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纪》增刊 | 《共产党》月刊:吹响建党的号角
原创 渠雨桐 世纪杂志
世纪 CENTURY
《共产党》月刊:吹响建党的号角
渠雨桐
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众多馆藏中,建党时期的文献报刊等红色档案是极有特色的一个品类,其中有一件独具分量的国家一级文物,封面上COMMUNIST几个铅印的英文字母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共产党》月刊创刊号。这份刊物的发行见证着一百多年前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缔造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努力,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到创建的革命初心,指引着我们理解党在上海的诞生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
01
学习苏俄“先有报,后有党”的建党经验
“陈独秀,前北京大学教授,现居环龙路。据报,陈正于该处安徽籍人士中组织一社团,旨在改进安徽事务并废除现任督军。”
这段文字出自1920年8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该报系工部局警务处编制的情报简讯,旨在帮助高级官员了解租界内的人员变动和各类案件。这段有关陈独秀的情报长达36行,成为当日报纸中最长的一段简讯。情报虽关注到陈独秀正在“安徽籍人士中组织一社团”,却未能破译社团的真正意图,这实际上就是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在上海渔阳里2号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上海党的早期组织甫一成立,就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全国党的早期组织分散在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亟需将这批团体从思想上、组织上统一起来,进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二,绝大多数早期党组织成员对建党常识都缺乏了解,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为他们指明方向。
问题该如何解决?陈独秀等人从俄国的革命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启示。1900年,列宁在建党前通过创办《火星报》号召并团结俄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一个拥护列宁路线的党派,使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组成了统一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此,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也创办一份刊物,通过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武装党员的头脑,把各地早期组织统一起来。
创刊办报一直是早期共产党先驱用以宣传及推动革命的重要武器。彼时,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已将《新青年》作为自己的宣传刊物,但由于《新青年》公开出版的性质,使其在编辑和发行上都遭遇军阀的恫吓与阻碍,出版工作困难重重;其次,《新青年》早期秉持思想启蒙的宗旨,强调各流派思想“百家争鸣”,在政治上不够有目的性。因此,党的早期组织需要创办一个秘密的、政治倾向更强的刊物,于是《共产党》月刊便应运而生。
图|《共产党》月刊创刊号,中共一大纪念馆藏
02
第一次在中国吹响“共产党”的号角
1920年11月7日,这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三周年纪念日,《共产党》月刊正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创刊。月刊大小16开本,采取秘密发行的形式,或随《新青年》隐秘附赠,或披上伪装封面“改头换面”一番后寄送至各地早期组织。至1921年7月,《共产党》月刊陆续发行了6期,后因经费紧张等关系停刊。
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地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如它振聋发聩的名字一样,《共产党》月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旗帜鲜明”地打出共产主义的政治主张,指出“该刊的任务是,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党而宣传、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围绕这一创刊宗旨,月刊用大量篇幅着重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列宁的建党学说、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条理清晰、指向明确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党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等问题,由此划清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区别,帮助各地共产主义者明确建党的基本遵循。
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的这本创刊号中,陈独秀在开篇起草的《短言》就极能体现月刊的宗旨与主张。他开宗明义地号召中国共产党要走俄国共产党的道路,“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号发行,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一切生产工具都归生产劳动者所有,一切权都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
为了真正走俄国的道路,按照布尔什维克这一榜样来建党,月刊还刊载了《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共产党同他的组织》《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等一系列文章,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苏维埃国家的社会及经济状况,通过引入列宁生平事迹阐明其对建党的重要贡献,总结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作者们试图论证,沿着苏俄走过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前进,是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中国的唯一出路。
图|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李达担任主编
《共产党》月刊刊载的文章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与作者群体的身份背景密不可分。当时为月刊供稿的大多为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担任刊物的主编,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雁冰等为主要撰稿人,他们不仅信仰坚贞、立场坚定、学识渊博,且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承担的翻译和撰稿工作既能把握实质、切中要害,又通俗易懂、感染力强。尤其自第四期始,月刊开始以更为朴素平实的“对话式”文章对劳动群众进行阶级教育与政治动员活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查处,作者们往往以不具名或笔名的形式发表文章,如陈独秀化名“TS”,李达为“胡炎”“江春”,李汉俊为“汗”“均”,施存统为“C.T.”等。尽管环境恶劣,但干扰破坏没有将这批早期共产党人吓倒,他们以笔为矛,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劈开了一缕光亮。
03
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共产党》月刊一经发行,即寄往全国各地党的早期组织,为各地开展建党活动提供了直接指导,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必要的准备条件。
建党初期,针对早期党员普遍缺乏对党的认识、理论水平不够的现实情况,月刊的前三期着力探讨共产党的基本理论问题,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劳动阶级联合起来,在中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党,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为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1921年五六月份,为配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酝酿和召开,月刊第四、五期由原本的介绍国外经验转而聚焦国内现状,论述中国的革命问题、批判曾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无政府主义等等。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后,《共产党》月刊第六号发表了一大决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以及《太平洋宣言及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上海劳动界的趋势》等文章,用较大的篇幅分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状况。
《共产党》月刊发行前后仅一年时间,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当时各地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知识的基本教材,使他们对共产党的纲领、性质、特点、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在思想上、组织上完全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起了很好的宣传和组织作用。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就曾给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信中写道:“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我们至今仍能从这些文章中读出早期共产党人改造时局、开辟新路的理想与热忱。轻拂历史厚重的尘埃,透过纪念馆展厅的玻璃展柜,这本略微泛黄的书册正启迪着无数观众,早在建党之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已有了答案。
END
原标题:《《世纪》增刊 | 《共产党》月刊:吹响建党的号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