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与社会 | 街角“特殊”超市的复活记

陈倩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2018-12-29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上海江宁路916号,有间装潢时尚,充满文艺气息的“特殊”超市。

走进店内,除了两位身着统一制服的店员就只有一位阿姨正在试衣镜前反复戴一顶黑色鸭舌帽。

“小姑娘帮我看看,还可以吧?”走近阿姨的时候,她突然开口向我征询意见。我点头,问道:“多少钱呀?”

“全新的,十块,便宜吧。我都在这里买到金卡用户了,感觉自己就是来做慈善的。”阿姨笑了两声答道。

我随即用淘宝搜索了一下这顶鸭舌帽的同款,价位大致在40至60元,这里的售价确实便宜了不少。

没多久又进来了一位阿姨,她在店内购买了三四样儿童饭勺、饭碗等生活用品,总共不到20元。

这间“特殊”超市是一家慈善超市,在附近生活的居民平时有空就会来逛逛。“买东西先来看看这里有没有,没有合适的再去别的地方。”

由于和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江宁路街道慈善超市内的商品大多为企业捐赠,店内的设备比如收银机也由商家提供。同时,店内设立了个人捐赠的快速通道,也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市民捐赠,比如江浙沪地区的个人捐赠者可以通过菜鸟裹裹,免费寄送1公斤以内的物品,物流方分拣后会将商品递送到慈善超市。

在与店员的交谈中,我发现他说话含糊不清,仿佛嘴里含着东西。后来他告诉我他是言语残疾。善淘网慈善超市提供了近一半的岗位给残障人士。线上担任善淘网线上商店的兼职店员,通过平台义卖获得补贴,线下经营的慈善超市则为残障伙伴提供全职和兼职岗位。

2011年3月,善淘网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社会企业型在线慈善商店。江宁路街道善淘网慈善超市则是其线下商店,设立于2017年,也是其规模最大的一家旗舰式门店。通过线上线下聚合资源,善淘网慈善超市的运营模式得以创新。

善淘网在上海石门二路街道慈善超市。 视觉中国

从我将慈善超市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始,我对慈善超市的关注至今已有三年多。在我过去的调研经历中,附近的居民对慈善超市大多不甚了解,也鲜少光临。我不禁开始思考慈善超市的发展动力机制究竟为何?

中国慈善超市之困

受到国外慈善商店的影响,中国各大中型城市纷纷在社区开设慈善超市作为社区服务和社会救助的重要手段。随着2003年上海市在社区内设立第一家慈善超市以来,慈善超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区建设是新型政治的根本所在,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社会困难和弱势群体提供社会福利和帮助。慈善超市作为一项“舶来品”,因其在西方国家发展得较为理想,在社区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进国内的时候,对其寄予了厚望。

在经历过最开始的“新鲜期”和“红火期”之后,各地的慈善超市经营似乎都逐渐进入了某种困境。慈善超市的发展愈加缓慢和困难,慈善超市的功能和作用远未达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预期。

2015年,我对南京的三个街道进行了走访。无一例外的是,慈善超市全部都大门紧闭,并不营业。有一家的卷帘门、窗帘也全部拉上,因此未能看见屋内的状况。另外两家慈善超市的窗户上均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屋内地面上也较为凌乱,似乎很久没有人打理。透过超市的玻璃窗,我看到里面的陈设和普通的小超市并无二致。货架上较为空旷,零散的摆放着一些肥皂、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三位街道的工作人员向我谈及了慈善超市的发展困境。

“南京09年有超过120家慈善超市,但是大多经营不善。以前慈善超市都是统一由街道管理,一直都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运作模式,因为街道的资金有限,一部分物资只能靠社会捐赠,而且慈善超市不对外营业,因此大部分物资对受助家庭和个人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慈善超市是有接受市民的捐赠、发挥实物救助的功能,但具体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几乎没有市民来捐赠物品,即使来捐赠也大多是旧衣服,没办法处理。由于民政部要求接收的衣服必须有七八成新,这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很难实行。而且旧衣服的存放和清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超市需要聘用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和做各种台账,耗费了工作人员的很多精力。”

虽然街道、社区等会承担慈善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房租等,慈善超市仅需要缴纳水电费,但由于门庭冷落经营不善,超市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发展步履维艰。2015年,南京市已关闭了所有的慈善超市。

总结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南京慈善超市过于依赖政府,运作模式单一。其次,极度缺乏对慈善超市的宣传。我对住在附近的居民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均表示几乎未见慈善超市开门,也并不清楚慈善超市的功能是什么,只知道是由街道负责管理。最后,慈善超市的管理人员均为原社区工作人员,而管理超市也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工作,因此运营失败的原因之一归结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而聘用专职管理人员则增加了经营慈善超市的运营成本。

慈善超市如何发挥功能?慈善超市是否有开设的必要?慈善超市若要继续走下去该如何前进?在上海,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运营模式。

慈善超市的“市场化”之路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慈善超市想要更好地发展应该融入市场,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显然是没有生机的。慈善超市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要求将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转变成现金。

在经营过程中,慈善超市面对所有市民经营,销售的商品与市场中的其他超市类似,价格也相差无几,并与其他超市竞争客源。为了变现,慈善超市会不遗余力地将捐赠物资卖掉。

徐汇区天平街道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超市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依靠给救助对象发券让他们到慈善超市中免费领物品。上海大部分慈善超市都和我们一样。每一张券保证能领一袋米和一桶油。我们接受捐赠,比如衣服,如果八成新的话,我们会上交给上海市市物资公司。如果是全新的话,我们会估价进行义卖,然后义卖赚来的钱都打入社区的慈善专项基金。”

天平社区于2013年建立了天平爱心慈善专项基金,是一个公益性帮困基金。基金实行“零成本”和“阳光运行”制度:所有捐款及其产生的银行利息全部用于慈善帮困;每一笔款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捐款人意愿进行帮困,相关情况将向捐款人通报,全部捐款的收支情况定期公布并接受监督。

这项基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天平社区遇到特殊困难的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职工渡过难关,比如每年它都会出资帮助慰问基层部队的困难官兵。

在黄浦江另一岸,浦东新区的一家慈善超市也联结多方力量平稳运营。

上钢新村街道的慈善超市由社会组织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运营。据了解,机构主要通过驻点式委托管理和技术输出这两个方式开展项目,对超市进行直接管理,并对其他慈善超市提供咨询服务。

超市招募志愿者后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因为地点比邻残疾人服务中心,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场所也成为其重要功能之一。

和美国慈善超市好意商店(Goodwill Store)“前店后厂”的独特模式相似,上钢新村街道慈善超市背后也有一个特殊的“小小工厂”在不断运作着。超市为有专长的残疾人士提供专柜。于是,童趣盎然的自画扇、小巧实用的十字绣卡套、栩栩如生的麦秸画还有各色珠串作品都成了超市的主打品。

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能够有力地推动慈善超市的发展。政府掌舵和社会分工有效提高了慈善超市服务和救助的水平和质量,帮助慈善超市在民间的土壤扎根。

发展动力:制度保障与“自我造血”

慈善超市的发展动力机制是在外推力和内拉力共同作用下,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合力与互补。目前,对于慈善超市来说,其公益化与商业化混合运行的模式,克服了以往慈善超市运行的单一性。

201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我国的慈善事业开始有了法律上的保障。2017年,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了《上海市慈善超市创新发展三年规划(2017-2019)》。

在制度环境中获得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确保了其慈善性质,并优化了它所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市民不应慈善超市的商业化运作而丧失公信力。

而在市场环境下,慈善超市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慈善超市的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性。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使慈善超市不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或者社会捐赠,如果补助一旦消失,慈善超市也不会因此而倒闭。

在国外,以慈善机构好意商店和乐施商店(Oxfam Shop)为代表,其运营模式均以社会网络为基础进行市场化运作。他们遵循市场规则,看重运转成本和效率,自身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造血”。他们积极和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既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丰富了服务产品,又能够起到宣传慈善的作用。

而政府在支持慈善机构发展的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慈善商店最重要的是运作流程透明化,所以美国除了政府有一套严密的监督法规之外,还有关心慈善事业的非政府组织对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完全公开,任何人都可在指定网站或媒体查询。

由于在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度保障下与其自身的运用市场化运作进行合力与互补,这两家商店的慈善事业也愈加发展得风生水起。

中国慈善超市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地遵循这两种机制合力与互补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经营者也需要改变过去行政化发展慈善超市的观念,将思维模式转变为市场化,努力让慈善超市融入市场环境,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也于2018年重新开设了慈善超市,政府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引进有市场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运营,试图实现“以商养慈”。但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