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内蒙古扶贫办主任降级背后:考核方案为人诟病,数据错漏百出
内蒙古扶贫工作作风漂浮、落实走样到了何种程度?
12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了具体事例以及当地进行的反思与整改。
刘忠诚 资料图报道透露,2014年4月,时任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忠诚等人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中,以文件落实文件,在未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全区实际贫困人口分布的情况下,“一刀切”地将国务院扶贫办确认的贫困人口规模仅局限在国家级贫困旗县、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导致扶贫工作作风漂浮、扶贫政策走样、贫困户错评漏评现象突出等问题。
其中,2017年9月至10月,自治区扶贫办组织对全区71个旗县开展一轮两次脱贫攻坚交叉检查时,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存在差距和路途较远等因素,在没有调研的情况下,就下发并执行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检查考核方案。
据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下发的检查考核方案要求15名工作人员5天内至少对450户贫困户进行实地检查。但5天里,由于路途遥远,工作人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了路上。为了按要求完成任务,检查成了走过场。而且,检查考核过程中,扶贫办并未落实配备蒙语翻译、抽调熟悉业务检查人员等要求。在东西部旗县互检过程中,因方言差别大,工作人员与贫困农牧民沟通不畅,以至于检查考核流于形式。“方案不科学,导致考核结果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出现数据错漏百出、乡镇嘎查名称和人员姓名张冠李戴等情况。”一位专案组工作人员说。
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了自治区扶贫办违规向扶贫基金会借款74万余元为职工发放福利,挪用公共经费为班子成员支付房租和公车补助,挪用234万余元扶贫专项资金等问题。
报道称,对于上述问题,刘忠诚负有领导责任。2018年10月,刘忠诚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由正厅级领导职务降为副厅级非领导职务。自治区扶贫办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幂生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事实上,也有媒体报道过前述2017年9月开始的脱贫攻坚交叉检查中的乱象。
《经济参考报》2017年12月刊发的报道《半年要评比5次 交叉检查变“拆台”——内蒙古一旗县深陷扶贫检查“怪圈”》指出,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紧张,由于在上次检查评比中排名靠后,旗委书记已被约谈做检讨,而本月末又将迎来新一轮检查,如果第二次排在后五名,他的上级领导将直接被问责,“迎检”已成全旗头等大事。
其中, 便涉及打分体系上的问题。
报道举例称,测评分值包括60分精准识别与退出过程,20分群众认可度,20分教育、健康、产业等扶贫措施。该旗的扶贫干部坦言,这样的测评体系多依托于检查大量的表格是否填写完整,侧重于工作程序,较难反映出当地扶贫工作的重点、优势、可持续的脱贫措施,也容易引导基层把功夫下到建档立卡上,相对忽视了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我们旗有些产业扶贫举措还曾当作典型推广,而在评比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事实上,打分极易受到人为干扰。根据当地的评比要求,若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为85%及以下,群众认可度一栏直接就记成零分。有的蒙古族群众不懂汉语,检查组在问有关问题时,因为根本没有听懂便摇了摇头。还有的检查组问“包联干部来过吗?”,牧民们连“包联”两个字是啥意思都不明白,只好摇头。检查组便据此判定为群众不满意。工作人员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听解释,他们三天要入四百多户,一个人每天得走访十几户,只好按部就班地提问,答对了加分,答错了减分。
公开简历显示,刘忠诚,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内蒙古凉城县人,他于2010年年底出任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3年后接任该办主任职务。2018年3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官网发布消息:原任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么永波接任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同时免去刘忠诚的上述职务。
2018年10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就今年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例进行剖析,责成扶贫办对照反思,提高整改质效。按照要求,自治区扶贫办立即召开党组会议,深刻反思、查找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时限。先后印发《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照问题细化整改清单;就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新识别贫困人口3.1万人,清退不符合条件贫困人口12.9万人;重新修订《盟市党委、政府(行政公署)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对指标设计、考核方式进行科学规范,明确减少考评督查频次,强化整合行业部门扶贫考核;为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扶贫办还出台一套完整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形成上下互动的检查办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