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默杀》:一个拥有巨大情绪冲击力的故事

2024-07-09 15: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插图 | 鉴片工场 © 电影剧照

作者 | 唐乐

原标题 | 当愤怒与仇恨溢出银幕之时——感情冲击和感官冲击双重作用下的完美产物

《默杀》讲述的是愤怒,一个母亲的愤怒,一个父亲的愤怒,一个朋友的愤怒。

《默杀》讲述的是仇恨,对恶魔般的小孩,对禽兽般的大人,对试图掩盖一切的上位者。

经过《误杀》和《默杀》后,柯汶利的电影特征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情绪冲击力的故事,导演柯汶利用了配得上这种情感冲击的镜头、颜色、音乐、速度、剪辑。

这种画面和声音的组合,也产生了影响观众感观的冲击力。

在感情和感官双重的冲击下,观众享受到了一次思想上和感官上的双重风暴。

当一部影片试图利用感性压到理性,冲动压到逻辑的形式来表达内核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部电影需要更强大的沉浸需求。

坐在黑暗的观众席上舒适地看着电影,渐渐被剥夺了在真实世界中为自己定位的感知能力。电影让我们处于旁观者位置,强化我们对影像的感知并使我们精力高度集中;在这样理想的观看条件下,我们仿佛占有了整个银幕空间,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只要电影一开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内心的感受上,我们实际上都成为面对银幕的隐性观众。我们亲眼目睹事情的发生,除非影片中的人物直接面对摄影机,在影片人物所能感知的范围内,我们都是不在场的。我们与影片人物的关系通常是一个积极参与的旁观者。

柯汶利非常清楚沉浸感对于这部电影,对于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有多重要。

我们在《误杀》中已经体验过柯汶利在镜头和画面上的特点了——大量的近景人物特写,加上慢动作。

这种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了《默杀》里。

影片里大量使用了近景人物特写——我们能看到林在福的杀意,他的愤怒,他的悲伤,他的幸福笑脸;我们能看到李涵的恐惧,她的愤怒,她的绝望,她满脸鲜血的狰狞,她满脸鲜血的悲伤。

李涵藏有的秘密,并且在前期设置了伏线,可惜这次的反转伏线有些疲弱,没有达到《误杀》的水平

我们能看到那四个小恶魔的傲慢的嘲笑,残忍的狞笑,悲剧发生后的惊慌,和仅仅几天后的肆无忌惮;我们能看到小彤的悲伤,她的愤怒,她的释然。

而对于惠君,我只愿记住她的微笑,像天使一样。

柯汶利仅用每个人的表情,和每个人在脸上的鲜血,就讲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两起案件,讲述了三个复仇者,讲述了四个小恶魔。

四个小畜生在影片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笑,这种笑给予观众的,是相反的情绪反馈

柯汶利惯于讲述在雨中的故事,《误杀》中的雨水是在冲刷罪,《默杀》中,每次下雨,也是在冲刷着罪,仿佛人类的罪恶都能被雨幕所遮盖一样。

柯汶利惯于讲述恶魔,那些化身为孩子的恶魔,在《误杀》和《默杀》中,最邪恶的,就是那些依靠在父母的庇护下,肆无忌惮露出獠牙咬向无辜者的禽兽。借用《误杀》中阿玉和拉韫这两位目前的对话——“你也是个母亲,你也知道,为了自己的孩子,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误杀》在警署内这5分钟的戏份,是影片在镜头和表演上最精彩的一部分

孩子所展现出来的邪恶,是最纯粹的,他们不会是因为社会的洗礼,不会是因为岁月的摧残。这种邪恶就像荀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恶”。

当他们不自知这种恶,这种罪的时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尝试,从惠君,再到小彤,他们没有因为惠君的死而停手。

羔羊的死去,不会让狼群停止进食。

为了增加沉浸式的体验,柯汶利在本片里融入了大量的jump scare要素,比起日式恐怖来,美式的jump scare带给观众的是更多的感观刺激,也就能加大沉浸式的体验感,尤其是在影片前段,四个小畜生被弄死的片段里,这个恐怖感是最强烈的。

14岁不到的王圣迪,都快跟张钧甯一样高了

在一头一尾,柯汶利用惊悚和血肉泥泞的动作戏,把整个电影包裹住,包裹在一种始终让你提着心,压抑着情绪的氛围中。

最血腥的内容都放在了最后半小时,我们能看到森林里的尸坑,林在福和李涵,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的愤怒对决,看铁锤无双,看到妻子肢解丈夫。

一切的仇恨起源,一切最残酷的真相,在影片的最后,伴随着鲜血和死亡、尸体,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而最后的最后,观众在导演的带领下,扒开一众尸体,擦干罪人脸上的血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母亲的脸。

这是全片在压抑、血腥、愤怒、仇恨这些负面情绪的最后,给到的升华。

完美的升华。

张钧甯的表现,她扮演的母亲李涵,在影片的光芒,超过了其他演员和角色。

王传君的演技不可谓不出色,一个内敛的父亲,一个残忍和善良的结合体,被成功演绎。

林在福的身份,一开始就早早被定性,而后续导演想展现给观众在这已定性的真实里面,藏着多么悲伤的秘密,将罪恶和同情同时揉在了这一个人身上

王圣迪扮演的小彤,可以说是影片中保有秘密最深的人物,而所有这些秘密都在沉默中酝酿,酝酿成愤怒,最后成为整个复仇导火线。虽然没有语言,但我们能从小彤的眼中,看到愤怒。

我实在没想到蔡明能够出现在这一类型的影片中,而更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还是本色出演,为这部沉重的电影,留有了一份无厘头的市井笑点。导演这一个完全脱离于影片风格的人物插入,是成功的,虽然另类,却不突兀。

蔡明老师表现得挺好的,下次别演了

但众人的闪光皆被一名母亲在影片中的变化所黯淡。

柯汶利和张钧甯塑造的李涵,在影片中,给予观众的印象,在观众心中的人设,有三次转变。

溺爱的母亲——家暴的母亲——病态母亲——亲爱的母亲。

导演成功地让多重形象在观众的心中都立住了。

而这一切的角色变化,都在围绕着母亲这个形象的塑造,都在围绕着母爱这种巨大而可怕的力量来讲述。

张钧甯充分演绎了什么叫为母则刚,为母则狂,为母则杀,为母则魔。

由于本片虽然一开始让你觉得大局已定,已经看出个大概,但在最后仍然具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看来翻拍《误杀》这段经历,对柯汶利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无法向众位讲述更多他们的故事,我只用下面的话,总结一下这个电影讲述的事情。

当你认为她是个家暴的施与者时,她其实是个母亲;当你认为她是个神经病时,她其实是个母亲;当你认为她是杀人犯时,她其实是个母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