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雄大爱》:在邓稼先百年诞辰,看其“半生坚守半生追寻”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4-06-25 22: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百年诞辰,今年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

6月24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在京举办《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第三版)新书座谈会,活动中,发布新版图书,向邓稼先生前工作过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及他的母校北京八中赠送图书,以纪念邓稼先和许鹿希二人“半生坚守半生追寻,此生为国此心为你”的非凡人生,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第三版)新书座谈会嘉宾合影

关注一直站在邓稼先背后的许鹿希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这些铭刻在历史中的卓著功勋之外,大家的回忆中,邓稼先变得有血有肉。如《英雄大爱》的序言中,杨振宁回忆:“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杨振宁回忆,邓稼先总是能够以其人格魅力和善良纯然说服纷争的几派,有效地协调大家工作。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第三版)书影

《英雄大爱》如其副标题“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所显示的,关注到一直以来站在邓稼先背后的人——许鹿希。

本书的作者胡银芳介绍:“作品中我给予了邓稼先和许鹿希两个人同等的分量,这本书是对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歌颂,邓稼先是造原子弹的英雄,许鹿希的担当、豪情和大气也是有英雄风范的,他们的爱,就是英雄大爱。”

据悉,许鹿希1946年南开中学毕业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许鹿希25岁时毕业留校任教,专长神经解剖学,一直工作到2003年75岁时退休,在北医整整工作50年。

《英雄大爱》内页

许鹿希回忆:“我大学毕业后不久,与邓稼先结婚。婚后,他做科研,我教书,有过5年轻松悠闲舒适快乐的生活。自从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交付的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一切都改变了。他是压力极大,我是提心吊胆。这种状态持续28年,直到1986年邓稼先逝世为止。压力来自任务,他为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小型化、中子弹、核禁试等一连串任务而穷其精力,不惜生命。我是既害怕他完不成任务,又担心他的身体,因为核辐射伤人甚于水火。”许鹿希与邓稼先相互扶持生活了33年,虽聚少离多,但伉俪情深。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合影 

2007年9月,本书作者胡银芳第一次去到邓稼先与许鹿希的家里见到了当时已八十岁高龄的许鹿希。

书中,胡银芳写到,彼时邓稼先已经离世逾二十年,但是“在许鹿希的家里,就是不谈往事,你也会触景生情。在这座老式的楼房里,一进客厅,首先看到的是邓稼先用过的褐黄色不大的一张‘一头沉’办公桌。在这张办公桌上,邓稼先曾伏案粗估参数。办公桌上面摆放着邓稼先用过的电话、笔筒。挨着办公桌的是一个老式的五斗橱柜,上面放着一尊半身的邓稼先纪念塑像。……矗立在客厅北面的三个简易的木头书架上,依旧摆放着邓稼先使用的英文、俄文版核物理书籍以及许鹿希使用的中、英文版医学书籍,这样的摆设仿佛在告诉人们他们永远不离不弃。”

“几乎一切原物未动,房间的摆设仍然定格在邓稼先去世时的状态,有所变化的是在每一件物品上我们都能看到许鹿希用纸条写下的注释。”胡银芳写道。

《英雄大爱》内页

一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一部诠释高尚爱情的作品

关于《英雄大爱》,胡银芳介绍,这一次的出版是在2010年1月首次印刷出版之后再次以崭新面貌与读者见面。

胡银芳介绍,由于邓稼先从事国家最高机密任务,长年离家隐姓埋名,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对他的事迹也难以全部知晓,28年的相守相望之后,许鹿希包括他的家人,用余生的力量去回溯还原邓稼先的事迹,围绕许鹿希的回忆,这部作品讲述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朋友邓稼先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许鹿希女士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毅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在困难面前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她的毅力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在邓稼先癌症晚期病痛折磨的时候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并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与关爱,这种伟大的爱情和亲情让人动容。”

《英雄大爱》座谈会与会嘉宾

分享会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赖江南、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院长王振清等也就这部作品进行了分享。

阎晓宏提出,《英雄大爱》正是讲述科学家故事、展现更真实立体中国的时代精品。他认为,邓稼先的一生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身上所蕴含的人性的光芒、卓越的优秀品质、为实现理想的奉献精神,让人佩服和敬仰。

范卫平指出,这本书是一部思想含量、文化含量、感情含量特别丰富的作品,读完此书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洗礼,这也是一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和一部诠释高尚爱情的作品。

张义豪表示,《英雄大爱》生动诠释了邓稼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也书写出了邓稼先、许鹿希的家国情怀,夫妻相互托付一生共同成就,堪称伉俪楷模。此外,书中也传扬了邓稼先与杨振宁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展现出邓稼先巨大的人格魅力。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介绍,《英雄大爱》跳出了科学家传记传统的红色故事叙事模式,开辟了亲近而平实的女性新视角,从更有血有肉的角度娓娓讲述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奋斗历程等,诠释了邓稼先和许鹿希这对夫妻的最高精神境界——为国为你,大爱无言。此次修订再版过程中,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也发挥核科学技术背景、专家资源优势,补充了大量关键性历史图片,对涉及核专业知识、核工业机构的地方,作出有益的补充。

《英雄大爱》内页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