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政坛到出版业,这套史料汇编整理了张元济的转型之路
在近代教育史和出版史中,张元济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1896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成立。张元济到上海后,负责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并短暂代任总理一职,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出版社社长和大学校长。
在张元济主持下,短短数年,南洋公学的译书方向从兵书转向以政治、经济、法律等社科书籍为主,出版了一系列在近代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严复所译的亚当·斯密经典《原富》。
张元济如何影响了南洋公学?在南洋公学的经历对他的人生又有怎样的影响?6月,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校长丛书之《张元济与交通大学史料汇编》出版付梓。该书首次系统发掘、搜集、整理张元济与交通大学(南洋公学)及交大学人相关的原始档案文献,旨在全面呈现张元济在交通大学工作期间的日常业务和业绩,以及与交大学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6月29日,《张元济与交通大学史料汇编》新书分享会暨张元济先生文献实物捐赠仪式在浙江海盐张元济图书馆举行。张元济嫡孙张人凤向张元济图书馆、上海交大捐赠了张元济先生文物。其中,向上海交大捐赠了1910年张元济先生赴欧美考察教育、出版、印刷事业时在意大利购置的大理石花瓶,充实了校史博物馆有关张元济的珍贵实物馆藏。
张元济
南洋公学译书院示范章程首次刊载
张人凤和何菲担任新书共同主编。张元济之孙张人凤已85岁高龄,依然编研不辍,致力于整理张元济史料。“近年来,正式出版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不断增多,如《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往来信札》就收集了不少张元济致南洋公学创办人盛宣怀信件和严复为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其译作《原富》致张元济信件的手迹。我们便设想趁此机会,在已有如《张元济全集》等资料集的基础上,再做一次努力,深入发掘张元济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档案史料,形成一本专题史料集,以利于资料的集中完整传承和研究的深化。”现场,张人凤如此介绍该书编纂的缘起。
在收集史料过程中,编辑团队取得了不少收获。例如,他们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中查到张元济任职期间的往来文牍,其中好几件以前仅见过片段,同时还藉此勘正了以往某些公开出版物中的讹误。何菲又在《申报》《新闻报》数据库中发现一批南洋公学译书院的广告,包括新书书目和院址迁移信息等。
书中首次刊载了南洋公学译书院的示范章程,是该书的最大亮点。“做交大校史研究和张元济生平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章程的存在,但是大家都没有看到过。”张人凤如此形容示范章程的重要性。据何菲介绍,该章程的发现颇为凑巧,交大校史研究团队一位老师在做章程制度研究时,广泛搜索了全国各地图书馆善本馆藏,无意中发现示范章程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善本库。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立即与对方联系,获取了全文扫描版。
“就这样,通过多方努力,不断搜集资料,我们把一本小书慢慢做厚了。”何菲说。最终,全书的内容不仅在文字数量上有所扩充,也取得了品质上的提升。
新书分享会现场
张元济人生中“短暂而重要”的阶段
张人凤认为,张元济在南洋公学工作时间不长,只是他生平和事业中的一个片段,但现在收集到的档案史料,可以反映出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首先,南洋公学是张元济从清政府官员走入民间的第一站,他看到了当时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铸就了他普及教育、启迪民智,并以‘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作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宗旨的思想基础。其次,在译书院的几年工作,使他积累了一整套翻译、编辑、审校、付印、推广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南洋公学译书院既是我国高等学校自办翻译机构及出版社的嚆矢,也是近代中国这位出版大家成长的摇篮。另外,我们还看到张元济一生对南洋公学、交通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虽早在1903年1月离职去商务印书馆创立编译所,但此后半个世纪里,多次参加学校庆典活动、参与校友会工作、为学校建设发起募捐,20世纪40年代末,关心和支持交大学生爱国运动等。他与当年的不少同事、毕业生几十年间保持着交往,他九十华诞之期,好几位年届耄耋的交大人士为他挥毫赋诗,十分难能可贵。”
“在书籍编纂过程中我一直和张人凤老师有交流,非常期待这本书。”上海社科院上海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武表示,自己对书中首次刊载的南洋公学译书院示范章程很有兴趣,“这个章程对南洋公学译书院的组织架构、具体运作等都有规定,对我们了解张元济运作这个机构有重要价值。没有这个章程,我们对南洋公学译书院的了解就是不完整的。”
他亦提及,编者通过整理南洋公学译书院的广告,发现译书院成立之初,几次迁址,不断变动。这些史料虽此前就已公开,但编者通过详细整理分析,呈现出了许多此前并未发现的细节,“这些资料的公布,对推进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非常有帮助。”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提及,后世提起张元济,最看重的是他“出版家”的身份,这基于他主持商务印书馆的成就,“而张元济之所以能够和商务印书馆发生关联,南洋公学译书院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是在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期间,张元济对整个出版流程有了完整的认识。”张元济来到上海时值戊戌变法失败,他得到“革职永不续用”的处分,“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张元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 张志强认为,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张元济在南洋公学译书院的这段历史,以及这段历史对张元济的影响,这也是《张元济与交通大学史料汇编》的价值。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共海盐县委宣传部、海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张元济图书馆承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