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健康小课堂 | 夏天这3种隔夜菜太危险,吃不完最好倒掉!

2024-07-06 09: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都说“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面对家中的剩饭剩菜,不少人心中却犯了难:倒掉吧,实在是太可惜;第二天热一热吃吧,“亚硝酸盐超标”、“致癌”、“中毒”这些词,又让人担心……

隔夜菜到底还能不能吃?哪些菜应该毫不犹豫倒掉,哪些可以留到下一顿?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地处理隔夜菜?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隔夜菜含亚硝酸盐

有毒性、会致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隔夜菜”,并不是单单指当天吃剩下、放到第二天的菜。科学来说,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的菜,都属于隔夜菜。

而食物放置的时间越长,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会随之增多。不少人总担心吃了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甚至导致癌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1.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

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比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为3mg/kg,蛋类约为5mg/kg。而蔬菜水果在被采摘收割之后,还会不断地产生亚硝酸盐。

另外,亚硝酸盐也是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只要在国家范围标准内,是没有健康风险的。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吃的火腿、腊肉等腌制食品中,就可能添加了亚硝酸盐。

2.一定条件下,亚硝酸盐有毒害

不过,大家总说隔夜菜有毒性、会致癌,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一方面,如果短期内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会造成急性中毒,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使得血液不能运送氧气。轻则可能出现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尖变成蓝色等症状;严重则可能导致脑部缺氧,甚至死亡。

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进入胃部这个酸性环境后,会跟吃下去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真正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长期大量食用,就可能导致细胞突变,甚至诱发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

3.隔夜菜中亚硝酸盐超标了吗?

据《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成人口服亚硝酸盐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300mg-500mg,摄入1-3g可导致死亡。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在冰箱冷藏室里存放24小时的隔夜菜(不算腌制蔬菜、加工肉类),亚硝酸盐含量不会超过10mg/kg。

所以,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离中毒剂量还相差很远,没那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偶尔吃一点问题不大,大家没必要“谈隔夜菜色变”~

这3种隔夜菜太危险

吃不完最好倒掉!

那么,隔夜菜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了吗?不行!

这是因为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很可能导致营养大量流失,还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尤其是以下3种隔夜菜,对身体的隐藏危害较大,吃不完最好倒掉:

剩菜、剩饭科学储存

吃得更安心

实际上,隔夜菜安不安全、能否食用,更关键的在于储存条件。

如果能保证良好的储存条件,减少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有些隔夜菜依旧可以上桌食用;但若是储存不当,一些食物可能只放了短短数小时,也可能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后对健康很不利。

总得来说,饭菜最好是吃多少、做多少,实在做多了、吃不完,有剩下的,可以照着下面这4点进行处理:

1.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在一餐中注定要剩菜时,应优先将蔬菜都吃完,肉类荤菜吃不完的可以留到下一顿。具体可以参照下面这个保存时间排行榜:

绿叶蔬菜:保存时间0天(凉拌菜更要尽快吃完);

主食:保存时间1到2天;

畜禽肉类荤菜: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

2.趁热放冰箱

剩饭、剩菜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菌滋生的风险就越大;而且,其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通过正常家庭烹饪可能无法杀灭。

所以,等菜品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大家就可以用保鲜盒分装好放冰箱了,别等到彻底凉了再放。

3.剩菜放冰箱,位置也很关键

①冷藏区的上层:可以放吃剩的饭菜和别的熟食;

②冷藏区的中间:适合放水果、蔬菜;

③最下层的恒温冷藏区:可以放蛋类、乳制品、豆制品以及当日要吃的肉。

这样子生熟分开,可以避免生食中携带的一些寄生虫、细菌在取用时掉落到剩饭菜等熟食上,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4.吃前彻底加热

剩饭菜在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特别是肉类。彻底加热指的是把菜整体加热到100℃,并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为了避免受热不均的情况,大家可以用筷子、叉子等工具看一下食物的内部,确定里面都热透了再出锅。

原标题:《健康小课堂 | 夏天这3种隔夜菜太危险,吃不完最好倒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