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动荡国际局势下,中国不忘“初心”

澎湃新闻记者 杨文钦 实习生 陈祯怡
2024-06-28 07:11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6月28日,中国在北京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28日除了开幕式以外,系列活动还包括午餐会以及四场分论坛,聚焦全球治理、全球南方、亚洲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议题,来自国内外的上百位政要、使节、学者等代表将出席活动。

70年前,周恩来总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多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纪念这些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林民旺向澎湃新闻表示,“70年来的国际关系发展,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历久弥新,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时,并且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和平解决”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截至2024年初,中国同183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几乎所有建交公报或双边条约都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林民旺表示,中国正是基于这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开辟了广阔的外交空间。

近年来,中国在多个国际场合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一直在处理边境问题等实际外交事务时坚守这一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而第一份明确写入五项原则的双边条约则是1954年4月中印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1954年6月周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公开发表的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是五项原则的首次公开发表。

中国在处理与五项原则渊源颇深的印度的关系时,充分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蕴含的理念。印度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中印关系持续波动,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处理中印边界争端和其他问题的重要准则。到目前为止,中印之间已进行了29次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以及二十一轮军长级会谈。

2024年4月,莫迪接受采访时称印中关系十分重要,希望边境问题能够尽快解决。中方对此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正面回应,并一直同印方保持外交和军事渠道沟通。

林民旺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里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和平共处’,另外一个关键点则是具体的五项原则。它不仅要求建立一种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而且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方法。”这就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实现互惠互利。

林民旺进一步指出,“这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原则,体现在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乌克兰危机、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中国从不选边站队,一直扮演从中调停的角色。”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主持与推动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并明确了改善关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沙、伊两国由此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敌对状态。这一成就得到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

目前,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已展开了三轮穿梭外交。5月23日,中国、巴西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六点重要共识。据外交部介绍,中巴“六点共识”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积极回应。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也一直在为结束冲突、避免出现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不懈努力,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进行积极的外交斡旋。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大使王克俭开启了旨在推动解决巴以问题的穿梭外交,先后到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向巴以双方表达了中国愿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而在去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不久,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于2023年10月21日出席了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的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也始终扮演劝和促谈、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建设性角色。上月月底开始,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处于一种“总体烈度上升”的态势。

6月19日,俄罗斯、朝鲜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据新华社报道,韩国外交部21日召见俄罗斯驻韩国大使,对于俄朝签署上述条约深表担忧。韩国外长赵兑烈也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声明,谴责俄朝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此外,韩方还表示将认真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可能性。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越南访问时警告,如果韩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将犯下“大错”。

中国外交部曾就半岛局势多次表态。6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在回应相关问题时再次表示,关于半岛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始终认为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希望各方为此作出建设性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与韩方举行首次副部级外交安全2+2对话,为地区稳定展示沟通意愿。韩方在此次会谈期间指出,希望中方在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强调,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韩在内的各方共同利益。当务之急是避免对立对抗加剧,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在半岛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从历史来看,亚洲地区的战争往往在东北亚爆发。现在东北亚的局势充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周边地区所需要的。”林民旺指出。

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也印证了中国对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的追求。林民旺表示,“在外交中,中国一直不轻言武力,从不轻易付诸武力来解决矛盾冲突。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不排斥或者惧怕将武力作为最后的使用手段。”

从“和平共处”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外交理念进一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旨在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田田曾刊文分析,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转变,核心在于从“互”到“共”,展现了中国的国际法观从周边向全球、从双边向多边、从内政向外交、从接受者到推动者的演变。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又首次提出包含“六个坚持”的全球安全倡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2023年2月,外交部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区别于西方国家“以威胁定义安全”,中国倡导“以发展定义安全”的理念。

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更是落实这一重大倡议的行动派。

2023年2月,中国发起的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在香港成立,旨在推动以和谐友好的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议;同月,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一系列具体的和平调解措施。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称中方立场文件是一项重要贡献;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

林民旺表示,近年来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变本加厉,鼓噪“去风险”。从全球来看,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

除此之外,当今世界各地的军事冲突的数量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挪威和平研究所6月10日公布的研究显示,2023年全球发生的武装冲突比二战结束以来的任何一年都多。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6月1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有56场正在交战的冲突,是二战结束以来最高的水平。同时,武装冲突国际化水平也在上升。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更需要加强多边合作。“目前国际社会对‘核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讨论层出不穷,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战略焦虑。大家开始担心遭到重大破坏的可能性”,林民旺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此时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