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强荒漠化治理,构筑万里绿色长城
【中国绿发会讯】
长久以来,荒漠化一直是困扰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生态问题之一。荒漠化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引发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国家安全。1997年,联合国将荒漠化的概念界定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的荒漠景观,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过程。”从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荒漠化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因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而受到破坏,导致其原有生产力降低,出现了土地退化问题,是土地的一种失衡状态。
(图源:pixabay)
数据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土地退化,其中草地占退化土地面积的20%—25%,耕地占20%,大约15亿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退化。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因土地退化而流失,相当于保加利亚或贝宁的土地面积,失去的土地每年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全球性的荒漠危机正在不断扩大。
土地是全人类的未来,加强荒漠化治理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我国是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五次荒漠化监测公报资料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面积分别达到了26115.93万公顷、17211.75万公顷,在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7.20%和17.93%。
我国同样是荒漠化治理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我国,我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这充分显示了我国荒漠防治实践的有效性和取得成就的显著性。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许多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这些工程覆盖了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例,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时间跨度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三北”防护林工程让我们人类看到了荒漠化治理的曙光,是我国向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样板案例。
我国的荒漠化治理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汗水铸就的。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考察工作时指出:“你们是传承与发扬塞罕坝精神的关键,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建设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荒漠变林海,塞罕坝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绿色奇迹!塞罕坝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内核,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投身于我国的荒漠化治理事业中来。
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如马克思认为,自然资源作为劳动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人和自然是社会生产中两个重要主体,离开了自然界,创造也就不可能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必须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的矛盾,恢复土地生物生产力,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懈努力,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
文章 | Pierre
审核|Cherry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