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建德遭遇历时最长大坝泄洪……

2024-07-05 0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请关注 建德发布

7月4日14时18分,新安江大坝最后一道泄洪闸关闭,历时264.3小时的本轮泄洪告一段落。这也创下了大坝建成以来单次泄洪跨度时长之最。而总计30.04亿立方米的下泄流量,则位居历史第二。

建德人民悬了多日的心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全身心投入灾后的恢复秩序和生产自救工作。

6月18日以来梅雨带北抬,浙西北及安徽交界降雨持续集中,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涨,防汛抗洪面临巨大压力。

新安江水库七孔泄洪画面 孙力图摄

在此情况下,根据省水利厅防洪1号调度令,6月23日新安江水库时隔4年再度开闸泄洪。当天14时,新安江水库开启1孔泄洪闸泄洪,6月24日22时增至7孔泄洪闸泄洪。

新安江水库建成运行65年来,对建德市以及下游沿线各地区的防洪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截至2023年,为加强汛期科学调度,除1966年试泄洪外,累计7个年份开闸泄洪,2020年7月更是首开九孔泄洪,本次系第8个年份开闸泄洪。

新安江水库历次泄洪情况 市水利局供图

每次新安江大坝泄洪,均意味着下游地区将承受更大的洪水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建德。加之近期本市持续超强降雨,兰江、寿昌江等水流量强势汇入,沿江城区、乡村、农田、道路都面临严重威胁。为了顾全大局,建德人民一如既往,甘愿做出牺牲,选择默默承受与坚守。

6月28日,遭遇了新安江水库下泄流量和兰江洪峰过境的双重夹击,最大洪峰10200立方米/秒叠加在三江口,形成顶托的复杂严峻形势,导致下游水位同步上涨,沿江涉及面迅速扩大。梅城镇、下涯镇、杨村桥镇、三都镇等沿江乡镇(街道)部分低洼地带被淹,给建德防汛抗洪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梅城镇滨江村大量农田被洪水淹没 李胜炜摄

得益于精准的研判、完备的体系和科学的决策,建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泄洪闸数动态调整。新安江水库根据省水利厅防洪调度令,动态开关闸累计11次。据统计,这是建库以来泄洪动态调整次数最多的一次。这种调整是基于上下游水位情况、出入库流量、未来降雨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考量决定的,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我们在应对洪涝灾害时,已经具有更高的科学性、灵活度和精准性。

防汛体系科学完备。建德市第一时间成立新安江水库泄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镇两级指挥协调机制和防汛指挥体系,26个防指成员单位落实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和45项细化工作任务,分工明确,调度迅速,应对有序,措施得力。

重要数据实时掌握。通过水利数字化改革成果和大量的监测感知设备,实时获取关于雨情、水情、水位、流量、降雨等关键信息。这些快速、准确的数据反馈,帮助市防指更快速更高效地做出科学决策。完备的市镇两级指挥体系,也使全市转移人员安置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受灾受淹情况等关键数据均能实时更新、实时掌握,真正形成了全流域防汛“一盘棋”。

新安·17智水监测平台 市水利局供图

持续264.3个小时的泄洪,造成建德多地受淹、房屋进水、农田淹没、企业停工、道路桥梁临时封闭。但无数的画面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即使是在洪灾之下,建德依旧是一座暖心之城、团结之城、秀美之城。

汛灾无情却难挡人间真情。面对来势汹汹的洪魔,建德人民携手并肩,没有丝毫退缩,踊跃参与到抗洪救灾的行列当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防汛抗洪的钢铁长城。一个个温情暖心的故事,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在汛灾中纷纷涌现。老党员自掏腰包为一线值守人员送去茶叶蛋、警民在山洪中徒手挖沙救出71岁老人、十里埠村村干部护送刚出生六天的宝宝两次“转移”……平凡铸就伟大,危难方显担当,建德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建功立德”的精神内涵。

警民在山洪中挖沙救出被困老人 市公安局供图

水患虽猛却难敌众心齐聚。入梅以来,按照“早动、快动、小动”和提前泄洪的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公安干警和交通运输等执法人员,民兵、消防、新闻记者、医护人员、供电供水、住建城管等多方力量迅速投入战斗,与洪水拼出了速度,同风雨抢出了时间,9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对转移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在广大市民朋友的积极配合下,累计完成6070人的转移安置,保障了全市人民的平安周全。

泄洪以来,建德市防汛相关报道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要栏目。在各级新闻媒体的聚焦下,不仅让关心关注建德的朋友了解了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防汛抗灾的壮举,也将秀美灵动的17度建德新安江展现在世人面前。

氤氲江雾缭绕桥头,一行白鹭直上青天,在建德变成实景。“好似一幅中国水墨画”,是新华社对建德的评赞;“眉黛隐没白鹭去,雾色缭绕青幕浓”,是广大网友对建德的最新印象。“城外洪水滔滔,城内灯火温润”,梅城古镇的2270米“守护神”也因此爆火。建德因水而生,因水而美,洪涝退去后,自亦能因水而兴。

这两天,建德终于迎来了有点久违的晴天,青山绿水在加了阳光的滤镜后,更显活力与生机,同时也预示着本次泄洪终于可以画上休止符。

但汛后的沿江清淤、卫生消杀、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任务依然艰巨。洪涝灾害后,难免污浊泛滥,蚊虫孳生,无论是自行卫生消杀,还是清理垃圾淤泥,每一份付出都将为建德灾后的迅速恢复贡献力量。

梅城镇组织开展沿江广场步道的清淤工作 梅城镇供图

洪水将退,干劲不退。退洪之后,战斗远未结束,受损庄稼亟待补损,生产秩序亟待恢复,城市绿道亟待清淤,毁损设施亟待修复,受淹家园亟待重塑……每次开闸泄洪的背后,诠释的都是建德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江水涌过,踏泥有痕,建德人民的奉献与牺牲,不会随滚滚奔涌的江水流逝,不会被历史车轮的印迹湮没。

风雨中的坚守,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感谢每一位共度风雨的逆行勇士,用平凡的身躯和坚定的步伐,坚守阵地,默默付出;感谢全市人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大灾面前有大爱,共战洪魔显担当。正是因为上下同欲,众志成城,才能使建德防大汛抗大灾从胜利走向胜利,谢谢你们!

作者/宣青军

原标题:《当建德遭遇历时最长大坝泄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