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年中国药品零售规模增速不足6%,全国超66万家药店如何破局?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2024-06-27 18:49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2023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销售规模9233亿元,总体增速为5.8%,增速创历年最低。2024年第一季度整体处方药市场规模小幅下跌,线下市场呈负增长,线上市场保持双位数增长。”6月27日,这组数据在2024年米思会处方药院外市场发展论坛期间引起与会者关注。

药店端是医疗机构之外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5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88477家,其中零售连锁门店38.5594万家,单体药店28.1366万家。也就是说,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超66万家。

一边是增速放缓,一边是数量增多,当前药品零售行业面临着诸多压力。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零售药店需要从专业、合规、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应对挑战。

万店时代,药品零售面临多重挑战

随着连锁药店巨头不断扩张,当前中国医药零售市场已进入“万店时代”,且扩张步伐仍在继续。

6月13日,国内四大连锁药店之一的一心堂(002727)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重庆市万家康医药有限公司持有的3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收购广西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持有的2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以及收购阳泉百济大药房有限公司持有的15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此前一心堂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心堂直营连锁门店超一万家,达到10746家。

大参林(603233)、老百姓(603883)、益丰药店(603939)的门店数量在2023年底也进入万店时代。大参林在2023年财报也提到,公司的门店数量达到14074家,其中直营门店9909家,加盟店4165家;老百姓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共计有13574家门店的营销网络,其中直营门店9180家、加盟门店 4394家;益丰药房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门店总数13250 家,包括加盟店 2986家。

“万店时代”的药品零售行业也面临着重重压力。有跨国药企高管在论坛上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药品为例分析指出,在门诊统筹等政策的影响下,医保资金和报销力度出现了结构性调整,患者倾向于选择基层等医疗机构,这种趋势明显,导致药店端的客流下降,零售三高品类销售额增速持续负增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林建宁指出,药品零售行业处在变局之中,压力是多重的。一是药店数量过多和集中度“滞涨”。全国药店数量逐年递增,但连锁率上升停滞,头部连锁开启“万店”时代,扩张势头有增无减;二是药店效益持续下滑。单店平均收入减少,药店日均人效、坪效下滑,该现状已持续几年;三是医保基金承压,门诊统筹。全国医保结余率呈下滑趋势,药店门诊统筹提速、医保基金严管、开展药价监测及药价专项行动等有望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四是品类结构变化。慢特病用药成为药店增量之争,但线上线下融合出现新的困境。

“表层原因是门诊统筹等政策变化带来的不适应,疫情结束后相关产品销售断崖式下降,深层原因是药店过多导致无序竞争,长期对医保的过度依赖产生舒适区,电商新业态新势力的冲击日趋严重。”林建宁认为,应对之策是参与并适应政策、价格控制、狠抓合规、提质增效等。

医药电商迅速发展的当下,同一款药在不同渠道销售价格的差异也受到政策端的关注。今年以来,多地医保局上线比价系统,包括广东深圳、辽宁大连、江苏徐州、湖北荆州以及陕西、内蒙古等地。比价系统也涉及零售药店。例如,5月28日,西安上线全市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连通了6000余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16万余条药品数据。

超66万家药店,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压力之下,药品零售行业在某些维度来看依然充满机遇。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体药店(城市实体药店+县乡村实体药店)药品销售规模为4870亿元,较2022年增长3.6%,近十年来均保持正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冲破3000亿元。

上述药企人士认为,院外慢病患者的疾病管理需求一直存在,疾病分层或精细化管理是药品零售行业的趋势。对于药店来说,建立信任是留住患者的基础,做到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才能实现连锁和患者的双赢。

实际上,药品零售行业一直有DOT(Duration of Therapy,药物治疗持续时间)的理念,即通过患者教育、随访等多种方式的患者服务,帮助患者实现规范化治疗,而药店也可以因此稳定客流、提升销量。一位国内药企高管直言,从卖产品转变到卖解决方案,这一点已经在行业提了很多年,但实际操作中很多药店并未改变这种理念,依然是卖产品。

浙江英特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宓静指出,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在诸多政策的推动下,很多处方从医院流出,对于零售药店来说,如何在合规安全有效的体系下,接住这些流出的处方,并管得牢,是延长患者DOT的本真。这是不只商业零售端,也需要制药工业企业以及医疗机构共同思考的问题。对于零售药店来说,如果提升药师的专业能力,能够与医疗机构的专家、护士接轨,这可能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资深药店品类分析专家晁前飞认为,未来药店竞争将取决于三个方向,包括专业化、规范化以及资源的获取能力。在专业化方面,晁前飞感慨:“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呼吁药店走专业化道路,但到今天,真正走这条路的真的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政策饭吃得太顺了,太香了。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当我们看到药店客流和客单在下降的时候,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药店的专业化时代真的要来了。”

医药一直是强监管的行业,药品零售也不例外,规范化经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国家医保局,5月24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约谈指出,医保部门在基金监管工作中发现,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相关门店已被属地医保部门作出暂停拨付或追回医保基金、处违约金或行政罚款、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等处理处罚。

对于资源获取能力,晁前飞介绍,这包括统筹资质获取能力和统筹品种获取能力两大方面,这是一个药店能否持续盈利的核心。以统筹资质获取能力为例,部分地区要求零售药店配置两名执业药师,药店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影响其能否获得医保统筹资质。

对于近期多地上线药品比价平台对药品零售行业的影响,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严格监管线上线下药店药价,并不是简单地要线下药品价格和线上完全相等,或是一味寻求低价,而是发挥市场作用,消除信息差带来的价格歧视,让实体药店、网络药店在实现合理盈利的同时,确保消费者享受到药店特有的用药服务。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