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企业专题风采展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山松醪酒

2018-12-31 1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山松醪酒

一、中山松醪酒的历史渊源及知名度

定州,古代称之为国,其前身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的鲜虞部落。鲜虞人在中人城(今河北省唐县西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即所谓鲜虞中山。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向东南部平原迁徙,在顾(今定州市)这个地方建立国都,仍沿用中山国名称。定州为中山国古都,中山成为定州的代名词。

定州酿酒技术有悠久历史,据《定州市志》和《定州简史》记载,可上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战国时期,酿酒业发展较快,以定州为中心的中山国就有极高的酿酒水平。汉代,定州的酿酒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中山冬酿”颇负盛名,魏晋时期有“醇酎中山,沉湎千里”之称。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中山王墓葬中发现两壶古酒,经专家坚定属于类似黄酒但非黄酒的酿造酒,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当时各诸侯王垂怜“千日醉-古松醪酒”,又在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酒器中的残留物发现有同此酒成分相同物质,说明当时中山贵族对松醪酒的喜爱及松醪酒的地位。到了唐代“松醪”酒已形成传统,自称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大诗人刘禹锡、李商隐、杜牧、http://baike.baidu.com/view/16653.htm"\t"_blank戎昱 等都作有名诗名词赞颂。刘禹锡在《刘梦得集》六《送五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中就有“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的名句。李商隐的《义山诗集》卷五《复至裴明府所居》诗中也有“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沥烦襟”之句。说明当时松醪酒在民间已盛行。

到北宋年间,产有“松醪醇酿”。据《苏东坡与定州》记载,苏东坡喜欢酒,还是一位酿酒的专家。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苏东坡任定州知府,根据当地的“松醪”酒工艺,亲自酿造“松醪”酒,根据所在地古称“中山国”,亲自命名“中山松醪”酒。苏东坡非常喜爱这种酒,为示对此酒的真爱并为此酒做赋――“中山松醪赋”,成为留世文学养生巨作《中山松醪赋》,现为吉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山松醪赋》在河北曲阳、河南漳州、江苏常州等苏东坡任职地区遗有碑刻或拓印版本。

中山松醪酒经苏东坡创酿后,历经南宋、元、明、清长盛不衰,到中华民国初该酒达到空前的繁荣,有了专门生产该酒的永泰昌商号。1915年,中山松醪产品同茅台一起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赛,会上引起轰动,荣获金奖,在国际上占领一席地位。可惜的是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山松醪酒厂毁于战火,但松醪酿造技艺一直在民间流传。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点名要喝“中山松醪酒”,因为当时还没有恢复生产,所以田中首相深表遗憾,并提出中山松醪酒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历史结晶,可谓世界酒中瑰宝,应早日恢复生产。定州人李荣生在看到呼吁恢复中山松醪酒的相关报道后,经多次查找与寻访当年永泰昌商号的人员下落,1987年李荣生经过拜师永泰昌商号的掌柜与酿酒的学徒,终于学会了中山松醪的酿造工艺,恢复生产了历史名酒—中山松醪。

恢复生产后,中山松醪酒荣获中国国际诗酒节金爵奖、河北省轻工业银奖、河北省中小企业质量信得过产品、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成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松醪酒生产工艺专利保护,2016年中山松醪酒成为定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中山松醪酒的产品特色

中山松醪酒属于采用“黍米”为主料、松子+中药材为辅料的特型非稻米黄酒,它用富含天然糖分或淀粉的优质黍米、为原料,取黑龙泉水,发酵陈酿而成。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制作原料及传统工艺,使中山松醪酒从外观来看,清亮透明有光泽,从口味上品,醇厚爽口无异味。所以成就了中山松醪酒“一口品三酒(米酒、药酒、白酒),五味(醇味、松香味、蜜味、酸味、苦味)归一盅”的特色品质美誉。

中山松醪与南方黄酒(女儿红、花雕等)区别:

1原料 (“黍米”为主料、松子+中药材)

2添加中药材(有保健功效)

3无任何添加剂(南方黄酒添加焦糖色,调颜色)

4功效:活血化淤,祛风寒、风湿,调理肠胃,美容养颜。

三、中山松醪酒产品独特风格与地域和人文因素的关联性

一是得源于独特的水源优势。众人皆知“要想酿好酒,必有好泉水”。定州地处太行山东麓,http://baike.baidu.com/view/29666.htm"\t"_blank华北平原西缘,地势平坦开阔,境内唐河、沙河、孟良河三条河流,地下水质清冽甘甜,适口,在中山松醪酒厂的旁就有《水经注》里所标注的古泉—黑龙泉。在宋代当地人就利用黑龙泉水酿制松醪酒。水质硬度低,矿物质含量少,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为酒类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质独特的水源。

二是优质的黍米。黍,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及酿造作物,列为http://baike.baidu.com/view/431.htm"\t"_blank五谷之一。黍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品种,还是酿造黄酒的最好原材料。中山松醪酒选用定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及周边山区生产的优质当年新黍米为主要原料,并与当地种植户签订种收合同。优质的黍米保证发酵顺利,酒味正,酒质厚,出酒率高。

三是纬度适宜。定州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北纬38°,处在北纬30度中国段最美的风景走廊,适宜的纬度,有着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的明显优势,有利于酒的发酵。

四是得源于独特的人文优势。据《苏东坡与定州》记载,苏东坡喜欢酒,还是一位酿酒的专家。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苏东坡到定州不久,便尝试酿造中山松醪酒。而这种酿酒的灵感,竟是屡屡被贬的坎坷遭遇和超然象外的洒脱情怀。那是由京城到定州的路上,东坡一行夜渡漳河,士兵们点燃松明火炬来照明。苏东坡被瑟瑟寒风中弥漫的松香包围着,看到以松树这种千岁之质,却被斧头砍断,被火烧成灰烬,与一束蒿草同样的命运,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他被深深感动了。到定州后,苏东坡决定好好利用松树,他将松针、松果与米、麦同酿,制成了中山松醪。尝之,酒味甘甜,略带苦味。苏东坡非常喜爱这种酒,作了一首《中山松醪赋》,赞美此酒“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诗中还描绘了喝酒后的感受:“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驾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

中山松醪酒经苏东坡创酿后,历经南宋、元、明、清长盛不衰,到中华民国初该酒达到空前的繁荣,有了专门生产该酒的永泰昌商号。经过李荣生的拜师学艺和潜心研究,终于恢复中山松醪酒。现中山松醪酿造技艺已进行了5代的传承,第5代学徒众多,中山松醪酒即将发扬广大。

四历史相关赞美松醪酒的诗词歌赋

中山松醪文化

一.《中山松醪赋》

苏轼

始余宵济于衡漳,车徒涉而夜号。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

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

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

与黍麦而皆熟,沸舂声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

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

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

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

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风,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巾,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可及,归哺歠其醨糟。

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作品】:中山松醪赋【作者】:苏轼

【类型】:行书【收藏者】:吉林省博物馆藏

《中山松醪赋》-注释

1、衡漳:古水名。即漳水。2、松明:山松多油脂,劈成细条,燃以照明,叫松明。3、亭皋:亦作“ 亭皐”。水边的平地。4、斤斧:指斧头。5、萤,萤火;爝,烛光。谓微弱的光。常作能力薄弱的谦词。6、盘错:本文指弯曲盘结的树根。盘,曲折不直。错,纹理不顺。盘错用以比喻复杂难办的事。7、蒲萄:即指葡萄。8、石蟹:①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 ②蟹的化石。9、霜螯:蟹到霜降季节才肥美,故称。螯,蟹螯。10、褰裳:撩起下裳。11、嵇、阮之伦:嵇阮是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二人。12、榼kē:〈古〉盛酒的器具。13、醨lí:薄酒。14、糟:①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糟。②用酒或酒糟腌制食物:糟肉|糟鱼。③腐烂;不结实:这木头糟了。④坏;不好:糟糕|事情弄糟了。

《中山松醪赋》-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後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此两帖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2.《本草纲目》载:“松脂,味苦温,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醪(读音láo)”,指汁渣混合的酒,又作为酒的统称。“松醪”,即用松脂、松花、松子、松叶酿制成的酒.

3.《神农本草经》云:“松叶、松节、松胶皆可为酒。”

4.“一口品三酒(米酒、药酒、白酒),五味(醇味、松香味、蜜味、酸味、苦味)归一盅”的美誉。

5.《自喜》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体裁五律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6. 《潭州》

诗人:李商隐朝代唐代体裁:七律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7.《复至裴明府所居》

诗人:李商隐朝代:唐代体裁 七律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8.《饮席戏赠同舍》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体裁七律

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

兰回旧蕊缘屏绿,椒缀新香和壁泥。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9. 《送薛种游湖南》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体裁:五绝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10.《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

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

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11. 《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12 《松醪》

范成大(宋代)

松风漱罢读离骚,翰墨仙翁百代豪。

一笑毡裘那办此,当年嵇阮尚餔糟。

13《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一娘又另唤一女童出来,叫做缥云。整备茶菓山蔌松醪,请元玉喫。”

14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吃一斗苦松醪。

15《中山松醪寄雄州守王引进》

作者:苏轼 宋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

)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16 少年游

作者:陈允平[宋]

兰屏香暖,松醪味滑,湖蟹荐香橙。雁宇秋高,凤台人远,明月自吹笙。轻寒翦翦生襟袖,银漏渐催更。暗忆年时,桂风庭院,笑并玉肩行。

本期编辑:陈香妙

总审核:谷晓丹

联系我们QQ:2095951508

邮箱:dingzhouzhengwu@126.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