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行知读书会|为什么上海能建设博物馆之都?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2024-07-01 13: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上海,每1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的上海,只要公众想,每天都可以是博物馆日。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备案博物馆165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30家。算上今年新增的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上海市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到12家。

为什么上海能建设“博物馆之都”?6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做客行知读书会,她现场回答了这一问题,并带领读者领略了世界与上海的博物馆风貌。

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

对于庄瑜而言,博物馆的包容性、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性。进入博物馆能获得什么?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在当下,“与人相关”正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庄瑜的工作重心。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如今,在城市之中,博物馆的形态更为多样。建设“博物馆之都”,首先应当思考博物馆之于城市的意义。这十余年来博物馆行业迅猛发展,过去文物部门在博物馆日主打的“减免开放”、“夜间延时开放”活动现在已经越来越趋常态化,很多场馆都会在周末或节假日加开夜场或延时开放,这已经不是博物馆日独有的福利。

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也被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新推出“博物馆市集”“博物馆美育在身边”“博物馆特别演出”等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市民生活方式。庄瑜以为,博物馆塑造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教育及创新价值;也提升了公民幸福感;同样,还能够培育地方身份认同、公民意识。以博物馆为枢纽的特色城市文化场景,将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些世界知名的文化之都、博物馆之都,在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特性的同时,也兼具着共通性,这些共同点也是上海建设“博物馆之都”同样需要站立的基石。2022年,上海市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关于“上海策略”,庄瑜称之为“城市里的缪斯乐园”。在战略体制、设置布局、品牌塑造、国际影响等方面,上海有自己的节奏,也已完成自己的步伐。

上博东馆

 

基于自己的专业,庄瑜讲述了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博物馆实践有哪些?庄瑜介绍了“学习”博物馆的方法论:一馆多学科、一学科多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跟着课本去研学与项目化学习等。对于当下流行的“家庭博物馆游”,从如何选择、如何做好“行前功课”,到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记录,庄瑜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博物馆的未来在哪里?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想象,如今,上海的博物馆也在探索让AI为博物馆赋能。

对于观众们观展的热情,庄瑜也介绍了上海近期值得看的众多展览,并给出了她的特别推荐。如果你想要花时间系统性游览,她也列出了她的城市游览推荐线路。如果你想要不断学习,通过播客等丰富的网络手段,也能让你在指尖浏览博物馆教育的魅力。

本次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人民政府、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