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认清、杜绝“伪绿色”| 2024绿皮书观点分享

2024-07-11 0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本文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的《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的序——“因势利导,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原作者为周晋峰。

“绿色”要基于自然的法则。为了应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去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向绿色经济转型。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贯穿于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以及市场营销等过程中,努力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消费者也逐渐将绿色产品作为首选,注重可持续的消费。

然而,由于消费者对“绿色”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以“伪绿色”误导消费者。有些项目,虽然在外观上“剽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但实际上却经不起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但有些绿色设计往往不能充分考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效益,忽视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环境属性,在实践绿色理念中流于形式。许多企业以艺术化、智能化、绿化作为绿色建筑的标准,忽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不懂得因地制宜,做好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如沙漠里的迪拜蓝色水晶“冰山”酒店。

还有一类“伪绿色”,是直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目录》中所列出的绿色产业大多考虑的是使用过程中的“绿色”,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污染排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水电建设中,水坝阻断自然水流,改变河流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特性,可能导致河道淤积、水质恶化、地质灾害、区域气候变化等问题;同时,影响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衍,减少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影响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在绿色经济转型时期,此类事件时有发生。《绿色产业目录》仅可作为绿色产业的参考书,是否为真正的“绿色”,还须经得起科学的评价。只有掌握绿色经济发展的本质,通过本质去剖析现象,方能杜绝“伪绿色”的滋长,避免“伪绿色”经济,“伪绿色”发展。

整理 |蓝天

审 | Cherry

排版 |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