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55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拉开帷幕,女性视角与日本摄影成为侧重

2024-07-03 11: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70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由摄影艺术家吕西安·克雷尔格 (Lucien Clergue)、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 )和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奎特 (Jean-Maurice Rouquette )共同创立。发展至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全球摄影界的标志性盛会。

每年夏日,这座南法小城都有近10万游客涌入,感受并沉浸于摄影的世界。昨天,第55届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已顺利拉开帷幕,即日起至9月29日,将以“表面之下”(Beneath The Surface)为主题,分设“震荡和动荡”(Tremors And Tremoil)、“精神”(Spirits (YŌKAI))、“痕迹”(Traces)、“平行”(In Parallel)、“重读”(Rereadings)等版块,举办近60场展览,以呈现摄影之于当下的新视角与新叙事。

从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展览日程看,女性视角与日本摄影,无疑是本届摄影节的重中之重。在Espace Van Gogh,以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与肖像摄影闻名于世的美国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将呈现全球首次大型回顾展“邂逅”(Encounters)。从孟买的性工作者,到俄勒冈州精神病院的病人,再到西雅图街头的青少年,玛丽·艾伦·马克总将镜头对准那些有趣但或远离主流社会,或陷入困境与在边缘徘徊的人。这次展览不仅将在艺术家逝世十年之际展示其过往的杰出创作,更将呈现诸如个人笔记、官方信件、联系人名单等一系列珍贵档案,以期为公众带来更多启发。

© Mary Ellen Mark. Kissing in a bar, New York City, 1977. Courtesy of The Mary Ellen Mark Foundation /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 Mary Ellen Mark. Vashira and Tashira Hargrove, Suffolk, New York, 1993. Courtesy of The Mary Ellen Mark Foundation /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 Mary Ellen Mark. The Damm family in their ca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1987. Courtesy of The Mary Ellen Mark Foundation /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西班牙摄影师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Cristina De Middel)的个展“中心之旅”(Journey To The Center)将登陆Église Des Frères Prêcheurs。这位西班牙摄影师擅长将新闻式的战地风格编导为魔幻现实主义。此次展览从“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 (Jules Gabriel Verne) 的《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汲取灵感,将横跨墨西哥的中美洲移民之路表现为一次英勇大胆的旅行,而非一次逃亡。在这个版本中,旅程的起点是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交界的塔帕丘拉(Tapachula),终点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费利西蒂(Felicity),相传为 “世界的中心”。在现实与虚构的交叉混合中,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的摄影指出并向媒体叙事的复杂本质发起挑战。

© Cristina De Middel. Traveling Cloud [Nube Viajera], Journey to the center series,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Magnum Photos.

© Cristina De Middel. Back Back [Volver Volver], Journey to the center series,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Magnum Photos.

© Cristina De Middel. The Black Door [La Puerta Negra], Journey to the center series,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Magnum Photos.

在Palais de l’Archevêché,由艺术机构光圈(Aperture)所呈现的展览“很高兴你在这里”(I'm So Happy You Are Here)将聚焦1950年代至今的日本女性摄影师的贡献。展览通过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长岛有里枝(Yurie Nagashima)、杉浦邦恵(Kunié Sugiura)、潮田登久子(Tokuko Ushioda)、山沢荣子(Eiko Yamazawa)等26位艺术家的作品挑战日本摄影史的既定叙事与准则,并延申出三个更具体的主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日本社会的批判性视角,以及摄影形式的实验与探索。而为了庆祝京都国际摄影节(KYOTOGRAPHIE )创立10周年,于VAGUE呈现的群展“超越”(Transcendence)则汇聚了细仓真弓(Mayumi Hosokura)、 岩根爱(Aï Iwane)、铃木真由美(Mayumi Suzuki)、殿村任香(Hideka Tonomura)、吉田多麻希(Tamaki Yoshida)等当代女性摄影师的作品,进而展现了女性对日本现代社会复杂性的独特洞察。

© Narahashi Asako. Kawaguchiko, 2003, half awake and half asleep in the water seri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Osiris Co., Ltd., Tokyo / Aperture.

© Kawauchi Rinko. Untitled, 2004, the eyes the ears seri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Aperture.

© Yamazawa Eiko. What I Am Doing No. 77, 198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Third Gallery Aya, Osaka / Aperture.

© Nomura Sakiko. Untitled, 1997, Hiroki seri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Akio Nagasawa Gallery, Tokyo / Galerie Écho 119, Paris / Aperture

与此同时,在本届摄影节中,由开云集团所支持的“跃动她影”摄影奖(Women In Motion)则花落日本女性摄影师石内都(Ishiuchi Miyako)。1947 年,石内都出生于日本群马县。1979 年,她凭借作品“公寓”(Apartment)获得第四届木村伊兵卫奖。2005 年,她以 “母亲的”(Mother’s)系列作品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the Venice Biennale)。2007 年,她完成了享誉国际的“广岛”(Hiroshima)系列作品。2013 年,她荣获日本紫绶褒章(the Japanese Medal of Honor with purple ribbon),并于2014 年荣获被誉为“摄影界的诺贝尔奖”的哈苏国际摄影奖(Hasselblad Award)。石内都曾说:“我想拍摄的是看不见的时间”。此次于Salle Henri-Comte所呈现的展览“遗物”(Belongings),将在摄影中歌颂不完美、伤疤与衰老,并通过艺术家母亲的遗物、广岛核爆炸的遗物,以及墨西哥著名女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遗物,邀请观众重新审视女性特质及身份。

© Ishiuchi Miyako. Mother’s #35, Mother’s seri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The Third Gallery Aya.

© Ishiuchi Miyako. ひろしま/hiroshima #21 donor: Segawa 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The Third Gallery Aya.

除此以外,本届摄影节的其他亮点还包括由 Louis Roederer基金会所支持的阿尔勒发现奖(Discovery Award)。此次入围该奖项的七位艺术家集结于ESPACE MONOPRIX,皆在创作中表达了一种弥漫的不安感。“不安”一词因世人对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的翻译而变得流行起来。“不安”描述了一种高度振动的认知与意识状态,并且与“不适”、“痛苦”、“焦虑”等词汇相比,它似乎更能描述这种状态。对于此次入围的艺术家而言,“不安”则首先是一种不沉溺于正面性的,对于时代烦恼的关注,比如:茨皮索·马兹布科(Tshepiso Mazibuko)审视了她的世代及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科琳·乔丹(Coline Jourdan)的作品致力于让看不见的污染变得可见;弗朗索瓦·贝拉巴斯(François Bellabas)在拍摄加州森林大火时,特意提供了一个反乌托邦的重新诠释,其中有人工智能的介入;玛丽露·庞辛(Marilou Poncin)基于数字技术对于考察女性身体的考察,亦着重讨论了未来人类可以与技术对象形成怎样的情感及感官关系。

© Tshepiso Mazibuko. All that glitters, Thokoza, 2018, Ho tshepa ntshepedi ya bontshepe seri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François Bellabas. MOTORSTUDIES_DTB,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ADAPG, Paris.

© Lastours, Soulever la poussière series, 202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Liquid Love is Full of Ghosts, video installation, actress Charlotte Gaccio, galerie Laurent Godin, 202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得主拉黑亦将亮相并呈现展览“寺背”。拉黑生于江西寺背村,在过去十几年里,他不断地拍下故乡的人和事。2023年,由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Christoph Wiesner);美术史学家、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巫鸿;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法兰西艺术院“威廉·克莱因”摄影奖评委会终身主席钟维兴;DECK艺术中心创始总监、新加坡国际摄影节联合创始人和总监李锦丽(Gwen Lee);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发起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所组成的评委团认为,“面对快速变迁的时代,拉黑的创作回归至故土,运用纯粹的摄影,深度探索了个体在故乡与城市、记忆与身份之间强烈的纠缠关系。其作品在超越个人经历的同时,将故乡抽象化为更普遍的概念,成为土地本身的象征。他审视着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不可避免的循环和联系。他以充满原始力量的影像和出色的表现手法,将情感复杂性与展呈表达完美地融合,直击人心。”此次展览将于Ground Control展出,由傅尔得策展,呈现拉黑十余年来拍摄的关于故乡的照片,及其从故乡带来的关于传统生死祭奠的物件。

© Lahem. Last meeting, série Sibei, 2013-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Lahem. A river that flows only in one direction, Sibei series, 2013-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而为了响应即将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Musée Départemental Arles Antique将呈现展览“体育焦点”(Sport In Focus)。一个多世纪以来,摄影与体育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相辅相成,比如19 世纪末业余摄影的兴起就恰逢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此次展览将展示奥林匹克博物馆和洛桑爱丽舍宫摄影博物馆的大量摄影作品,并通过大量未公开的摄影遗产,为公众提供进一步了解奥运会与体育摄影的叙事。

© Melbourne Olympic Games 1956, Athletics, 110 m Hurdles – Joel Shankle (USA) 3rd, Jack Davis (USA) 2nd, Lee Calhoun (USA) 1st, 2023.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 Hélène Tobler.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Men's Hockey - China (CHN) 11th - South Africa (RSA) 12th, detail of a player.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更多精彩展览

我在我的风景中

Me In My Landscape

��LA MÉCANIQUE GÉNÉRALE

© Mo Yi (莫毅). From the series Scenery with Me: A Hint of Red, 200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UCC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展览是首次对中国艺术家莫毅早期作品进行的研究。莫毅,1958 年出生于西藏,于1982 年起自学摄影。作为中国摄影的先驱艺术家,莫毅的街头摄影作品因捕捉了 20 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结构演变而具有标志性。

天堂与地狱

Heaven and Hell

��ÉGLISE SAINT

© Nhu Xuan Hua and Vimala Pons. Going Far, Running Aground, 2024.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家是我们的第一个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我们的想象力既可以锻造出令人欣慰的幻想,也可以在幻想崩塌时筑起新的堡垒,重建地基和桥梁,让我们的内心不断成长。展览不仅呈现了艺术家对于家的想象,更通过摄影与表演突出了身体与动作,女性与身体之间的联系。

当图像学会说话时

When Images Learn To Speak

��LA MÉCANIQUE GÉNÉRALE

© Martha Rosler. Photo-Op, photomontage, House Beautiful: Bringing the War Home series, 200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Nagel Draxler Gallery, Berlin, Cologne, Munich.

ASTRID ULLENS DE SCHOOTEN WHETTNALL’S COLLECTION在过去 30 年间,收藏了约 100 位摄影师的5,500张照片。显然,基金会并非在寻找藏品,而是在选择观察方式、思考方式和对它们所体现的世界态度。事实上,收藏被视为一种文化调解的手段,不仅可以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亦可提高人们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一切为了名字

All In The Name of The Name

��ÉGLISE SAINTE

© Tania Mouraud. City performance N°1, 197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Ceysson & Bénétière / Studio Mouraud.

从流浪汉留下的标志到20世纪70年代装饰纽约银色地铁车厢的标志,涂鸦早就被视为是一种动态的写作形式。此次汇集了大约 40 位国际艺术家的摄影创作、纪录片及档案,仿佛以一种负片的形式,揭示了涂鸦及那些掩藏在城市生活表面之下的事情。

餐车

Wagon-Bar

��CROISIÈRE

© Service on board a Capitole train dining car, 1966.

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火车就提供餐食,之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餐车及其形象在与铁路及旅行相关的摄影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展览中展出的照片及档案,介于工业摄影和广告摄影之间,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亦体现了现代性及现代美学的变化。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Shanghai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立于2014年,旨在回应亚太地区对影像艺术收藏日益增长的兴趣与需求。作为专注于影像艺术媒介的国际平台,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已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了关于影像艺术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博览会始终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呈现版块与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上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由Creo主办,是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Angus Montgomery Arts)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

Angus Montgomery Arts

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Angus Montgomery Arts)是世界领先的艺博会组织者与主办方,在当代艺术领域拥有40多年的经验,已于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1个成功的艺博会品牌,各品牌皆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通过集团资源与共享经验来为其画廊、艺术家及其观众提供上佳体验。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致力于在全球视野下发起区域性项目,并鼓励跨区域、跨文化沟通。欲知更多详情,请访问amafairs.com。

关于 Creo

由Creo发起、组织的活动与项目主要横跨三大领域:摄影、电影和当代艺术。Creo成立于 2007 年,前身为世界摄影组织,此后规模不断扩大,不但持续为影像艺术创造有意义的机遇,还致力于将其扩大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如今,其核心项目包括索尼世界摄影奖、索尼未来电影人奖、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 London,以及影像香港艺术博览会。Creo与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Angus Montgomery Arts)合作,助力其开展业务,呈现数个全球领先的艺术博览会。Creo在拉丁语中代表“我创造”,正是本着这种精神,Creo致力于代理并为创意之声赋权。欲知更多详情,请访问 www.creoarts.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