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王铁成|他演的周总理,连声音都很接近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4-06-22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6月22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退休干部王铁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1日22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铁成。图片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

作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特型演员,王铁成凭借在1992年传记电影《周恩来》中的精湛演绎,获得过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2019年,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上,王铁成获颁“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2019年11月,杨在葆、王铁成、许还山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王铁成原名王铁城,1936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母亲是旗人,父亲是天津的富商。王铁成从小喜欢京剧,12岁时便拜师“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有名师调教,他不仅学会了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懂得了如何在舞台上掌控面部表情,更明白了表演时的语调起伏也会带动观众的情绪波澜。不仅如此,王铁成还借着收音机学马三立的相声、骆玉笙的京韵大鼓。扎实的曲艺功底,让他得以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并在196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在儿艺,王铁成跑过十几年的龙套。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十里长街送总理,王铁成亦是其中一员。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哀思以及敏锐的艺术嗅觉,他自那时起便坚信总理的真实形象,有朝一日一定会出现在舞台上。

为此,王铁成回家后,就天天揣摩周总理的音容笑貌,甚至把总理的正面标准像和一张自己同样大小的照片并排挂在墙上,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年年底,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提出,要在首都舞台上推出周总理的形象。

1977年,剧本《转折》出炉,讲的是长征路上的一段往事,王铁成向导演周来毛遂自荐出演剧中的周恩来。定妆时,他亲自向化妆师提出28条建议,从额头比例到嘴唇厚薄,各个角度的效果该怎么呈现,可谓事无巨细,立时便活画出总理的风采。

由于是第一次在舞台上表现伟人形象,形神兼备只是演好角色的先决条件。相关领导还提出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果能再现周总理的声音,对于亿万怀念总理的人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王铁成学过京剧,熟知许多吐字归音的规律,什么胡广韵、中州韵,沿海一带方言的形成,南无平声、北无入声等等本就熟烂于心,但仍旧反复聆听总理作报告的录音,精细地研究人物语言中较复杂的成分——家乡的淮安话、青少年时期学的天津话以及普通话,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在找准方言后,王铁成深知用什么样的音色塑造人物更为重要,又提出总理讲话时“前鼻音较重,高亢有力”的特质。

话剧《转折》剧照,王铁成饰演周恩来

从被定为出演《转折》中周恩来的第一人选,到正式演出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首演当天,王铁成记得很清楚,现场异常热烈,自己14分钟的戏,台下竟响起了17次掌声。正是凭借在该剧中的一炮打响,王铁成之后又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报童》中再度饰演周恩来。该剧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得到了周总理夫人邓颖超的充分肯定。

儿童剧《报童》剧照

同时期,在大银幕上反映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以突破。1978年,在根据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中,第一次出现了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分别由北京人艺的老戏骨于是之和王铁成饰演。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古月(饰毛泽东)、刘怀正(饰朱德)、郭法曾(饰刘少奇)、卢奇(饰邓小平)、刘锡田(饰陈毅)等一批著名的特型演员登上大银幕。王铁成曾先后在《李四光》《山城雪》《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中国革命之歌》《金陵之夜》等银幕和舞台上的十几部大戏里扮演周恩来,成为饰演周总理的不二人选。

作为国内特型演员中艺术成就的佼佼者,王铁成凭借在1992年公映的电影《周恩来》中的出色演绎,令该片成为中国大银幕上反映领袖人物空前绝后的巅峰之作。

教出过张丰毅、王志文等一批知名演员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齐士龙,就曾指出,回想十几年前,王铁成饰演的同一个特型角色——周恩来,虽然也曾令人热泪盈眶,然而今昔相比,二者的感染效果和感染环境都大不相同。

“《报童》中的周总理之所以动人,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观众对领袖的热爱,是政治社会效应,而影片《周恩来》中的总理形象,除了政治社会效应之外,使观众更突出地产生了艺术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对演员王铁成成功地塑造了周总理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由衷赞叹,更是对他深入的艺术功力的肯定……王铁成对创造特型角色身上的平凡之气,着力地下了功夫。因而使特型角色形象在平凡的观众中,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亲切感。演员不仅以平凡的行动塑造了特型角色的深入感觉,而且也在实施角色平凡的行动中,获得了演员创造特型角色的最佳自我感觉。”

电影《周恩来》剧照

“一碗冒了尖的水,轻轻一碰就会溢出”

《周恩来》由广西电影制片厂在1991年投拍。全片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西花厅、钓鱼台国宾馆、305医院等地实景拍摄。电影制作之考究,从王铁成在片中穿着的中山装就可见一斑,“那是摄制组特意在北京毛纺厂,找到当年为周总理制作服装所剩余的一些布料,为他量身定制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回忆说,该片公映后最终取得了2.7亿元的票房,“要知道在90年代之初,一张电影票不过才2块钱。按此计算,应该有1亿多人次观看过这部电影。”

时年55岁的王铁成,将此次饰演周总理视作毕其功于一役。拍摄过程中,他作为主角每天都要连续工作20个小时,如此超常的工作量加强营养都来不及,他却坚决戒掉了主食,顿顿以黄瓜、西红柿或柿子椒相伴,常常饿到胃痉挛,以致于到后来瘦得脱了相。爱人阎莉莉为此心疼不已,他却说,“总理去世的时候不到90斤,我要不这么减,不是糟蹋总理吗?不演好这个角色,我就从9楼上跳下去!”

《周恩来》截图,王铁成饰演周恩来

在拍摄《周恩来》的八个月里,王铁成始终生活在人物之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情感的饱满,就像一碗冒了尖的水,轻轻一碰就会溢出。”影片中,周总理参加贺龙元帅追悼会的那场重头戏里,王铁成要求总理在灵堂中的戏份,要一个长镜头下来,不做分切。片中,他向贺龙的骨灰盒前后七次鞠躬,从无眼泪到有眼泪,直到脸部抽搐,镜头始终没有离开他的脸,如果没有饱和的创作状态,没有对角色的激情,没有长期的心理准备,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在事后回忆,在这段表演时用到了移情,既是在哀悼元帅,更是在心里哭周总理,将自己对总理十几年的哀思和盘托出,演绎得纤毫毕现。

据说在影片《周恩来》的一次研讨会上,时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电影艺术家于蓝问王铁成,片中总理在贺龙追悼会上,对贺龙夫人三声“薛明”的呼唤,“把我们的眼泪都叫下来了。你是怎么演出来的?”

王铁成介绍说,这些在剧本上原本是没有的,他采用的是京剧中“叫头”的演法(戏曲锣经,多用于剧中人情绪激动而有所呼号时)。原来在京剧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境下有时会用到不同的叫法,有时还会重复几遍,以增强人物的情感。

“剧本中,原来只是写到周总理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开始时匆匆地与几位领导握手,我设计了轻声地呼唤,表现了多年未见从心底而来对老战友的思念,走到中间,快要见面了,又急切地呼唤,及至见面,才充满深情地叫了一声‘薛明呀’。接着才说到,‘六年了,(贺龙)骨灰还没有得到安置,我有愧呀。’这三声叫,充分表现了总理的心情,不如此,不能展现周总理对故人那浓烈的情感。”

就在《周恩来》拍摄即将进入尾声时,王铁成却在长沙遭遇了车祸,撞断了6根肋骨。导演丁荫楠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赶到医院探望。没想到在病榻前一见之下,王铁成第一句话却是,“还好脸没伤到,还能演!”他甚至将这次车祸称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在即将拍摄的总理晚年戏份中,周恩来的身材,正是病痛折磨下极为削瘦清癯的状态,原本王铁成还在苦恼这种状态要怎么达到,如今车祸住院,那种病弱的状态很自然就达到了。

在拍摄1974年周总理主持国庆招待会的重头戏时,王铁成身上的刀口还没完全愈合,羸弱的身体几乎撑不起衣服,他就用塑料绑带裹住上身,没套衬衫,直接穿上中山装。这场戏中的不少“群演”,是周总理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王铁成一开口说道“贵宾们、朋友们、同志们”时,在场众人便无不泪流满面,足见其刻画人物的深入人心。

上海摄影师宋向阳拍摄的王铁成。据宋向阳说,这张片子的姿势是模仿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为周恩来所拍的照片。“其间,他问我要不要戴眼镜,因为拿掉眼镜会更像周恩来。我说要拍的是你,不是你演的周恩来,戴眼镜的才是生活中的王铁成。他很快也就理解了。后来我将照片寄给了他,他又将它和洛迪拍的周恩来挂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