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亭亭古玉佩当腰

2024-06-24 1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人自古认为,玉,是山川之精、江河之髓,蕴天地之灵,为祥瑞之征。

商 玉双鸟璜式佩
故宫博物院藏

从商周时期作为介通天地的礼器开始,历经几千年的琢磨诠释,玉,早已脱离了器物本身,而被赋予浓厚的人文色彩。

西周时期的王室贵族流行于身上佩玉,可从脖颈延伸到脚踝,作为彰显身份的重要标志。地位越高者,组玉佩越长、越复杂。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有一套西周玉组佩,整个展开有2米之长。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

西周 玉组佩
山西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智、义、 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自此,以玉比德的儒家思想贯穿古代社会始终。

儒学经典《礼记·玉藻》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之说。

君子行走的步态、大小、缓急,都可从所佩之玉的摆动得见。由此可知玉佩绝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有着“节步”的礼制之需。

清 带珠旧玉璧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叠加,“玉”成为君子精神内涵的外化和代名词。《礼记·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儒家将玉的制作过程,喻为人的成材之路,也将成材之玉喻为君子。认为人要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能成为完善的个体。

这使得玉的美,不仅在于外,更在于内——温润含蓄、沉稳坚毅。

辽至金 舞人玉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文人龚自珍有诗:“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便是以佩戴香囊和古玉,表达芳洁的情操、美好的品德。

明 白玉花朵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历朝历代对玉器的审美和创制,文人苦心孤诣,工匠穷极工巧。

清康熙 矾红鱼龙变化纹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青白玉,颜色介于白色和淡青色、淡绿色之间,色泽润,品质优,是中国古代玉器尤其是清代宫廷玉器主要的玉石原料。

清乾隆 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
观复博物馆藏

此玉牌在细微之处精心雕琢,匠心独具的工艺表达了对玉文化的深刻理解,将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可谓发挥到极致。

清 铜鎏金普贤菩萨
观复博物馆藏

整体图案饱满自然,线条清晰流畅,玉质柔润光滑。玉牌顶部的如意云头纹与手工编织绳上的南红珠子相呼应,“红”运当头,寓意吉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