说。
“美猴王街头卖唱”
摆摊 1 年 王大林
/
在夜市众多摊位中,有一种少见且特别的,出摊卖才艺,王大林便是其中之一。
晚上八点出摊,演唱一首歌曲 20 元,支持随意点歌,也可以互动合唱,过了零点就收麦回家,几乎不“加班”。
如今这样看似松弛的生活,对王大林来说来之不易。
2017 年,王大林从老家河南来到新疆当货车司机,原以为能稳定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无事可做的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事业转型,在街边摆摊唱歌。
“第一天摆摊就赚了 100 多块钱,让我更坚定了要摆摊的想法。”
摆摊唱歌一年的时间里,王大林并没有放弃寻找下一个工作的契机,他选择“骑驴找马”。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大林接触到孙悟空角色表演艺术家,在苦练角色扮演与金箍棒耍法后,他与志同道合的三位朋友一起组成“西游”四人组合,在全疆各地商演。
没有商演时,“师徒四人”便各自谋生,双份收入让王大林的收支压力小了许多。“实话说,连轴转确实很累,但一个月能有万把块的收入,累也值得。”
“不卷了,回家‘打馕’”
摆摊 2 个月 周亮
/
“在我看来大厂红利期已过,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大、反馈却很少,周亮日渐疲惫。2023 年,周亮选择辞职,待业在家。
机缘巧合下,却做起了披萨。“离职后,我在朋友介绍的披萨店里缓冲了一个多月,这一个月里,和老板学了很多,对做披萨产生了兴趣,也和老板处成了朋友。”
刚好工作还没着落,于是周亮开始操练准备起来,做起了披萨摊生意。
“我更喜欢用科学的方法、数据复盘每日做披萨的工作,摊位每一次调整给到我的正向反馈,也让我有了更好的体验。”周亮说。
从大厂打工人到餐饮主理人,周亮切换了赛道和生活节奏,和工作的持续性跟进不同,摆摊让他获得了更为直接、快速的反馈,好还是不好,一眼便知。
没了 KPI 达标的压力,也倍感轻松,“不用持续向外输出,不用担心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带来的矛盾,自由掌握自己时间的感觉非常好。”
“拒绝所谓的索马里夜市”
做夜市 6 年 玉米提
/
在小红书搜索“乌鲁木齐夜市”时,看到有人发帖赞叹:“这里算得上是最正宗的新疆夜市。”
整个夜市占地 700 平方米,放眼望去,美食广场区的顾客随意自在,一边谈笑一边看欧洲杯比赛。
穿过美食广场,露营帐篷用餐区传来阵阵悠扬歌声。“别只看到我们环境好,价格也是大家喜欢的。”夜市经理人玉米提对我说。
“夜市就是大家来休闲休息的,价格一贵谁还想吃?”合理定价是玉米提经营夜市的第一位因素。
在此基础上,从产品把关到类型选择,玉米提都亲力亲为,和 50 位摊主一一定价、讨论货品,让来的顾客能在夜市吃到平价美味的餐食。
南北疆各地风味美食在这里都能吃到,伊犁现包羊汤饺子、喀什烤肉、和田烤鱼,风味经典但不重复。
这个夏天,“欧洲杯”是玉米提打造的主题。等明年,玉米提说夜市上或许还会增加舞蹈演出,让顾客边吃边想跳舞~
“夜市也可以精致”
摆摊 1 个月 马海源
/
大排档、塑料凳……关于夜市的固有印象,在如今已经不太适用。
从事餐饮行业 12 年的马海源便做了个“新”夜市。他把火锅和露营结合,夜市看起来也精致了许多。
“说实话,夜市摆摊的这一个月,带给我的反响很出乎意料,大家对户外火锅的喜爱程度都很高。”
把伊犁本地牛肉火锅品牌辣八香带来乌鲁木齐,仅仅两年,便在乌鲁木齐开出两家分店、一个夜市摊。
一杯酸奶刨冰、一份孜然牛肉火锅,在火锅里涮上土豆片一样大的面肺子~
我边吃边觉得有趣,果然,新疆人的夜市无论怎么变,在吃这件事上仍一如既往地豪迈。
“总要试了才知道”
摆摊 2 个月 糟糟
/
在摊位众多的夜市,如何脱颖而出?“做点大家没见过的”,是摊主糟糟的法宝。
从甘肃来到新疆,糟糟人生地不熟,找到一门生意,是糟糟的首要功课。
从做兼职,到反复考察、和朋友商量,糟糟发现了“手工蜡瓶糖”这个新鲜产品。
于是和朋友决定,出来摆摊创业。“蜡瓶糖好看,但做起来很复杂,脱模倒模每一步都很关键,成功率也不稳定”。一般在头一天晚上,糟糟和朋友就开始着手准备、制作蜡瓶糖。
开始筹备自己的小摊后,糟糟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忙点好,忙起来可以少玩手机。”
找对了产品,摆摊的这两个月,糟糟很有收获,无论是心境,还是收益。除了摆摊,糟糟还是一名美甲师,也和朋友开了自己的店。“不断给自己新的挑战,我也不确定能不能赚钱,先试试吧!”
“爱鲜花,也爱摆摊”
摆摊 5 个月 凯丽
/
两年前,凯丽从库车来到乌鲁木齐,着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鲜花打交道。
“我喜欢花,也喜欢乌鲁木齐。”在凯丽看来,乌鲁木齐有着比家乡库车更丰富也更多元的东西,比如好看的花店、时尚的服饰、精彩的演出。
摊位上的鲜花、干花摆件,都是凯丽自己做的。
“我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但我觉得一天总会比一天好。”凯丽说这话的时候很腼腆。
我问起凯丽之后的打算,会摆摊到什么时候?凯丽对我说,至少这个夏天她会一直摆摊。慢慢积累,等有资金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
至于店会开在家乡库车,还是乌鲁木齐,凯丽也不知道,但无论在哪里,她说,她都喜欢。
//
当我们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摆摊似乎也不再只是迫于生计的方式。我看见摊上有美食,有生意,有家庭里一日三餐的希望,也有年轻人敢试、敢做的勇气。
为什么摆摊?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好像有一点不谋而合,就是对生活的期待与爱意。
今晚,要一起逛逛夜市吗?
作者:韩雨琪、赵蕾
图片:赵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