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寂静之地:入侵日》:一种被动型娱乐的最高交互

2024-07-09 15: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寂静之地:入侵日》至少,它给你一个去电影院的真正理由

“噤界”这个系列,显然算不上同类型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甚至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难称得上优异。约翰·卡拉辛斯基导演的《寂静之地》、《寂静之地2》,以及迈克尔·萨诺斯基导演的《寂静之地:入侵日》三部影片的票房与口碑,均不突出,既没有在文化市场中获得热度,也没有在影迷群体及专业影评人中形成任何气候,更谈不上掀起任何潮流波澜。

纵然它能否像一些经典一样,在以后的文化变迁与审美革新中焕发生机、名垂青史,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寂静之地》,在像我这样的影迷看来,好像它也只能算是一部勉强够得上“让投资方对续集有投资欲望”的投机型作品。

《寂静之地:入侵日》有趣的“奇观”

《寂静之地》系列,拥有一些只有在影院中才能获得的特殊体验,是典型的影院片。

并非仅仅传统意义上,影院设备为我们带来的高品质视听效果,它更来自于一种奇特而有趣的互动。该IP系列中基于其怪物设定而产生的氛围感,跟院线文化中的“临场感”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契合,是一种到特定的地点去观影的身临其境,还是一种进入所看之戏的身临其境。它戏里戏外,那种不可能被突破的物理隔绝,被这部影片的核心主题“寂静”无声地穿透。

观众们会被这穿透性十足的窒息感,紧紧地攫住。在死亡力量于周身无限逼近的威胁下,在求生欲望于胸中猛烈的鼓动下,在肾上腺素于体内汹涌的翻滚下,我失去了一切的机械能力,甚至真正忘记了呼吸。世界在此刻像被放映技术暂停一般凝滞了,我生怕由自己产生的任何风吹草动会引来怪物尖锐的獠牙,导致主角面临不可挽回的灾难。而自己对生理反应的成功抑制,好像多少也为角色得以幸免做出了巨大贡献。

《寂静之地》构建了一个独立于现实的空间,将我纳入其中。其所营造的这种特殊的氛围感,突破了基本物理法则,将“虚”与“实”的界限模糊甚至取消,使我也成为了这部戏的一部分。这种好似让我跟影片对接了脑机接口一样的体验,使一种物理上不存在的“互动”,实现了我与电影——本来是一种被动型娱乐的最高交互。

这种交互方式将传统恐怖片中只存在于戏中的恐惧发生点进行了一种样本式复制,并把所复制出的无数个点移动至每个观众的周围,从而产生了一种更为真实的压迫与更为有效的传递。这种“真实”但虚构的生存压力传导出“虚构”但真实的生存压力,使不在场角色的情绪波动与在场观众的情绪波动产生共振,让处于“第二现场”的观众与第一现场的角色实现了心灵上的通感效应。

在影院半密闭空间环境技术的保障下,影厅环境同影片音画达到的一种完美同步——绝对寂静,两个环境也有趣地实现了画内与画外对“寂静之地”的互衬。我想,这种由观众和影片在奇妙默契下协力配合形成的奇观,着实值得电影爱好者奔赴一次现场。

《寂静之地:入侵日》入侵日的缺陷

完全属于“噤界”这个IP系列特有的机制,是能吸引我这种恐怖片菜鸟三进宫的核心魅力所在。

但遗憾的是,这种“玩法”并没有在《寂静之地:入侵日》中继续担当重任,以给足观众欣赏爆米花影片所需要的那些刺激。作为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内核的第三部,并不像之前以寻求自我突破为主题内核的前两部一样,同恐怖、杀戮要素的相性更为兼容。在这样一种主题统摄下,《寂静之地:入侵日》的导演迈克尔·萨诺斯基以一种完全脱离现实主义的怪兽来作为成就人物成长路径上的阻碍,显得充满了奇幻与冒险的色彩,这显然与成年型主题格格不入,丧失了主角能够完成成长的说服力和信服度。

这种主题与表现在内里的对立,导致怪兽在后半段难以获得任何存在的空间,并进一步导致其作为一部恐怖片能否成立的关键要素——引发恐惧作用的丧失。所以我们看到,整部影片的高潮场景:一个“弱不禁风”又毫无损伤的酒吧,似乎是另外一部影片中的戏份一样,同整部正片彻底剥离开来,在外部充满威胁的大背景下既不温馨也没升华,反而在仓促与割裂中显得做作又搞笑。而关于这个主题的呈现与酝酿,其过程显然因为时长与比例的限制从而缺少了应有的照顾,也让酒吧场景显得更像是一部剧集级别的制作,丢失了电影艺术应有的厚度与质感。

另外,《寂静之地:入侵日》作为前传性质的起源片。这次却对入侵事件的背景、人类世界对整个事态的应对、怪兽的生物特性与生活习性等等等等都没有交代提及,不失为一种对影迷期望的疏忽。这个落空,还在一两个“灾难片”风格的场景中,被刻意应付了一下,而后就再无踪影,在这种大场面下,漏洞因此被进一步放大。这些也都是本片在整体观感和完成度上都逊于之前两部的重要原因。

艾米莉·布朗特被换成露皮塔·尼永奥,感觉差点意思

基于某种概念成立的IP“噤界”,毫无疑问,终将随着人们新奇感的衰退而淡出票房的舞台,不过我并不希望它的句号就写在《寂静之地:入侵日》这里。像和本片同期上映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一样,两者虽然在西方文化疲软和内容作者锐减的普遍影响下,几近丧失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和信赖,但是,这种基于成熟摄影技术所形成的视觉质感,以及悠久创作经验为底蕴的虚拟世界设定功力,这些看似流水线的产品制造,依然是只有“好莱坞”才揽得下这瓷器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