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一个儿童作家成为导演:从孩童的世界获得能量和希望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24-06-27 12:4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近日,由希拉·格芬(Shira Geffen)执导的影片《边界事件》(The Event Horizon),获得了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真人短片奖。

6月22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导演希拉·格芬(中)激动地举起奖杯。

希拉·格芬1971年出生于特拉维夫,是剧作家、导演、演员,也是一名儿童作家,曾出版过八本儿童读物。对于儿童与童年的关注贯穿于格芬的写作与电影创作。“我一直在寻找回到童年的方式,因为我记得的不多,而那又是一处需要治愈的地方。通过为孩子们写作,我能够搭建起回到童年的桥梁,而在电影创作中,我又能更进一步地去探索那些已经从我生命里消失的灰暗角落,”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格芬说道,孩子总是能天然地运用想象力去应对各种困难,她从孩子的世界中汲取着能量和希望。

希拉·格芬在此前上影节的媒体见面会上。

《边界事件》从儿童的视角讲述了成长的故事。五岁女孩诺加与父母踏上了沙漠之旅。父母关系的破裂,给家庭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混乱中,诺加在一位导游的指导下找到了慰藉。导游平静的举止和沉稳的气质与自己家庭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这个易受影响的年轻女孩的稳定灯塔。随着旅程的进展,诺加被迫更早地去面对成年的残酷现实,内化周围的不和。

“‘边界事件’是一个科学概念,描述的是恒星在被吸入黑洞前所能被观测到的极限”,格芬在采访中解释道,这一科学概念与影片的主题相吻合,“故事讲述的是彻底的分别,作为主人公的父亲失去了他的母亲,而小女孩也要永远地与天真的童年告别。剧本写完一个月后,我的父亲意外去世,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在写作中与他完成了告别。”

诗意的镜头语言,是格芬电影的一大特点。“我的思维过程天然地是由联想和碎片组成的,除此之外,我总是被童话所吸引,会一遍遍地去重回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故事,”格芬说,在电影里,她喜欢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之间,并且让自己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她也希望通过电影去思考现实。2014年,格芬编剧并执导了电影《白手起家》,获得美国电影学会电影节新导演影评人奖等奖项。她在影片里讨论了身份议题,“是什么定义了我们?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成为怎样的人?环境赋予了我们什么?我仍然不知道我是谁,但我觉得这一点很好。”

在格芬看来,电影创作和写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写作是孤独的,作家要去应对沉默,最终完成创作。“但在拍摄电影时,我有我的伙伴,每个伙伴都会给这个创作过程带来自己的东西,这种对话最终总是让作品变得丰富。”

《边界事件》剧照

2007年,格芬与配偶埃特加·凯雷特(Etgar Keret)共同编剧并执导了她的第一部故事片《水母》(Meduzot),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3项大奖。

在拍摄《边界事件》时,格芬与电影摄影师丹妮娜·诺维兹(Daniella Nowitz)合作,这是她第一次和女性电影摄影师一起完成作品,“比起我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现在有了更多的女导演,但在整个行业里,以电影摄影为例,女性的融入仍然有很大的推动空间。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摄影师,去呈现女性的视觉。”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