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评论:面对“热门专业”,考生与家长应如何决策?
高考过后,很快又到了广大考生家长查询成绩、准备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在这场对年轻人前途命运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生大考”中,考试本身固然是最关键的环节,但在完成考试之后,如何选择目标学校与专业,给成年后的第一段人生道路校准方向,同样至关重要。
对此,不论是考生自己还是他们身边的亲朋长辈,往往都同时保持着不容有失的紧张感,以及对未知前路的些许迷茫。这时,坊间、网上、社群关于高考专业的种种“热门趋势”,便很容易对考生及家长群体的心态与决定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段时间,“什么专业更有前途”“什么专业最好就业”“什么专业热度攀升”等相关话题,再次集中“攻占”网络热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中,有些专业连续数年人气不减,以临床医学为代表的医科专业,便长期稳坐热度榜单前列;也有专业热度在社会趋势的影响下快速上升,如与“AI热”相关的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等专业;还有被认为“适合考公考编”的汉语言文学、法学等专业,也成了舆论热议的“高考新宠”。
形形色色的专业热潮,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专业建议”,难免令考生和家长感到眼花缭乱。毕竟,从往年经验上看,我们既能找到不关注社会趋势、完全凭直觉选专业,最后感到后悔的案例,也能找到盲目跟风选专业,最终却因专业与考生个人不契合或是社会风潮反转而“翻车”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考生本人有着极其鲜明的学科兴趣,或是已经做好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否则最好还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方面要对各专业的社会评价有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信息的鉴别力,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听取最实用的建议。如此才能兼顾理想与现实,以理性决策在高考录取中争取最优结果。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要有选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且充分考虑、衡量特定选择的得与失。其中,前一点要求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学会找到真正有参考价值的一手信息,而非听风就是雨。后者则需要考生和家长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专业,一切选择都必然有得有失,只看个人心中的价值排序如何。
举例来说,近年来舆论普遍追捧医科专业,但在是否应当鼓励考生学医这个问题上,虽然不乏有“高考专家”或是媒体人士大胆开麦,考生恐怕还是应该更多听听资深医务工作者的声音。毕竟,学医虽然指向了一条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道路,且录取门槛高,对优秀考生而言“不浪费分数”,但不论是一路从本科读上去,还是接受规培,都需要考生在正式步入职场前,走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之路,这显然不是谁都吃得消的,也不是学习越好的人就越适合。最近,知名眼科医生陶勇就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高考志愿建议,指出想要学医的考生和家庭要“做好长期主义的打算”,并“对救死扶伤的价值感高度认同”。相比于简单比较哪个专业录取分数高、平均薪资高,考生和家长更需要认真思考的,其实是专业及其对应职业道路的本质性要求。只有对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到毕业时才不至于为自己的专业选择后悔。
相同的道理,对许多其他“热门专业”也一样适用。当“考公浪潮”席卷高校时,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考生,还需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已经确定了要把这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同时也要避免进入那些被认为“适合考公”,但自己其实毫无兴趣的专业,以免在大学期间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陷入崩溃之中。对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考生在报考前也要对这些专业究竟学的是什么、毕业能做什么有清楚的认识,切莫只凭专业名做选择,最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成了“时代的眼泪”。
总而言之,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不容轻慢的大事,考生与其家长还需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多留一些心眼。不以单一维度为绝对答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