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爆款剧是由什么决定的?真诚+专业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4-06-24 23:4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6月24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举办了白玉兰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大师班活动。本届电视剧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阎建钢,与著名影视评论人、《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畅谈对于“爆款剧集”“AI技术”“好演员定义”“历史正剧”等行业热议话题的看法和经验,其间态度真挚,妙语连珠,赢得了参会者的认同。

影视评论人李星文(左)与导演阎建钢(右)带来白玉兰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大师班

“爆款”:高收视率不等于高热度

2024年刚过半,已诞生多部年度爆款作品,其中有“爆款制造机”古偶赛道上的标准之作,如《与凤行》;也有“文旅疗愈”冷门赛道跑出来的意外黑马,如《我的阿勒泰》。谈及“爆款的制造”,阎建钢坦言:一部剧为什么能成为爆款,就是它让大部分观众能认可剧中故事、剧中人物命运情感,“它传递的主题和情感,作用在了观众的心灵上。”

目前的电视剧行业中,探寻爆款创作方法论,成了许多制作方的发力方向。但在阎建钢看来,爆款剧不是由类型题材决定的,是创作者以自己的真诚和专业能力完成了一部让观众相信和认同的剧作,“而真诚是一种能力,能够支撑一个创作者抵达真实,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的专业能力,你有没有能力做到真实。”

网台联播的大环境下,二者的剧集评价标准逐渐有各成体系的趋势。电视台依托第三方机构的收视率调研,而爱优腾等网络平台则有自己的“热度值”评价标准。如今,在电视台播得好的剧集,未见得取得相应的网络热度;网上热度高的作品,也未必能有收视率的上佳表现,其持久性和长尾效应也不见得比高收视率的剧好。

阎建钢也谈到了如今收视率与热度割裂的现状:“像收视率能够覆盖的统计到的观众群体,它的主体不太会在网络上去发表自己对剧集的观感,他只会通过数据被统计。而网络平台播出的剧,观众是直接参与的,尤其是年轻观众,他们会积极地参与讨论。”

《人生之路》海报

他回忆,《人生之路》在爱奇艺和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很高,是去年央视的同时段冠军。“但在网络上,它热度并不高。”这让阎建钢一度思考:是题材问题吗?拍摄方法问题吗?导演的功力问题吗?“还是我这个白发导演其实已经落伍了?”他坦言心中曾经的困惑,“但我觉着多维度的评判存在,是一件好事。最起码会给我敲响一个警钟:你不要过于自负。”

在创作中,阎建钢认为,既要考虑作品的热度,更要考虑作品的生命力。“就像我拍《人生之路》,为什么路遥40年前写的小说,在今天仍能焕发出震撼人的力量?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和长尾效应。”

AI:清醒地认识危机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行业无疑面对新挑战。如何、能否将AI技术快速运用到创作实践,行业内有很多讨论。阎建钢坦言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难免会有诧异和惊觉,“我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危机。”

他举例,过去一部40集电视剧的配乐,要几个月的工期,而如今, AI技术可以在24小时之内,完成一部融合了全世界作曲大师经典风格的40集的配乐;过去一部电视剧拍摄,需要取景转景,现在可以让演员在棚内拍完全程。“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AI技术、文字生成大模型技术、虚拟拍摄技术,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如果我们还不正视这种现实,如何迎接明天?”

“我们对待新科技的态度,是先诋毁它,抵制它,让它迟迟到来?还是我们敞开胸怀迎接它?我觉得一个当代人,应该有这种胸怀,况且你也抵挡不了它。”同时,他认为,虽然AI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阶段,还没到能完全取代创作的程度。但技术革新会影响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提出一个更为严峻的课题,就是你将来认知生活,认知生命,认知世界的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他认为,AI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变化,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必然导致导演语言的变化,而导演语言的变化必然导致导演思维的变化。“比如,我过去只需要在后期再考虑的元素,现在我从创作初期就要考虑,比如制片计划、演员选择,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前期考量。”

他严肃地提醒影视创作者们,“你必须要脱胎换骨,你必须要有学习能力,你必须要想到你明天还有没有就业的资质。你都不知道你明天的生产方式会是什么样的变化,你怎么能做一个明天的导演?”

阎建钢

历史剧:让历史具备当下性

历史正剧的悄然消失,已成行业近十几年的共识。但近几年,在广电总局的鼓励支持之下,多部重大题材历史正剧已在稳步推进之中,引发观众的期待和行业的关注。谈到历史剧,阎建钢谈到了其创作的困难性。一是历史剧需要主创团队有较好的历史功底;二是历史剧也需要“创新”,遵循已有定论的历史事实,但要有当下性的表达;三是历史正剧的审查标准更为严格,会导致一些制作公司“避险”,不去碰这个题材。

李星文则坦言,曾经传统历史剧创作的主力军,如今已不在当打之年了,且当下观众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变化,在短视频冲击下,确实很难让大家再坐下来看一个40集50集的历史正剧。“我个人觉得就是我们传统的历史正剧,那些曾经黄钟大吕,震撼过一代又一代观众的那种历史正剧,恐怕以后不会再大规模的出现了。”阎建钢也认同这一点,曾经的“主力军们”也许创新能力退化,而现在年轻编剧群体,可能不见得愿意在这一写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的题材上发力。“有更多更容易、更赚钱、更有性价比的题材可以做,何必自找麻烦呢,这很现实。”

谈到“当下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算作历史剧或偏于历史剧”,李星文认为,一个是像《显微镜下的大明》,以小人物为主角,以专业的历史考证为基础,做一个虚构的故事,可以算是一种新派的历史剧。第二种,则是以刚播完不久的《庆余年》第二季为例。

《庆余年》第二季剧照

“它肯定不是历史剧,你一定要准确归类,它应该算传奇剧,甚至叫架空剧,但它里头有比较严肃的历史精神。比如第二季里,庆国的朝堂斗争,它描绘了一些亘古不变的权力运作的方式方法,政治斗争的内在规律。”李星文将其戏称为“历史剧的代餐”,“我想今后这类剧,也还会源源不断地出来。”

阎建钢认为,如今的历史剧创作,一定要让历史具备当代性,“历史剧需要创新,需要当代思维,需要当代表达,你必须具备当代性,具备当代年轻受众能接受的语言表达系统。”

“好演员”:专业团队才是成功基础

如今,行业内做项目,默认“码盘”能力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影视公司会认为:码来了明星演员,项目已经成功了,甚至对剧本、美术、服化等其他部门不再上心。“有的戏,觉得只要把哪个哪个演员码来就能成了。成了吗?可能相当比例的戏成不了。”阎建钢直言,“举个例子,演员总片酬预算100块,一个演员拿走了90块,还剩十块钱给剧组其他20个角色,你能选到什么有专业素养的演员?没有好的演员如何成就这个戏?”

“个人能力只是一部分,一个团队的综合的专业能力才是确保一部剧成功的最底层的基础。”他说道,“我一直在强调专业,这次当这个评委会主席,我仍然强调专业。这个行业现在所有的乱象,除了其他的社会因素之外,就在于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专业门槛太低,甚至没有门槛。”

他指出,行业内剧组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才造成了“有些明星在一部戏的表现能到底,在另外一部戏的表现能到顶”,进而造成“有些演员的粉丝互相对骂,互相诋毁”。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的专业素质问题。好演员,第一拼的是一个综合素养,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专业素养;第二拼的是你的天分,有的人演一辈子未必能出来,有的人一部戏就出来了。当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种天分的时候,保持不甘之心就是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人连不甘之心都没了,你就不要做这行了。”

“青春”:00后最有勇气

2023年,阎建钢执导的《人生之路》,讲述了八十年代青年人高加林的人生故事。最近,阎建钢筹拍《青春之歌》,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经近百年。百年前的年轻人如何与当下年轻人,心灵呼应,精神互通?

“当年为我们打下今天这个新中国的那一批年轻人的信仰是如何产生的?看到这个答案,我想会对今天年轻人的大多数迷茫,不满,困顿,给予参照。”他说道。“青春这个字眼是永远不过时的,每个年代都有青春,每一代人都有青春,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你的青年时期,千万要珍惜青春,大器晚成绝对是个案。所以我尤其关注青春这个人生阶段的故事,《人生之路》如此,《青春之歌》亦如此。”

一头白发的阎建钢,对当下的00后充满认同和鼓励:“要知道,最勇敢的就是年轻人,00后有自己的反抗方式,说炒老板就炒老板,加班没门儿,我不觉得这些不好,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怎么样面对人生的无数道坎?”他鼓励年轻人,“不管对错,往前走。你有足够的青春成本承受你的失败,但是如果你不往前走,你永远没有‘成’的那一天。”

这种对青春的激赏也延续到对行业晚辈的态度中。阎建钢表示,在中戏给同学们上课,他总是说:凡已形成文字的,就已过时了。“这种理念我们创作者要有。我们永远不要自满,你觉着你的认知是对的,随便一个时代的变化就会粉碎你。”作为资深导演,他谦逊地指出一定要认清年轻导演的价值,“我们必须把自己格式化重装系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资格成为今天这批年轻导演的同行,否则我们必然被淘汰。”

最后,面对观众对于白玉兰奖的提问,阎建钢起身肃容回答,提及本年度好剧云集,评委会眼光专业,并表示:“凡是入围的电视剧和演员都有资格、也有可能获奖。我们会尽力做到让白玉兰奖一尘不染、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