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喂猪抱猪逛猪舍,跟猪亲密40年,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不简单

2024-06-25 1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院士下田记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

猪肉更是中国老百姓主要的肉食来源。

数据显示,14亿中国人一年大约能吃掉7亿头猪。

如此大的消耗量,

使得养猪成为许多人终身的事业。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主要从事猪健康养殖研究。

在妻子眼中,印遇龙是个不正常的人,眼里只有科研;

在学生眼中,印老师是个工作狂,对养猪非常地热爱;

在养殖户眼中,印院士和蔼可亲,有问必答。

在印遇龙的手机微信里,

有7800多个联系人,

其中5000多个都是养猪从业人员,

养殖户遇到难题,随时都可以向他请教。

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内,

为了定期从猪肠道中提取消化物进行研究分析,

印遇龙和他的团队已经做了不下三千台

专门为小猪做的手术。

为了养好猪,68岁的印遇龙已经潜心研究了40多年。

在他的心中,养猪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业,

只要还有精力,他就不会停止研究的脚步。

以科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梦想,

更是无数普通养殖户热切的期盼。

01攻克“仔猪腹泻”这个世界难题

印遇龙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就是靠养猪攒学费,所以他对农民和养猪有很深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印遇龙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养猪事业。

“猪粮安天下”,养猪,一直以来都是农民致富的好手段。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只要猪吃得好,长得快,不生病,就能卖得了好价钱。

但对于印遇龙院士来说,养猪,可是一门技术活。

怎么让猪既能吃得少,又能多长肉,还能提高免疫力,手术、实验、育种,这里面面临的困难重重。

比如刚断奶的仔猪,就会面临生存的难题。

在养殖的过程中,刚断奶的仔猪会出现应激反应,不仅不吃饲料,甚至会产生腹泻的情况。仔猪腹泻导致的死亡占生猪养殖过程中总死亡的70%。

这是一个不小的死亡率,如何让仔猪熬过这一关至关重要。

过去,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主要依赖抗生素进行防治。

但是近年来,我国全面禁止饲料使用抗生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仔猪腹泻并找到应对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环境、温度、饲料,每一个环节都对仔猪腹泻有影响。

面对这个让全世界的动物营养学家们都十分困扰的难题,印遇龙和他的团队另辟蹊径,决定从饲料入手,把目光投向了天然植物替代品。

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曾经是一个生猪养殖大镇,不少农户以家庭养猪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但在2022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猪传染病,让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大家对传染病的恐惧,导致镇上一度无人再敢养猪。

费泽良是这个镇上唯一还在养猪的农户,印遇龙院士将他的家庭养殖场选作一个试验点。

2023年,印遇龙团队带着一项新的研究找到了费泽良。

这项研究,就是将中草药提取物,应用于饲料中。

例如迷迭香,它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断奶仔猪吃了以后可以增加食欲,还有杀菌抑菌的作用。

还有山苍子,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对治疗仔猪胃寒、拉肚子都有功效。

经过多轮研究、反复实验,印遇龙院士对很多中草药的功效和作用,已经相当熟悉。

在他的指导下,费泽良家庭养殖场里的这批试验猪从来没打过疫苗,自进栏以来,这些猪一直都非常健康。

试验也证明,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有效缓解腹泻。

接下来,印遇龙和团队,将会积极地推广中草药饲喂技术。

同时,他也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议,一定要鼓励农民养猪,发展家庭养殖业,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02 利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养好猪

小猪腹泻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更多的难题摆在了印遇龙的面前。

如何解决小猪微量元素的缺乏?

印遇龙来到了亚洲最先进的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生产线,根据实验数据生成科学的饲料配方,使小猪吃的饲料营养均衡。

怎样使母猪发育得更好?

印遇龙找到了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他们两人展开合作,利用菌草技术来养猪。

如何让猪吃得少,长得多,提高料肉比?

环境,温度,饲料配方等各个环节都是关键。

料肉比,是猪吃饲料和长肉的比例。传统的养殖方法,料肉比只有4比1,相当于一头猪要吃四斤饲料,才长一斤毛重。

经过印遇龙团队多年的研究,中国生猪的料肉比降到了2.8比1,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保护我国本土猪的种猪资源也至关重要。

宁乡花猪是湖南省目前养殖数量最多的地方品种,被当地人称为“熊猫猪”,这也是印遇龙试验研究的主要猪品种。

在他看来,优良的地方种猪资源是实现种业振兴的基础和宝贵财富,通过印遇龙和团队多年的培育,宁乡花猪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优良品种。

只要一有时间,印遇龙就会来到养猪实验室,近距离接触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小猪仔。

为了养好猪,印遇龙已经研究了40多年。

这40多年里,中国已经解决了猪肉短缺的问题,逐步实现了猪肉供应充足,生猪出栏量从1950年的600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近7亿头,占到居民肉类消费的60%以上。

印遇龙说:“科学是没有止境的,把我国的养猪事业做大做强,赶上世界、或者是超过世界的养猪的生产水平,这是我终身的奋斗目标。”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超级乡村研究所》也将陆续推出农业院士系列,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敬。

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三农群英汇》栏目特别策划7集系列节目《院士下田记2》,将于6月24日晚在CCTV-17连续播出。

以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动植物育种,到种养殖技术,他们潜心研究,为农民稳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