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打卡红色文化成为一种潮流,这部短片做对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24-06-27 13:46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文艺 >
字号

“我看过一个视频,一个老年人和一个女孩在公园里吹口琴,12首儿童歌曲串烧。最后他们号召现场的市民一起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看得心潮澎湃,但也感到遗憾,因为唱的人几乎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不是‘接班人’,他们是‘交班人’!而真正的‘接班人’,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会唱呢?”6月26日上午,年逾古稀的秦来来在国歌首唱地黄浦剧场举行的“追寻初心之路,铸就光荣之城——系列电视专题片《请来红色打卡地》节目研讨会”上,深情讲述他参与《请来红色打卡地》制作的初心。

系列电视专题《请来红色打卡地》是聚焦上海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重要文艺创作。该节目邀请了“海派红色脱口秀第一人”、资深媒体人秦来来先生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沪语脱口秀形式,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精彩的故事串起一张“当代红色地图”,把红色基因厚植心中、融入血脉,全方位再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各种充满文化元素、具有潮流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持续“圈粉”,正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的新方式。

系列电视短片《请来红色打卡地》截图

随着专题片的热播,观众反响热烈,社会影响广泛。为更好地总结红色题材电视文艺作品创制经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指导下,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联合主办,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协办的专题研讨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广电从业者、文化工作者以及观众代表,就“如何让电视文艺作品成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重要抓手”展开热烈讨论,并针对系列电视专题片《请来红色打卡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

微叙事,也能彰显大情怀

在主旨发言环节,节目主创团队分享了本片的创制核心即“越是重大的题材,选取的切入口越是要小。”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主创团队采用了“微叙事”的方式,以大人物的小事件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再现红色历史中的真实场景和感人瞬间。例如在《毛泽东石库门叱咤风云》这一集中,毛主席一生中在全国各地居住过那么多地方,那在上海的两处寓所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摄制组很快发现片中反映的“一座雕塑”和“一张照片”既体现了共产党人作为普通人的血肉之躯所承载的亲情与责任,更彰显了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将毕生投入到更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革命事业中。

研讨会现场。以下图片黄浦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运迪认为这样的叙事方式既能够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够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做到了将"己知"说出新意,将"未知"精彩道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历史的重大意义。

上海市文联研究室主任、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也同样点赞节目篇幅简短而蕴含丰富,内容严肃而风格亲切,主创团队富有巧思地将石库门、老照片、流行歌曲、小贩叫卖等视觉听觉元素融合起来,把“党”和“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生动反映我党始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品质。

让红色文化City Walk成为一种潮流

黄浦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阵地。辖区内143处红色资源,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第一,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党的中央机关或者党的早期领导人开展革命斗争的场所。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遗迹,让红色成为了黄浦最鲜亮的城区底色。

《请来红色打卡地》讲述人秦来来回顾自己参与创作的使命初心。

面对这样的红色文化“富矿”,《请来红色打卡地》讲述人、撰稿人秦来来表示红色宣讲刻不容缓,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让中小学生入眼入心感受红色打卡地的魅力。在专题片中,秦来来用极富感染力的沪语讲述,以及贯穿其中的方言说唱、曲艺互动、戏曲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揭秘了每一个红色地标背后的真实历史事件和生动党史故事,全方位再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

“良好的形象、标准的发音、较强的表现力和灵活的切换手段,再加上题材的丰富性和正当性,使秦老师的这档沪语节目处在‘风口’的位置。”著名作家、杂文家、《新民晚报》副刊部原副主任龚建星如是说。

片中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座座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陈迹更让观众在其中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记忆,感悟伟大成就,坚定文化自信。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原院长、上海城建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其康认为专题片《请来红色打卡地》可以称作一种新的旅游推介形式,“为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打开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旅游不再是单纯的“吃、游、玩、带”,观众可以跟随节目的镜头一起聆听吴侬软语,探寻红色基因,感受红色文化,让红色主题的City Walk成为大家潮流的生活方式。

面对面“调研”,为系列创制蓄力

与广大听众、观众、用户面对面一直是SMG精品创制的一把“金钥匙”。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期待专题片《请来红色打卡地》可以做成系列品牌节目,让更多观众了解上海这座红色之城。

长寿路街道长四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郑晓雯带来了社区居民的心声:“秦老师的沪语讲解接地气,让人有亲切感,就像电视剧《繁花》的爆火,沪语的配音功不可没。”作为党总支书记的她希望节目早点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整播放,这样可以作为党课学习素材给党员观看学习,更能让党史教育学习入脑入心。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磊卿(左)代表出品方向上海市委党校赠送短片纪念U盘。

作为大学生观众代表,来自同济大学的郝若泓同学评价道:“节目以脱口秀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使得红色文化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红色文化。”

原华东政法大学党校校长张令高评价《请来红色打卡地》不仅仅是一部电视专题片,更是一部“有底气、接地气、有生气、涨士气”的艺术作品。但也要看到本片在丰富表现手段上还可以更加“大胆”一些,除了利用插画元素将节目中的某些特定的情节、场景或角色进行具象化呈现,是否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电视创作,这样节目也会在新的历史时刻被赋予新的可能。主创团队当即表示会在接下去的创作中进行尝试。

胡晓军则建议节目适当增加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要素,这样有助于观众对上海近现代文化形成更有历史纵深感、更加多维立体的印象。不仅会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还会让革命历史元素从思政课向城市文化旅游作出一定程度的浸润。

系列电视专题片《请来红色打卡地》是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携手黄浦区委宣传部、大光明文化集团共同出品,已于2024年5月4日起每周六晚上10:30播出一集,每周日(次日)早上8点档重播。每集时长为15分钟,共12集。

    责任编辑:徐美超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