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奇廷泫履新纽大艺术学院,华人德再推书法新著

明徽 陆林汉 高丹
2024-07-08 12:4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韩裔艺术史学者奇廷泫即将担任纽约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奇廷泫对亚洲当代艺术以及艺术传播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知名书法家华人德再推新作《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 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展现了书法、治砚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艺术家吴山专的个展“字方天下”在北京展出,呈现了其自“八五新潮”迄今近四十年的“文字”创作;多媒体创作者刘诗园个展“回文窃语”在上海举办,展览横跨摄影、影像、文本、空间装置、舞台剧等,展示了多媒体的多维艺术图像。

纽约|奇廷泫

即将担任纽约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奇廷泫

艺术史学者奇廷泫(Joan Kee)被任命为纽约大学艺术学院新任院长,将于8月19日履新。奇廷泫目前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担任艺术史教授,是亚洲和美国当代艺术专家。

奇廷泫的研究方向包括艺术与法律、比较离散研究以及艺术与数字传播。她在提升韩国抽象艺术的知名度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是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单色画运动(Tansaekhwa)运动,2013年出版首本艺术史著作《韩国当代艺术:单色画与方法的紧迫性》,引起了世界对韩国单色画流派的关注;此后又于2019年出版《诚信模型:六十年代后美国的艺术与法律》(2019)亦受到艺术界和法律界的较高评价。

《亚非的几何结构:超越团结的艺术》,奇廷泫著,加州大学出版社。

奇廷泫的最新著作《亚非的几何结构:超越团结的艺术》,探讨了少有人论述的非裔与亚裔艺术家的关系。她试图解索艺术家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在各种文化及历史背景的交叉中所展开,其中涉及了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国军事占领下的韩国,以及1990年代和2010年代的全球化,并提出她思考艺术创作的另类方案。该书也获得了2024年罗伯特·马瑟韦尔图书奖(Robert Motherwell Book Award)。

江苏|华人德

《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 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新书出版

华人德

7月6日,《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 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新书分享会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上举行。

华人德,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吴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兼艺指委主任。曾四度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是迄今为止获该奖项最多的书法家。著有《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历代笔记书论续编》《历代笔记书论三编》等。

赵华新,苏州核雕、石雕、竹木雕刻师,师从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袁耀,核舟记品牌创始人。

《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 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

《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不仅是一部展示书法与治砚艺术融合创新的精美作品集,更是一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力作。书中汇集了华人德与赵华新近十年间合作创作的砚台作品五十余方,包括砚台实物、拓片和文字赏析,展现了书法、治砚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华人德少年时所走的是当时习以为常的路子,从颜、柳入手,继学赵体。后得王能父指点溯源而上,学《龙藏寺碑》 ,得萧散之韵。学北碑、墓志十数种,地紧密之构。学汉之《石门颂》、《张迁碑》 ,得朴茂之气。又从前秦《广武将军碑》得生动之趣。

《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 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集》内页

自书法进入现代后,实用性的淡化和艺术性的张扬,也引发了当下的书法学习热潮。华人德认为,写字不一定要通过变形、错位、支离、夸张、草率,才算有趣味、有个性。缜密、洗练、绮丽、含蓄、典雅,才是高格。婀娜小篆、端庄正楷,照样能写出个性,写出境界来。

新书分享会上,华人德还从历史上苏州刻砚大家顾二娘与文人的合作、物勒工名等传统说起,细细分享了自己的创意缘起和设计理念,传达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创新性探索实践的前瞻性,对年轻艺术家的培养提掖。

北京|吴山专

长征空间呈现“字方天下”展览

“字方天下”个展正在北京长征空间呈现,展览展出了吴山专1985年至今的逾百件作品,呈现了自“八五新潮”迄今近四十年的“文字”创作。

吴山专对于“中文字”的自觉,始于浙江美术学院在读时期,他以中文的一种特殊的形态:“黑体”“印刷体”“美术字”,创作了“75%红 20%白5%黑”展览。

“字方天下”展览现场

吴山专也以荒诞性消解文字,在其著名的近70万字的小说《今天下午停水》中,大量的文字被直接灌注入其中——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一个文字的集装箱。

随后,在新世纪伊始,吴山专关注到了伴随着手机出现的新的文字状况:短信。那是诺基亚手机上显示出的像素字,字数有限、按条计费——与之相伴的是新的社会交往、组织、变革的方式的变化。互联网上,“他人正在搜索”的关键词,是还未实现的欲望的代名,呈现为星丛或地下铁的交织,他称之为“潜词”。

“字方天下”展览现场

这一切,在今天已经被“微信”(可以将其视为隐喻)的时代所颠覆,短信只是用来接受账单、快递信息和验证码,视网膜屏上再也看不到像素——它已经小到了人眼无法识别的程度;大语言模型产出的对话者已经可以比人类更加流畅与渊博。而吴山专的文字实践,则通往了“图样/模式”,他说:“成为图样是图像最好的命。内容毫无意义,但可以成为模式。”

于是,最为流行的词汇(如“韭菜”和“鲜肉”,“马户又鸟”)都可被“填入”成为图样/模式,而他最新的思考,是区别于“语境”的“字境”:“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以上的方法告诉人们,这是我们的世界。”(文/高丹)

上海|刘诗园

多个领域中的艺术图像

刘诗园

7月4日,刘诗园个展“回文窃语”在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开幕。展览横跨摄影、影像、文本、空间装置、舞台剧等,呈现多媒体艺术家刘诗园的艺术图像。

刘诗园,1985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和丹麦哥本哈根。她的艺术实践涉及摄影、影像、文本、空间装置、舞台剧等多个领域。不论是通过自主地拍摄与创造,又或者挪用既有图像与文化资源,刘诗园通过将其对象充分调动和重组,使它们原本悬置的语义再语境化,艺术家借此追问这个被图像记录和包裹着的世界的方方面面。

展览现场

展览呈现了刘诗园从早期跨度到最新创作5个系列作品,包括早期作品《与摄影的对话》、摄影 / 数码作品系列《A Shaking We》和《几乎像螺纹钢》。而在最新摄影作品《冷血动物》和影片《为了我没拍的图片, 为了我没读的故事》中,前者是艺术家延续和深化了对网络图库和网格的创造性使用,后者则是依托安徒生的童话,将故事中的每一个单词重新进行图像检索,串联成一个全新叙事。

《与摄影的对话》

在刘诗园构建的多层次场域中,观众不仅被邀请去重新审视流行文化对人们感知与价值标准的影响,更能深入探讨图像在当代社会中的多重语义与隐含属性。刘诗园的作品既是超平面的,但又满载大量相互不兼容的视觉信息,邀请观众在此演练多层面的解读实践。(文/陆林汉)

    责任编辑:徐明徽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