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于白色,死于白色

2024-06-26 19: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米歇尔·帕斯图罗

这是一部白色的传记,勾勒出白色在欧洲社会中,从史前时代直至21世纪的漫长历史。

在17世纪末之前,白色作为色彩之一的地位从未受到质疑。在数干年里,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白色”与“无色”都不是近义词。

此外,白色的对立面也未必一直是黑色。直到近代之初,与白色相对立的色彩一直有两种,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黑色。要等到印刷术诞生,白/黑对立才超越了其他,成为首屈一指的色彩对立组合。

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白色的大部分象征意义都是正面的,与美德和优点相关:纯粹、贞洁、清白、智慧、和平、清洁、健康、现代。我们还可以在其中加入权力和优雅:在欧洲,数百年里,白色曾经是属于君主和贵族的色彩,尤其体现在服装衣着方面,我们常穿的白衬衫和白裙或多或少地延续了这样的观念。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则未必如此,白色往往具有负面意义,主要是因为人们将它与死亡相联系。

*文章节选摘编自《色彩列传:白色》([法]米歇尔·帕斯图罗 著 张文敬 译 三联书店 2024-6)

>>>

神之色彩

泰里亚德(在罗马称为巴刻香特)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女祭司,她们在狂饮、狂舞和狂欢中获得神启。画家捕捉了德尔斐附近的一个广场上,女祭司们经过一夜的放纵后,第二天清晨苏醒时的场景。画面里的女祭司们身穿白袍,姿态放荡。与出门到市场上购物的良家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阿姆菲萨的女子》,1887年。威廉斯敦,克拉克艺术中心

>>>

《圣经》里的白色

圣芳济加(Sainte Françoise,1384—1440)是罗马的主保圣人,也是“在俗妇女善会”的创始人,该善会由信仰坚定的在俗妇女组成,与本笃会橄榄山派关系密切。与本笃会修士一样,在俗妇女善会的成员也身穿白衣。据传说,圣芳济加的白衣是圣母玛利亚亲授的,象征纯粹与遁世。

安东尼奥·德尔·马萨罗·达·维泰博(Antonio del Massaro da Viterbo),《圣母向圣芳济加授衣图》,约148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象征心灵修行的白鹿

在凯尔特神话中,白鹿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说它们是彼岸世界的使者。亚瑟王与他的骑士们(本图中为珀西瓦里和加拉哈德)狩猎白鹿的这个场景,表现的不仅仅是狩猎活动本身,更象征着心灵领域的求索:白鹿如同圣杯一样,只有心灵纯净的骑士才能接近它。

《寻找圣杯》手稿插图,法国北部,1315—1316年。伦敦,不列颠图书馆,MS. Add. 10294,第45 页反面

>>>

方舟上的白鸽

在大洪水上漂流了四十个日夜之后,诺亚派乌鸦去查看洪水是否已经退去。但乌鸦只顾着啄食水中的尸体,迟迟不复返。于是诺亚又放出去一只白鸽,它带回了洪水已退的好消息。可见黑色的禽鸟是亵渎的、食腐的;而白色的禽鸟则是品性正直、纯良的。

圭亚尔·德·穆兰(Guyart des Moulins),《圣经故事》。圣奥梅尔,约1335—1340年。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法文手稿152号,第19页反面

>>>

白与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欧洲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对阵双方阵营分别为红白两色。到了中世纪末,红色阵营逐渐被黑色取代。这是一幅嫁妆箱装饰画,其中表现的恰好是从红色到黑色的一个过渡阶段:棋盘上的方格依然是红白二色,但黑色的棋子已经开始出现了。

嫁妆箱装饰画,据称作者为维罗纳的利贝拉莱(Liberale da Verona),约1470—147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新教的白色

新教很喜欢对色彩赋予道德意义,将色彩区分为“正派的”(白、黑、灰)与“不正派的”(红、黄、绿)两类,一切虔诚的基督徒都应该远离后者。在荷兰的加尔文派教堂里,完全找不到任何色彩和图画,墙壁要么刷白漆,要么刷白石灰水。

皮特·杰斯·桑里达姆(Pieter Jansz Saenredam),《乌得勒支圣卡特琳大教堂内部》,约1660年。班伯里(英国华威郡),厄普顿别墅,Inv. NT 446733

>>>

白旗

在旧制度末期,象征法国国王的旗帜是蓝底金百合旗,王室纹章为蓝底三金百合图案;还有一面旗帜是象征法兰西王国的,那是一面白旗,可以是纯白的,也可以饰以金百合图案。在1793—1796年的旺代战争期间,天主教会和保王派一方就举着这面旗帜作战。直到1815年之前,又发生了数次保王叛乱,每一次这面白旗都得以登场。

皮耶尔-纳西斯·盖兰(Pierre-Narcisse Gurin),《亨利·德·拉罗什雅克兰》,1816年。绍莱,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

从白旗到三色旗(1830年)

通过这幅画,画家莱昂·科涅(Léon Cogniet)的意图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28日、29日三天的革命事件,并且向人们展示法兰西王国原本的白旗演变为共和国三色旗的过程。白旗的一边被撕破了,显露出天空的蓝色;而另一边被革命者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莱昂·科涅,《旗帜》,1830年。奥尔良美术馆

>>>

提香的白色

画面左部的年轻女性身穿宽大的白裙,是一名新婚女子,象征世俗之爱;而右部裸体的维纳斯则象征神之爱。画面中央的丘比特似乎隐喻着二者的结合。从远处看,白裙似乎光泽度很高;从近处看,其实裙上有大量浅灰、浅蓝、浅绿甚至银色的褶皱和阴影。正如瓦萨里所说:“必须从远处看,一幅油画才是完美的。”

>>>

生于白色,死于白色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分成几个年龄段,不同的学者和艺术家的看法是不统一的,有三个、四个、六个以及如本图所示的七个等多种说法。每个年龄段都对应一种象征性的色彩。白色对应婴儿时代;蓝色对应童年;粉色对应青少年;绿色对应青年;红色对应成年;黑色对应老年;但白色还能对应耄耋之年,也就是人生的末期。在这里白色出现了两次,它既代表人生的最初阶段,也代表人生的末年,就好像人在衰老后又重新回到了童年一样。

>>>

弗美尔的白色

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相比,弗美尔对颜料的使用是相对传统的。在白色方面,他使用普通的铅白。但是,在17世纪,铅白中往往含有微量的锑,而如今的铅白则是不含锑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著名的赝品画家范·米格伦(Van Meegeren,1889—1947)伪造的弗美尔作品足以乱真,即便是专家也无法分辨,但如今我们可以通过验证铅白中的锑来分辨真伪。

弗美尔,《小巷》,约1658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Inv. SK. A. 2860

>>>

克洛德·莫奈的白色

大部分印象派画家对雪都很感兴趣,莫奈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1875年的冬天气候严寒,莫奈创作了十八幅雪景画,画的全部都是阿让特伊(Argenteuil)街头的景色。在这些作品里,有着偏蓝、偏灰、偏绿、偏黄、偏粉和偏紫的各种白色调,它们如同一首白色的交响乐曲,和谐地共存在画面里。

克洛德·莫奈,《阿让特伊街道雪景》,1875年。伦敦,国立美术馆,Inv. 6607

>>>

裸体并非白色

亨利·热尔韦(Henri Gervex,1852—1929)是运用白色的大师,他的很多油画作品都以白色为主。这幅油画作品《罗拉》创作于1878年,以缪塞的同名诗歌为题材。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画面上的裸体女子在衬衫男子的目光下以色情的姿势躺在床上;她私密的内衣陈列在画面的前景;在白色偏蓝的床单上,她的身体“呈现妖媚的粉色,这颜色令她的裸体显得更加伤风败俗”(1878年法国沙龙画展拒绝展出该画时给出的理由)。

>>>

优雅的白色

再没有哪个年代的巴黎女性像“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那样优雅了(译者注:美好年代,是欧洲社会史上的一段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我们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找到诸多例证。例如亨利·热尔韦(Henri Gervex)的这幅作品,他是表现女性形象的大师。通过这幅作品我们看到,当时流行的色彩是白色、黑色和粉色,有时加入少许鲜艳色调,例如红色和绿色。

亨利·热尔韦,《帕昆时装屋的下午五点钟》,1906年。私人藏品

>>>

当白色不再是白色

现实的色彩、感知的色彩和语言表达的色彩之间,有时候会存在巨大的差距。例如我们称为“白葡萄酒”的饮料,它从来都不是白色的,而是黄色、金色或者淡绿色的。在这个例子里,形容词“白”意味着“浅色的”,而不是专指某种特定的色彩。同样,“红葡萄酒”之中的“红”也意味着“深色的”。色彩形容词往往未必用来描述事物,而是用来给事物分级分类的。

马克斯·布里(Max Buri),《葬礼之后》,1905年。伯尔尼美术馆

……

色彩列传:白色

[法]米歇尔·帕斯图罗 著 张文敬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6

《色彩列传:白色》为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的色彩系列作品第六部,也是收尾的一部。该系列是帕斯图罗为色彩写作的文化史,以几个主要的颜色为线索考察色彩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这个系列丛书旨在从欧洲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一门色彩历史学。本社已出版的该系列图书有:《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色彩列传:绿色》和《色彩列传:红色》。

在人文科学的视角下,白色与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一样,都是色彩世界的一员。在17世纪末之前,它作为色彩之一的地位从未受到质疑。从远古直到中世纪中期,白色与红色和黑色共同构建了一个三色体系,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符号象征领域,它们都是色彩之中的第一梯队。同样,在数千年里,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白色”与“无色”都不是近义词。恰恰相反,在欧洲语言里存在大量词语,用于表达白色系之中的各种色调。

此外,白色的对立面未必一直是黑色。直到近代之初,与白色相对立的色彩一直有两种,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黑色。要等到印刷术诞生,白/黑对立才超越了其他,成为首屈一指的色彩对立组合。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白色的符号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并且不断发展,其中大部分是正面意义:纯粹、贞洁、清白、智慧、和平、清洁、健康、现代。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则未必如此,白色往往具有负面意义,主要是因为人们将它与死亡相联系。

米歇尔·帕斯图罗的这部作品勾勒出白色在欧洲社会中,从史前时代直至21世纪的漫长历史。本书配有丰富的、高质量的图片资料,从词汇、符号象征、日常生活、世俗文化、科学知识、宗教道德和艺术创作等各方面对白色进行了研究。为颜色作传,精美的图片是必不可少的。

原标题:《生于白色,死于白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