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8电影公司回顾:传统“五大”遇冷,行业进入洗牌期
影视寒冬似乎比想象之中的更冷一些!
范冰冰事件之后,每一个影视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在上市电影公司中,被卷入舆论风暴的华谊兄弟股价暴跌;光线清空新丽传媒股份保障业绩;印纪传媒、文投控股都经历了高管动荡,前三季度净利分别下降253.72%、93.34%等。
在传统电影公司集体遇冷之时,业内新势力迎来弯道超车之机。在今年的各个档期,多个电影爆款都由新兴的电影公司主控。比如《我不是药神》的主控方坏猴子影业,《一出好戏》的主控方瀚纳影视,《西虹市首富》的主控方西虹市影视等。
然而即便如此,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公司还是少数,随着电影行业的泡沫被不断挤出,更多中小型电影公司将面临的很可能是被行业淘汰的命运。今年以来,中汇影视、金色传媒、盛天传媒等多家影视公司已经从新三板摘牌,霍尔果斯等“避税天堂”也纷纷上演影视公司大逃亡。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未来一两年,影视行业的“倒闭潮”恐怕在所难免。5家公司净利下降,发展各陷困境
从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的7家上市电影公司的财报数据来看,在2018年前三季度中,有5家公司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而在净利同比增长的3家公司中,万达电影仅以0.31%的微弱变化与上年几乎持平,而增幅最大的光线传媒主要依赖出售新丽传媒的资产收入,而其扣非净利润为3.95亿,同比增长-12.85%。也就是说,光线传媒主营的影视业务净利同样同比下降。
整体来看,上市电影公司的业绩整体表现不佳,几乎每个公司都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但主要集中在税改压力加剧、现金流吃紧、高管动荡三个方面。1、从范冰冰事件到税改风暴
范冰冰事件之后,整个行业被税改风暴席卷。其中,与范冰冰离得更近的华谊兄弟被卷入舆论风暴的中心地带,在整体飘绿的股市中,股价受挫更为严重。2015年时,华谊兄弟市值一度达到将近900亿,如今市值已跌至138亿,下降约80%左右。
除了华谊兄弟,多家影视公司都受到税改政策波及。印纪传媒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应交税费较年初下降了52.78%,主要原因是公司2016年7月在新疆霍尔果斯所得税优惠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影视投资等业务,取得的利润免交所得税从而应交所得税下降所致。尽管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在财报中点明税收“红利”,但多家公司确实都在霍尔果斯、喀什等“避税天堂”设立有子公司。那么,随着多个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再,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将进一步上涨,利润随之收窄,各公司财报或将更加难看。
2、现金流吃紧
寒冬之下,注入影视行业的热钱越来越少,不少影视公司的融资额大幅下降。例如,万达电影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8亿元,同比下降201.32%。同样,华谊兄弟的此项现金流净额为-9.7亿元,同比下降 167.75%。除了融资艰难,影视公司自身的现金流也并不健康。
今年3月11日,光线传媒宣布以人民币33.1704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20%的股份出售给腾讯,本次交易后,光线传媒将不再持有新丽传媒的股份。然而,即便出售新丽传媒让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但光线的现金流仍旧为负。光线传媒三季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亿元,同比下降1569.34%。
现金流净额同样降幅巨大的还有印纪传媒,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45亿,同比下降14356.35%。头部影视公司尚且如此,整个行业的资金困境也可以想见。3、股权冻结、高管动荡
2018年以来,影视公司的高管离职、公司易主的消息不断出现,行业步入寒冬也加速了更多人的逃离。
其中,印纪传媒已经遭到超过10次的监管问询,涉及业绩、高管离职、股东股份质押触及平仓线、债券违约等多个方面。据了解,印纪传媒前财务总监、董秘(均兼任董事)等公司高层已相继离职。今年以来,公司第一大股东肖文革累计套现约24亿元,似乎也是为“离场”做准备。目前,肖文革、第二大股东印纪华城分别持有7.79亿股和2.19亿股,全部处于质押并司法冻结的状态。
此外,今年4月,文投控股的掌舵人綦建虹宣布离职。作为文投绑定成龙的牵线人,綦建虹离开之后,成龙出走文投控股的传言也越来越多,公司的业绩一路陡转直下。而在9月4日,文投控股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耀莱文化所持有公司28221.2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被轮候冻结,及2108.68万股限售流通股被冻结,冻结期限均长达3年。多面动荡之下,文投控股的前景恐怕并不利好。
整体来看,上市电影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各有各的难处”。然而,正当老牌电影公司面临发展困境之时,业内新兴势力暗流涌动,开始不断冲击传统电影市场的“五大”格局。传统“五大”面临洗牌 行业新势力借机弯道超车
2011年,为了对标好莱坞“六大”公司,国内首次提出了民营“五大”电影公司的概念。2015年,“五大”公司走上了发展的巅峰时期。据统计,在当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真人电影中,有8部影片出自民营“五大”之手。然而之后,“五大”公司尽管发展轨迹各有不同,但都走起了下坡路。
万达电影和乐视网都希望把自己的影视公司装入上市公司,以完善自己的产业链布局,但相继遇阻。其中,万达电影直到今年才发布了第三次收购万达影视的方案,而收购标的万达影视在剥离了传奇影业后,估值两次下调,较最初的收购方案缩水260亿元。乐视影业由于受到乐视网风波牵连,改名为乐创文娱后,竞争力更是大不如前。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的市值不断缩水,业绩表现也不乐观。华谊兄弟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8.08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7.21%,是公司上市以来业绩首次出现下滑,扣非净利润则为-4018万。而在2017年,光线的扣非净利润也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降。
博纳影业赴美上市虽风光一时,但也因此错开了国内的资本市场红利期,同时,美国股市整体低迷,博纳影业的股价长期低于IPO发行价,被迫回国时市值已跌至50亿元左右。不过,在追赶上市公司的近两年,“博纳式主旋律”电影在国内不断开拓市场,根据2017年万达电影3亿元入股博纳(持股1.875%)的数据来看,博纳当时的估值已达到160亿左右。
除了传统“五大”内部座次不断更迭外,业内新势力的涌入也在加速行业进入洗牌期。据统计,在2018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真人电影中,仅有《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前任3》出自传统“五大”之手,三部影片还都聚集在贺岁档和春节档两大票房收割能力最强的档期。与其巅峰时的票房表现相比,难免让人唏嘘。
相比之下,新兴电影公司频繁出现在今年的爆款影片背后。例如,去年保底《战狼2》(56.83亿)的北京文化今年再次押中《我不是药神》(30.99亿)《无名之辈》(7.85亿)两部爆款。反应在业绩表现上,北京文化在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144%。而在今年12月6日的公告中,北京文化宣布截至2018年12月4日,公司来源于《无名之辈》的票房收益约为6000万元-7000万元。
另外,在今年五一档,票房拔得头筹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主控方为宁浩、徐峥持股的欢喜传媒。5月18日,《超时空同居》以黑马形态出现,拿到近9亿票房,尽管光线传媒参与了影片的出品及发行,但其主控方为徐峥控股的真乐道文化。到了暑期档,率先掀起高潮的影片《我不是药神》由宁浩控股的坏猴子影业主控。之后的《西虹市首富》背后则是西虹市影视和开心麻花。再到《一出好戏》,其主控方为黄渤控股的上海瀚纳影视。
整体来看,今年的爆款影片都直接戳中了观众的情感HIGH点或社会痛点,引发人们共情,进而转化为口碑和票房。由此可见,对于业内新兴电影公司而言,它们的资金实力或许不如传统“五大”,但它们若能更了解年轻市场,精准把握用户思维,快速捕捉到市场的变化风向,那么,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头部电影公司并非没有机会。而弯道超车必将加速行业洗牌,传统电影公司也将面临更多威胁。中小企业将陷入倒闭潮 寒冬加速行业进入良性竞争时代
当然,能够在洗牌期站稳脚跟的公司毕竟是少数。在行业寒冬之下,税改风暴愈演愈烈、政策不断收紧、业内现金流受阻,电影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传统电影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有一定的实力沉淀以抵御“风暴”;新势力对市场敏锐洞察,也可从中分一杯羹;但对于更多中小型电影公司而言,随着电影行业的泡沫被不断挤出,它们将面临的很可能是被行业淘汰的命运。
今年上半年,嘉行传媒和基美影业先后摘牌新三板。到了下半年,又有德纳影业、原石文化、锐风行、唯众传媒、中汇影视、金色传媒、盛天传媒等多家影视公司摘牌,纷纷逃离新三板。而在新三板留下的影视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据统计,2018年以来,新三板100余家影视公司中只有9家公司拿到融资,总额仅3.1亿元,与行业野蛮生长期时“分分钟拿到投资”的境况大相径庭。
另外,明星资本也开始遇冷。不少明星先后逃离新三板、卸任公司法人。随着新的税收政策推出,影视公司也开始上演“避税天堂大逃亡”。据统计,今年6月至10月期间,在霍尔果斯注册的影视公司中有上百家公司已经申请注销。在大面积的注销潮之下,今年10月,影视公司的注销通道被关闭,已经注销的公司也需要按规定补缴税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补税工作的完成,注销通道再度开启,还将迎来更大面积的公司逃亡。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便直言:“资本正在撤离影视市场,在未来一两年,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倒闭。”影视行业的“倒闭潮”也将进一步过滤以“捞钱”为目的的公司,加速行业净化和良性竞争时代的到来。热钱涌入电影行业带来的繁荣只是假象,泡沫被戳破之后,行业才能再进一步。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认为当市场冷静后,反而可以更专注于内容,“其实有钱和没钱,跟电影的质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乐创文娱总裁张昭也指出:“做内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被资本打倒,我们这个行业要渡过难关,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内容。”
整体来看,寒冬之下,电影行业虽然人人自危,但寒冬也给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注入一剂镇定剂。随着影片不断向好内容、高品质回归,市场也将在商业与艺术两方面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电影市场正在从粗放式发展的时代进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最终留下的才是行业需要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