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谈论“如何成功”,不如谈论“如何失败”
自2012年以来,我一直在学校给工商管理硕士(MBA)上“公司治理”这门课程。从一开始的摸索阶段到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课件内容,我发现,这门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欢迎,很多学生甚至要用上全部的选分才能选上这门课程。虽然学生的喜欢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但也给我带来不少压力,逼着我不停地做课程研发。
尽管我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做的研究就跟公司治理有关,比如独立董事的作用、大股东掏空中小股东等,直到今天,这些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真正让我对公司治理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源于我后来做了不少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参与了很多董事会的决策。这让我体会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产权治理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也体会到作为独立董事游走在“花瓶”跟“监督”角色边缘的尴尬。
《公司治理那些事儿》罗党论等 编著
更让我有所悟的是2014—2019年,这几年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出到掀起热潮的时期。因为不满足于只做一名教授,所以我勇敢地投身于创业的浪潮。我不仅跟几位高校老师创办了新三板智库,拿到了上千万元的融资,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业,还跟几位朋友一起拿了好几千万元融资去做VC,结果却是一地鸡毛。
2019年底,我把创业投资的事情进行了收尾,真正回归学术研究。当时,我就在想:我还能做点什么?其中一个事情就是对自己的创业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我想写书,把自己的反思写成系列的书。我很喜欢吴晓波先生写的《大败局》,他写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遍,还是觉得很有启发。在我看来,很多人在谈如何成功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贩卖“心灵鸡汤”,真正能给大家带来收益的,还不如讲“如何失败”。于是,我很认真地准备了一门课程,叫“投资是如何失败的”。在后来对自己的创业及投资失败的复盘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失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治理的失败,里面有很多错误是可以借鉴的。
在筹划《公司治理那些事儿》的案例时,我想了很多,准备了很多案例,但最终筛选出9个案例给大家阅读。这远远不够,这9个案例只能说是抛砖引玉,以后还可以出版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本《公司治理那些事儿》。
《公司治理那些事儿》内文实拍
现在,这本书终于面世了。要感谢那些跟我一起准备案例的小伙伴们,每当我对案例提出意见时,他们都能很快做出修改。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可以写出一个还不错的案例,日后当别人谈到这家公司时,都能想到你写的案例。当然,这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他们很努力地去做了,这对年轻人来说已经足够了,有错误是难免的,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宽容。
我有幸身处这个时代,见证了这40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当我从创业投资中抽身回来,准备重新投身于学术研究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继续深入理解中国的制度背景,做一个学者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罗党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