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物二十四节气|小暑:倏忽温风至,家家晒红绿

宗和
2024-07-06 07:5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唐代元稹写小暑诗有“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今天是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越闷热和潮湿。

在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之风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还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即所谓“家家晒红绿”。

画中有嫩藕

小暑时节,拿上一把扇子,沏上一壶凉茶,看荷花盛开,食新嫩之藕,清火生凉。《本草纲目·果部·莲藕》有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

江南水乡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将鲜藕煨烂,切片后与蜂蜜同吃,清新软糯,甜而不腻。

明 文嘉 画莲藕净因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书画作品中,画藕很多,明代文嘉绘有《画莲藕净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一莲叶,一莲花,一莲蓬,再加三段新藕,观画而生清凉意。

清高宗行书御题:“不是人间种,疑生功德泉。藕长还叶直,实结复花鲜。四大或如是,一空属偶然。性当何处觅,聊示净因缘。戊子莲生日御题,即用其韵。”

清代恽寿平的写生册《莲藕》,行书自题:“掘处污泥藏洁玉,折来脆节缕轻丝。瓯香馆戏题。”

清 恽寿平 写生册《莲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也爱画藕,其笔下的藕纯以线条胜,点缀一虫,画面清净简明。

齐白石笔下的藕

书法中的暑热

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因暑天而觉日长如年,其实读历代诗歌,诗人们却不乏欣喜的。宋人诗有《十八日小暑大雨》:“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但在晋代王羲之的手札中,描写天热的手札却看得见他与朋友的身体乏力与食欲不振,如《大热帖》《今日热甚帖》《徂暑帖》等。《大热帖》写道:“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今日热甚帖》记:“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还有《徂暑帖》:“徂暑,感怀深。得书,知足下故顿乏。食差不? 耿耿。吾故尔耳。未果为结,力不一一。”

东晋  王羲之《徂暑帖》(淳化阁帖 法帖第七)

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传世有《夏热帖》,释文为“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乳之供,酥似不如也。……”

  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

五代  杨凝式 《夏热帖》

壁画中的消暑

在敦煌壁画中,有不少反映小暑时节的生活方式。

莫高窟第302窟  窟顶西披  隋 

古代虽然没有冰箱,纯天然的井水也可以让人瞬间凉快不少。单是在井边,就好像打开了“冷藏室”的门。

莫高窟第302窟画面中央三人正通过桔槔原理(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杠杆原理)从井中汲水。其中,红衣男子正使劲拉绳将水桶送往井下,随着水越来越多。横竿带着石块的尾部便高高上翘,水汲满后,利用杠杆原理和石块的重力,再将水传上来。

莫高窟第146窟  西壁  五代

如果不能天天冲个凉,那就趁井水还未放热,赶快清清爽爽洗个头,或者擦个身。把井水倒进束腰高足的圆盆中,弯腰低头把脑袋扎进水里。莫高窟第146窟即有一幅洗头图。

还有游泳,莫高窟第148窟的盛唐壁画净土世界的莲花池里,常有戏水的小儿。他们甚至不需要穿什么衣服,水面的波纹和含苞欲放的朵朵莲花,就是最好的装饰。


莫高窟第148窟  东壁  盛唐 

 (本文据相关民俗资料、敦煌壁画文献及澎湃新闻过往报道)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