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陈祖德!中国围棋需要信仰,超越自我更要薪火相传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24-07-03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中国围棋界人士举办陈祖德纪念展。

“中国的围棋发展中遇到过很多坎坷,包括最近中国象棋也出现了灾难性的问题,确实不希望围棋受到这方面影响,而避免这方面只有我们去弘扬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和发挥正能量。”

在中国围棋传奇国手祖德九段的纪念活动上,中国棋院原院长刘思明分享了这样一段感想。

7月3日,就在第十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16强赛拉开战幕期间,陈祖德九段《超越自我》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

纪念陈老,中国围棋薪火相传

当天下午,《陈祖德纪念图片展》揭幕,仪式之后,陈祖德亲朋好友近百人参观了展览。在此之后,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聂卫平、王汝南、华以刚,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中国棋院原院长刘思明以及上海棋院院长刘世振等人一同参与了陈祖德《超越自我》纪念座谈会。

陈祖德1944年出生于上海,7岁开始习弈,1959年进入上海围棋队,1961年进入全国围棋集训队。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围棋国手,也是同时代棋手中的领军人物,曾创造中国围棋的多个纪录。1963年,陈祖德在中日围棋交流赛中受先击败日本杉内雅男九段,1965年又分先战胜日本岩田达明九段,成为新中国围棋史上战胜日本职业九段的第一人,也走出了中国围棋在落后日本围棋300多年后奋力赶超的第一步。

陈祖德《超越自我》纪念座谈会。

遗憾的是,陈祖德36岁时罹患癌症。在与病魔斗争的最后时光里,他每天倚在病床上坚持写500个字,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20余万字的自传《超越自我》。这本书发表后轰动一时,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国人。

如今,12年过去,中国围棋界依旧每一年都会举行形式不一的纪念活动。

“陈祖德前辈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今天纪念他,是因为陈老的围棋成就值得我们景仰;是因为陈老超越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是因为中国的围棋事业需要我们薪火相传、努力前行。”

上海棋院院长刘世振在座谈会上的这番话,解释了为什么上海围棋界乃至中国围棋界一直在纪念这位中国围棋事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常昊谈陈老的精神。

超越自我精神,不局限于围棋

除了在围棋上所取得的惊人成就,陈祖德活跃在中国围棋界的那段时光,一直关怀着年轻棋手。作为陈祖德曾经关怀和指导过的年轻人,常昊就坦言,每一位中国棋手纪念陈祖德先生,也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我一直记得大概1984年的时候,陈老(陈祖德)来上海的时候,就和我下了指导棋。”彼时,常昊只有不到8岁,但也就是在那一次对弈之后,陈祖德先生就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了他和常昊以及刘世振对弈的经历,并且肯定了他们的潜力。

如今,常昊回想起来也颇为感慨,“陈老对于青少年棋手以及后辈的成长都非常关心,长大后,跟着陈老一起出差,到了各个地方,只要有时间陈老就会指导小朋友下棋。”

在常昊看来,纪念陈祖德先生,其实也是将他的精神力量传递下去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超越自我”的精神,还是对年轻一代的关爱,都适用于每一个时代,而且不仅仅停留在围棋界,“我觉得各行各业都可以学习,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对陈祖德先生人生经历的了解,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找到中国围棋的信仰

作为和陈祖德先生一起经历过诸多大赛的竞争对手,“棋圣”聂卫平也特意来到了这场座谈会,分享了他和陈祖德的不少过往。

在他看来,中国围棋需要记住陈祖德先生的贡献,“中国围棋现在能有这么高的水平,能有这么多优秀的小棋手,我们能够在世界棋坛得到这么多冠军,陈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聂卫平如今依旧是众多年轻棋手的偶像,而“棋圣”刚接触围棋时,陈祖德就是他极度崇拜的棋手。从偶像变成“亦师亦友”的对手,陈祖德对聂卫平的围棋人生也有不小的影响,“陈老激励了一代代中国棋手,陈老接近于他们的师爷,还是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中国的围棋如果没有陈祖德,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正是因为陈祖德在棋盘内外的人生修为和精神力量,当中国围棋如今从低潮往上爬升,当中国的智力运动遇到种种问题,年轻棋手才需要指引他们走上正确道路的灯塔。

“中国的围棋事业现在不能说一帆风顺,也有很多坎坷和障碍,那要怎么才能克服?”曾经和陈祖德共事过的中国棋院原院长刘思明希望纪念陈祖德能让中国围棋界甚至是整个中国智力运动领域找到信仰,“我觉得信仰、信念必须是坚定统一的,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然后才能共同实现美好的目标。”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