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力助残”二十五周年,助数千户困难家庭实现“教育脱贫”

澎湃新闻 高剑平 伍银芳 实习生 徐雅玲
2024-06-22 19:42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2024年6月22日上午9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B1层演讲厅,一位81岁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指导众人准备“心希望”25周年庆典活动。她是这场大会的组织者黄吉人,同时也是“智力助残”项目的推动者,今年是她做志愿者的第25个年头。

下午2点,来自各界的嘉宾、领导、志愿者及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心希望”的成长与成就,感受爱心与奉献的美好。整个庆典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由澎湃新闻制作的开场视频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心希望”25年来的精彩瞬间尽在眼前。截至2023年6月,共有24370多名志愿者投身项目,助学人数累计达8850余人。帮助数千户困难家庭实现了“教育脱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相传。

创办25年来,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做了哪些事? 澎湃新闻 伍银芳(02:13)

随后,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浦剑平先生宣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程凯主席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表达了对“心希望”的祝贺和关爱。

作为中心理事长,黄吉人在庆典上回顾了“心希望”助学中心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开始新的启航的未来展望,并希望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等有关指示,以智力助残项目,践行新时代的志愿助残精神。黄吉人还特别对25年来与“新希望”携手共进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黄吉人致词

社会扶残助残是一种高尚的社会风尚,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在优秀志愿者访谈环节,五位志愿者分享了参与“智力助残”的心得。其中,“智力助残”优秀志愿者卢欣在访谈中谈道:“‘心希望’是一个‘双赢’的项目,既帮到了残疾人家庭,又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志愿者吴俊君参加“心希望”智力助残志愿服务坚持21年,尽管作为两个班级的高三班主任,教育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从不言退,他说:“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心希望’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无负今日,不负此生。”颜彦麟自2001年开始义教,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23年来,他一直以身作则,为学生和自己的女儿树立了最佳的志愿者模范和榜样。

优秀志愿者谈“智力助残”

在分享环节中,五位曾经的家长、学生或志愿者都真诚讲述了他们与“心希望”之间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蒋政强曾接受“心希望”学习支持,他进入大学之后,接过“心希望”的接力棒,从一名受益者到践行者,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在上海某酒店全日制餐厅担任初级副厨师长的陈浩杰,分享了他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受到“心希望”的帮助。这段经历带给他的温暖,他一直铭记在心!去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上海FHC国际烹饪大赛”获得团体银奖,为中国争光。幼儿园老师夏鹏、武警部队战士宋大伟、退休残疾朋友张毓诚都分享了“心希望”对他们的暖心帮助。观众们听到了许多暖心故事,真情流露在每个角落。

市残联副理事长汤艳女士发言

活动结束后,市残联副理事长汤艳女士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像黄吉人老师组织的这种智力助残的团队,其实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那么像我们上海呢,有这样一个25年走过来的团队是非常不容易的,关键是黄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非常强,凝聚了特别多一茬又一茬的志愿者,把爱心传递下去,把这个爱的雪球越滚越大。”

“那么作为我们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就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各级残联组织和肢残人协会也会对黄老师的团队给予我们尽可能多地一些帮扶,比如像刚才您看到的福利基金会,也是尽可能的就是把一些爱心资金汇聚过来,也能够反哺到整个团队,用于它未来进一步的这个智力助残。”

感谢高玉麟老师拍摄提供了大量图片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