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土地与神祇︱金华乡村:迎龙灯与聚落发展

董妙繁
2024-07-14 12:4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金华位于浙江中部的金衢盆地之中,古称婺州,明清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因有“八婺”之称。金华府各县,除浦江属浦阳江流域之外,其他县区均在婺江(金华江)干流或各个支流之上,水陆交通便利、文化交流频繁。金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乡村遗产更是浙中地域文化的突出体现。东阳卢宅、兰溪诸葛村、武义俞源村等重要乡土建筑和传统村落一直备受关注,也成为金华乡村的“金字招牌”。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焦点”村落之外,我们不妨把视野拉得更开一些,从复合、活态乡村遗产的视角去理解、欣赏那些“普通”村镇的日常景观。2020年以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和金华市博物馆、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武义江和永康江流域的村落调研与遗产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向大家分享武、康流域的典型村落个案和相关专题讨论。

上篇我们看到了清渭街作为兼具商业和政治地位的典型村落,具有开放、外向的鲜明特点。在清渭街这片多姓共处、人气汇聚的开放之地,不仅同姓之间有宗族的凝聚,异姓之间也通过本地民俗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联系在一起,迎龙灯就是其中之一。

在清渭街村所处的永康地区,迎龙灯民俗由来已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破四旧”运动中断,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可惜的是,因筹办资金等原因,清渭街已多年未迎龙灯。相距仅2.7公里的象珠在2023年正月十七、十八两日举办了迎龙灯活动。因此,借由象珠迎龙灯实况,结合清渭街村民访谈,或能还原清渭街迎龙灯的大致情形。且在二者的比较叙述中更能体会多姓商业村落中社群组织的特殊性,形成对清渭街聚落特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清晰认识。

迎龙灯的寓意

迎龙灯是永康地区在春节期间普遍进行的一项活动,集中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民间把“龙”奉为“风调雨顺”之托、“五谷丰登”之系,一般在正月初八至十八日期间,以自然村为单位举行,迎灯日期由各村约定俗成,邻近乡村一般彼此错开,但并没有固定次序,即使是同一自然村,不同年份的迎灯日期也不尽相同。[1]

迎龙灯的队伍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由开道队伍、龙头、龙身、龙尾构成(图一)。开道队伍包括虎头牌、锣鼓队以及引路灯、引路龙珠等,一般需要8-10人参与;龙头体量较大,一般需要6-8人共同抬举;龙身由多桥板凳连接而成,1桥1人,每桥上各放置2盏花灯,每桥板凳等距离穿三孔,前后两孔以类榫卯结构连接前后板凳;龙尾体量与单桥板凳相当,只需1人抬举。

迎龙灯的规模大小一般体现在组成龙身的板凳数量之上,因人力、资金状况不同,各年各村的迎龙灯规模会有所不同,少则百余桥板凳,长达100多米,多则四五百桥板凳,绵延500多米。龙灯队以锣鼓队和虎头牌开道,年长者手持引路灯给龙头引路,龙头前一人高举龙珠,龙身、龙尾紧随其后。不论是从活动范围还是从参与人员来看,迎龙灯都是极具地方性的活动。村民抬着龙灯一般都在本村村落范围内巡游,除在村落外圈绕行外,还会专门经过本村水口、本保庙、祠堂、市基等村落内部重要空间节点。本村村民或抬龙灯,或迎灯进香,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迎龙灯的活动之中,共同为来年祈福。

图一 龙灯队伍示意图(董妙繁绘)

迎龙灯具有庆祝、祈福、弘福、除秽、娱乐等诸多文化内涵。正月迎龙灯具有辞旧迎新、祈福纳吉的象征意义,在龙灯环村游行的过程中,各家在堂前放鞭炮,迎接龙头到来,也是迎接福气到来。不少村子还进行“龙头望麦”,即在游行过程中,抬着龙灯前往本村的田间地头,方便“龙神”查看庄稼长势,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年岁丰稔。对于当年做龙头斋的人家而言,出资筹办也带有庆祝今年生了儿子的意义。在迎龙灯结束之后,龙口中的小龙珠就会被分发给村中新婚夫妇,寓意早生贵子,具有弘福之意。

迎龙灯实现了地缘关系的连接。从活动辐射的空间范围上看,游龙灯活动以村落为单位组织,因此游行路线能框定出这一村落的范围,即受到神灵庇佑的范围。本保殿是供奉本保老爷的场所,多位于村落空间的边缘,往往是游行活动的重要节点。通过迎龙灯这一仪式活动,实现了村落区域范围的再确定。

迎龙灯叶在地缘基础上实现了不同人群的连接,包括不同姓氏、不同房派、不同职业、不同代际乃至神与祖先等。迎龙灯是自然村内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其组织无法脱离宗族背景——在单姓村落,迎龙灯通过到达村内各个宗祠完成巡境,这充分表达民众对祖先的敬仰,也起到凝聚宗族内各房派的作用。在多姓村落,这一路线也连结起不同姓氏,达到团结全村的目的,起到增进地域凝聚力的良性功能。

迎龙灯基本环节及其意义

象珠是由王姓宗族主导的自然村,分为四个行政村,一至三村皆以王姓人口为主,四村则徐姓稍多。永康各地迎龙灯具有仪式内容上的共性,因此对象珠迎龙灯流程的记录(图二)也能一定程度勾勒出当地迎龙灯仪式的基本环节。象珠作为典型的单姓宗族村落,迎龙灯安排受宗族影响颇深。出于联系族人、巩固宗族团结的目的,迎灯时首先前往宗族祠堂,地方庙宇则安排在最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宗族组织逐渐消失,宗祠建筑在村落生活中有所下降,但各自然村的人群划分依旧以各房派族人为主体,迎灯依旧以联系村落民户为首要目的,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则兼顾联系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各工业区,[2]地方庙宇仍列于最后,凸显其重要地位。

图二 象珠二村迎龙灯路线图(董妙繁、殷佳妍增绘,底图:天地图)

从迎龙灯的时间安排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象珠因村大族大,迎龙灯活动持续时间长、包括多条龙灯。各分迁房派由本族大宗统一安排迎灯时间,正月十三日为尖山本保殿灯;十四日为上田畈洪三公祠灯、徐宅里灯;十五日为庄口畈洪六公灯;十七日为金狮岩太祖老爷灯;正月十八日为本族大宗熙太公灯,按福禄寿三房,有三个龙头,每年按房头顺序轮流主办,基本路线为,以主办的房头祠堂为始,第一站前往王氏总祠,再依照辈分大小前往各个祠堂,其间前往各家。[3]20世纪50年代以后仅迎十八日熙太公灯,不再按房头而是按自然村顺序轮办。同时,此前的“尖山本保殿灯”被融入“熙太公灯”,置于整个迎龙灯流程的最后环节。

从迎龙灯的路线安排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象珠熙太公灯的迎龙灯路线一般从主办房头祠堂出发,便首先前往总祠,后按辈分顺序途经各房支祠堂及其间民居,四房派均在此路线下串联,统合于总祠。现今按村轮办时,以半日为单位,首日上午在主办村内部各个街巷游行;其后将各村以及各村附属工业区串联,只走大街,不再挨家挨户送福;最后一日晚上时,前往尖山本保殿或白鹤庙,下山后前往总祠(原址),最后返回主办村。

是否迎龙灯在前一年腊月就要决定,确定做“龙头斋”的人选。在当地,请送龙仪式被称为“龙头斋”,做“龙头斋”的人家负责牵头出资制作龙头,还负责请送龙仪式中供品的安排以及诵经人的聘请。龙灯最重要的部分即为龙头,地位特殊,一般由本年生了儿子的人家负责牵头出资制作。龙头制作工程量大,做“龙头斋”的人家还须准备贡品、安排诵经人,只有当有人家愿意出资时,接下来的迎龙灯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只能继续等待其他本年生子且愿出资的人家。如若没有,本年的迎龙灯只能取消。龙头制作完毕后置于该户人家所属姓氏宗祠或其所属房派的房祠之中。该户人家所属宗族或房派需要负责此次迎龙灯的整体资金筹备和活动组织。

接下来是“请龙头”,正式迎龙灯的前一晚6点左右,邀请迎龙灯的宗族或房派内熟悉仪式的女性长辈主持。龙头置于宗祠门厅靠近大门的地方,正门口设供桌,置办水果、鸡鸭鹅、一整刀猪肉,这些祭祀的供品在祭祀后可送给本姓宗族或本房支内长辈,也可送给贫困族人。祭祀时,女性长辈跪拜诵“请龙经”,即吟经请龙下凡附身龙头,名为“请龙头”,其余族人可以拜龙祈福。

“请龙头”次日开始迎龙灯,首先是“龙头出会”环节,主要包括连接龙头、龙身以及“团灯”两项活动。鼓乐队第一次敲锣击鼓,催促抬龙头的人将龙头抬至空旷地带,并于龙头边上就位等待(视频一)。鼓乐队第二次敲锣击鼓,催促各桥板凳龙前来接龙身(图三)。本年生儿子的人家会紧接龙头后面接龙身,龙灯样式与其他灯类似,都是每桥板凳前后各置一盏花灯,但与其他龙灯每户各一桥不同,本年生子的人家必须接五桥以上,这是为了庆祝本家生子这一喜事,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龙头(后文详述)。龙身其余各桥则依据抓阄结果决定顺序。接灯完毕后,鼓乐队第三次敲锣击鼓(图四),准备出龙。此时开始“团灯”(视频二),即由龙珠引领龙头、龙头牵引龙身,不断转圈,速度由位于“团灯”范围之外的鼓乐队以鼓点快慢来控制。“团灯”转的圈数并不固定,据当地人所述,只有当龙尾转尽兴了才会放龙头走,不然龙尾就会拦在龙头前牵制住不让其出去。通过“团灯”活动,龙灯队伍既进行了充分的热身,熟悉了彼此节奏,又在这一过程中表达了迎龙灯仪式开始时的喜悦之情。

视频一 龙头就位(徐文凯摄,2023年)(03:44)

图三 清晨村民携带板凳前来接龙身(殷佳妍摄,2023年)

图四 龙头前的锣鼓队(殷佳妍摄,2023年)

视频二 “团灯”活动(徐文凯摄,2023年)(02:46)
“龙头出会”后即开始“游龙”,也就是龙神巡境,这是迎龙灯的主要活动过程。因“龙神”所辖范围大小不同,巡境持续时间各有长短,一般为一到两天。巡境过程中主要包括“讨利是”、“望麦”、拜庙、拜祠堂、“跳街”等内容。当龙头靠近各家门口时,主人就会点燃烟花礼炮,并且准备好红包,有的还会准备进香。由于龙头巨大,一般不进屋,由龙珠代替,进屋在堂前转一圈。龙头则以正面朝向人家大门,并抖动龙角(图五),寓意龙神点头审视。同时,屋主人携自家男女老少一同向龙头进香。进完香,燃尽烟花后,主人将红包置于抬龙头的板凳上,寓意供奉龙神,向龙神祈求护佑。随后有专人将红包收起,另一位记账,但只记序号和户主名(图六),并不会记录具体金额多少。“讨利是”的红包也会续作为抬灯人的报酬。

有的大户人家还会购置大量毛巾或麻酥在游龙过程中分发给每位抬龙的人,以示慰问(图七)。游龙过程中,龙尾的抬灯人有时也会商量好,抬龙尾部分的几桥灯一同进入商铺或人家堂前,将龙尾抬起、落下,并高呼“有头有尾,恭喜发财”等吉利话,向主人家“讨利是”(图八、视频三),这类红包会由抬灯人自行收下。“讨利是”既是商铺或人家向龙神祈福的重要仪式,也是迎龙灯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

图五 龙头在村民家门前讨利是(殷佳妍摄,2023年)

图六 专人记录红包信息(殷佳妍摄,2023年)

图七 向抬灯人分发毛巾和麻酥(董妙繁摄,2023年)

图八 正在“讨利是”的龙尾(董妙繁摄,2023年)

视频三 龙尾“讨利是”(董妙繁摄,2023年)(00:07)
在巡境过程中,游龙队伍会专门前往村落周围的田间地头,由“龙神”查看庄稼长势,即“望麦”,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迎龙灯作为地方性的仪式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与地方信仰产生互动。在“游神”过程中,“龙神”会前往当地本保殿或乡主殿进行祭拜,意指诸神相会,共同保境安民。“龙神”所辖范围一般为本村,与本保殿一致。乡主殿所辖范围对应一个乡,包括多个村,如清渭街附近的村落在游龙结束前,都会来到位于清渭街的乡主殿(今上街殿)祭拜,再回到本村。

“龙神”也与宗族、祖先发生联系。当地以宗族聚落为多,迎龙灯组织的村落单位基本对应宗族、房族,哪怕在多姓聚落也由宗族轮流。同时,龙头一般也都保存在宗祠之中。在“游神”过程中,“龙神”还会前往本村落内各姓宗祠或各派房祠进行祭拜,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图九、视频四)。拜祠堂时也会进行“讨利是”,流程与在商铺或人家时相同,但此时会由本祠堂负责人向“龙神”供奉红包。

图九 龙神在奇三公祠(现为象珠一村文化礼堂)前祭拜(董妙繁摄,2023年)

视频四 “龙神”与宗祠互动(董妙繁摄,2023年)(00:33)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房屋之间的街巷愈发狭小。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迎龙灯的规模却愈发扩大,表现在龙头的增大和龙身的增长上。因此,在如今“游神”过程中,为保证龙灯和抬灯人的安全,龙头与龙身往往分而行之。龙头先行,每隔一段时间便停下来等待龙身。

当遇到较为宽阔笔直的道路时,便会开展当地颇具特色的“跳街”活动。“跳街”时,龙头和龙尾朝相反方向互相拉扯,类似拔河,危险程度高很多。“跳街”过程中,因龙头体量巨大,极易发生事故,所以位于龙头后的至少三十桥左右板凳龙必须负责协助龙头,板凳龙灯排序时要求本年生子的人家至少承担5桥以上板凳龙灯,紧接于龙头之后,在“跳街”过程中一致保护龙头。其余板凳龙则可以自行选择协助龙头或龙尾。

有的村落“跳街”还会有范围限制,如清渭街龙灯“跳街”时,龙头部分始终不能超过上街殿。“跳街”可以在游龙的过程中随机进行,但一般会将游龙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划为正式的“跳街”时间。在象珠当地人的叙述中,“跳街”是作为迎龙灯仪式接近结束时的娱乐活动而存在的,庆祝迎龙灯活动的圆满完成。[4]“跳街”时,除抬灯人外,其他围观的村民也能参与到这一集体娱乐活动中。在少则一天、多则几天的“游神”过程中,抬灯队伍走街串巷,长时间、重复性的仪式活动使得抬灯人的精神和身体都十分疲惫,“跳街”时他们可以寻找替代者,下场休息,也可以参与到激烈的“跳街”活动中,缓解精神疲乏。

游龙环节结束后进行“拆灯分雪”,即分离龙头和各桥龙身,并向各桥抬灯人分发当地特产麻酥,寓意龙神散福,参与游龙的抬灯人们都受到了龙神的护佑。分雪完毕后,各桥板凳抬回各家,龙头则重新归位至祠堂,为接下来的归灯环节做准备。

迎龙灯最后一环节名为“归灯”,包括送龙魂、分龙珠两个主要内容,前者是在向龙神表示敬意并祈求龙神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后者则是将龙神所带来的福气送给当地村民。

龙头归于祠堂后,本年负责做“龙头斋”的人家会在龙头前摆放供桌及供品,并再邀主持“请龙头”仪式的女性长辈前来举行“送龙魂”仪式。首先,由女性长辈诵“送龙灯”词(图十)。接着,由本年负责做“龙头斋”的人家进香,在此过程中,祭拜龙头,烧纸钱(图十一)。诵词完毕后,女性长辈持香并提灯,绕天井走到祠堂门口,将香插到“龙头出会”的起点处,与“请龙头”当日的“请龙经”呼应,意在送龙魂上天(视频五),诵经完毕后再回到供桌拜一次(视频六)。送龙魂回天庭这一步至关重要,据当地人所述,如果送得不很成功或者是没送清的话,秋季收庄稼时可能会刮龙卷风。随后祭祀用品(蜡烛、灯)带回负责制作龙头的人家中,主人发给诵经人红包。随后,主人与诵经人一同回到龙头处,再次斟酒、祭拜,并检查纸钱是否燃尽,未燃尽的只能用手拨动,使其继续燃烧。纸钱灰烬须送入小溪,流出村外,意指污秽之物不能留于村中。

图十 主持“送龙魂”仪式的女性长辈手中的诵词本(徐文凯摄,2023年)

图十一 “送龙魂”仪式(徐文凯摄,2023年)

视频五 送“龙魂”(徐文凯摄,2023年)(00:38)
视频六 诵经、拜龙头(徐文凯摄,2023年)(00:22)
“送龙魂”结束后,龙口中的小龙珠就可以被提前预定的人家取走,意指龙神散福。但唯有一颗写有“早生贵子”的小龙珠,会由迎龙灯总负责人亲自提着,鼓乐队随行,送到村中一户新婚夫妇的家中。小龙珠到达时主人会燃放烟花鞭炮,随后龙珠被送入新婚夫妇的房间(图十二)

图十二 正在给龙珠和花灯拍照的新娘(董妙繁摄,2023年)

迎龙灯仪式与聚落发展

特定的仪式活动不仅通过人们重复性的展演延续、传承、规约、安定、引领社会,其仪式本身也是一定社会的反映。[5]迎龙灯这一仪式活动虽然在当地人长期的重复展演过程中确立了一套相对固定的仪式环节,但当其在不同时空中发生时,也会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或社会差异而产生细微差别。反过来说,不同时空下迎龙灯仪式的差别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和社会差异。聚焦到象珠与清渭街,两个聚落拥有不同的人口结构、发展模式,生动具体地体现在两者迎龙灯仪式存在的差异之中。

结合象珠迎龙灯的实地考察以及清渭街村民的访谈,我们可以大致还原昔日清渭街迎龙灯的基本环节、路线(图 十三)。同象珠类似,清渭街在确定本年是否迎龙灯之前,需要先指定本年做“龙头斋”的人家,由其主要负责龙头的制作和请、送龙神仪式的准备工作。龙头制作完成后会被置于本年做“龙头斋”人家所属的祠堂之中。

图十三 近年清渭街迎龙灯路线示意图(董妙繁、王寿励楠增绘,底图:2023年航拍图)

清渭街迎龙灯一般正式开始于正月十一或正月十三,持续时间为1-3天,[6]主要包括3个环节,即龙头出会、走灯、归灯。

在正式开始之前一天,做“龙头斋”人家会将龙头从本族祠堂移至位于本村市基的戏台上。约中午十二点,锣鼓催灯。约下午两点多,由做“龙头斋”人家祭拜龙头,供品包括猪头、鹅、一刀肉,其他水果糕点则根据做“龙头斋”人家意愿而定。

至下午三点左右,由做“龙头斋”人家请制作龙头的师傅为龙头点睛,移下戏台,开始出会。龙头出会主要包括三项活动,一是祭本保,二是望麦,三是讨利是。龙灯队由龙珠、龙头、龙尾及随行锣鼓(其余龙身不参加)组成,从老市基出发,首先前往本村本保回龙庙祭拜,寓意龙神与地方神的交流。随后沿路经过田地,进行龙头望麦。再后,前往各店铺、住宅讨利是。讨利是时,龙头朝店铺点一下,主人家烧香拜龙头后插在家门口。龙头行至各姓氏祠堂门口时无特殊仪式,由宗族内管理祠堂的人员接迎龙头,流程与在住宅和店铺讨利是时一致。在此期间,即约下午三点到六点,会有专人敲锣催灯。据当地村民叙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渭街按住宅区域划分的18个生产队会各自接好龙身后,前往承包的田里望麦。[7]推测此前龙身各自望麦的活动很有可能是以各姓宗族为单位组织的。

接着是走灯环节,其中包括团灯、跳街等活动。约傍晚六点,龙头会一直在市基转,等待一节节龙身的接上,接好龙身后正式走灯。执香者放鞭炮,走灯的速度随锣鼓声节奏快慢而变化。龙灯一般会在市基翻身三次,也叫团灯。团灯结束后正式走灯,从老市基经老街到上街殿,再翻身三次。翻身三次后,舞龙身的村民还想在此多转几圈,而龙头、龙尾须进行下一环节“讨利是”,于是龙头、龙神、龙尾断开。龙头与龙尾则一同经老街一路讨利是到仓基,龙身舞尽兴后便随之跟上,跟在龙尾后面不远处。两个持扫把的人站在龙头两边,防止龙灯起火。[8]

接着,龙灯队从仓基前往上街殿,在上街殿前将龙头龙身接上,龙头翻身往下街殿走,龙尾往上街殿甩直,开始跳街活动。先是上街跳三次,意为龙头跑至中江桥时龙尾将其往回拉,拉的时候龙头不能让龙尾把它拉过上街殿。在上街殿南殿有两块石板,龙头可以把杆子卡到石板上,让龙尾拉不过去甚至让灯断裂。再是下街跳三次,即龙头行至下街龙尾将其往回拉,一般拉到中杠桥。村民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整街跳,2000年之后才分上下街跳,大概因为在商街范围变大而抬灯人体力有限,[9]分两段同时进行“跳街”活动更省力。

最后是归灯环节,跳街后龙头继续往下街殿走,再走到仓基空地翻身三次。从仓基绕村落外围公路回老市基。随后便是与象珠类似的包括送龙魂、拆灯分雪、送子灯等环节,在此不再赘述。与象珠不同的是,在清渭街迎龙灯的第二天,做龙头斋的人家会专门宴请抬龙头人,后再请他们将龙头抬回本族祠堂。

从清渭街与象珠迎龙灯的比较来看,二者略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反映了清渭街多姓混居的人口结构和以商业为主的生业模式。清渭街和象珠在确定做“龙头斋”的人家时,虽然都有必须是本年生子这一要求,但在清渭街如果本年有多户人家生子、且都愿意出资做“龙头斋”时,由出资最多者负责,且可连年同姓。但在象珠,由各房派或各村轮流负责做“龙头斋”。究其原因,清渭街是多姓聚落,且主要以商业为经济基础,迎龙灯仪式中做“龙头斋”的人选充分考虑其出资多少,是对竞争的认可。而象珠作为单姓宗族聚落,迎龙灯这一仪式活动,主要起到的是巩固宗族内部团结的作用,主办人按各房派或各村轮流负责则是出于公平的追求。

除了做“龙头斋”人选的选择标准中存在的差异之外,清渭街和象珠这两个聚落的不同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也反映在其迎龙灯的路线之上。清渭街迎龙灯过程中,各个“团龙”节点均位于商街附近的公共空间,如上街殿前、下街殿前、市基、仓基,整个“龙神巡境”过程围绕商业集中的清渭市街进行;而象珠迎龙灯时的“团灯”节点均位于各行政村村广场,突出行政村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龙神巡境”将几个行政村联系在了一起。

从时间线索来看,迎龙灯仪式过程中的“讨利是”活动所需时间长短的变化反映出清渭街和象珠聚落规模的扩展。改革开放前,清渭街迎龙灯一般会在正月十三中午十二点开始以锣鼓声催灯,准备“龙头出会”和接下来的“讨利是”环节。但改革开放后,则将时间提前到了正月十一或十二的白天下午,也即迎龙灯的持续时间变长,由原先的一天改为两天或三天。这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当地经济发展,商铺、工厂等数量迅速增多,“讨利是”的时间不得不拉长,且据当地人所述,前往工厂、学校等场所“讨利是”能够要到大红包。象珠如今迎龙灯路线须专门经过诸多工业区进行“讨利是”活动,极大地延长了迎龙灯的持续过程,这也是其聚落发展的结果。

以当地民俗活动迎龙灯为切入口,我们可以看出迎龙灯除晦祈福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结群的功能。象珠、清渭街两地迎龙灯的组织形式与仪式过程的差异,也反映出两个村落因人口构成、生业模式差异而导致的聚落发展特殊性,生动展现了象珠的单姓宗族文化以及清渭街的多姓格局与商贸特色。

(参与清渭街村落调研的还有王寿励楠、殷佳妍和徐文凯等同学,特此感谢!)

——————————

[1] 如象珠村(包含象珠一、二、三、四等4个现行政村)2016年迎龙灯在正月十三,而2019年则在正月十七、十八。

[2] 20世纪80年代初已形成泽塘工业区。

[3] 2023年2月8日于象珠二村奇一公祠访谈王超W(象珠二村村民)。

[4] 2023年2月8日于象珠二村访谈王振F(象珠二村前任村支书)。

[5] 林亦修:《地域文化研究的人神互动范式》,《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

[6] 持续时间长短受“讨利是”活动所需时间影响。

[7] 2023年2月9日于清渭街八方文具店访谈吕B(清渭街村支书)。

[8] 2023年2月9日于清渭街八方文具店访谈吕B(清渭街村支书)。

[9] 2023年2月9日于清渭街八方文具店访谈吕B(清渭街村支书)。

    责任编辑:黄晓峰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