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发改委: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

澎湃新闻记者 滕晗
2024-06-22 15:34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6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京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共同举行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京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澎湃新闻记者权义 图

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欧盟高举的“绿色发展大旗”不一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方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还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技术、市场、产业链等综合优势的结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补’出来的,更不是什么不公平的竞争。”郑栅洁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利用率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部分新能源汽车甚至超负荷在运转,产品并且以国内销售为主。

郑栅洁还表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不少外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的力度,外国品牌愿意在中国投资市场也不是因为补贴,而是中国有完善的电动车的产业链,拥有技术娴熟的汽车产业工人。

“目前我们也正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郑栅洁说,每年中国在设备更新上的投资规模都会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全球绿色低碳企业机构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带来无限的商机。德国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我们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德国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到中国发展,并且拓展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合作始终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主基调,中德在能源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低碳零碳技术推广方面互补性很强、市场空间广阔、合作基础扎实。中方愿与德方以本次对话召开为契机,在能效和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工业减碳、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助力两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及中德双边气候合作、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回顾既有合作成效,明确下一步合作举措。双方宣布对话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启动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将共同支持江苏省和德国巴符州之间、四川省和德国北威州之间在相关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达成中德能效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达成《落实〈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对话行动计划〉的近期活动要点》;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五是国家节能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启动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合作。

    责任编辑:孙扶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