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湃现场|背上救援物资,他们徒步挺进暴雨后被困的将军村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王选辉 发自福建武平 实习生 郑子涵 傅珈琦
2024-06-21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6月20日中午,因暴雨断路、断电、断网超过80小时的将军村迎来了最多的一批救援物资。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物资是由60多名志愿者肩挑背扛运送到村里的。

岩前镇政府,志愿者们在搬运物资。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图

将军村隶属于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6月16日,武平普降暴雨,将军村也未能幸免,村镇连通的道路遭到了严重损毁,一时间很难抢通。

住在岩前镇的将军村组织委员钟珍兰在6月17日和18日先后两次徒步进入村内了解情况、传递消息。钟珍兰介绍,村中有79户、140多人需要物资帮助,但由于主干道损毁,车辆无法到达村里,便向县登山协会求助。

武平县登山协会会长刘生瑞很快接下了这个任务,并在群里发出“逆行者”招募帖,招募50名驴友人力背送物资送往将军村。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不到12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了50人。

第二天一早,65名来自龙岩及武平各地的志愿者在岩前镇政府集结。人群中还不乏“00”后的身影,他们有的是专门请假回家的大学生,有的是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

6月20日上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全程跟随运送团队,前往将军村。沿途道路因洪涝、滑坡损毁严重,多处出现路基断裂、塌陷,行走不便。志愿者队伍经历往返两次约5小时的运送,将岩前镇的物资顺利送达了将军村。

运送途中。

将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德洪已经在村里驻守多日,村里虽然有财物损毁,但由于转移处置及时,目前无人伤亡。他对澎湃新闻直言:“看到这些送来的物资,我们的内心安定了很多。”目前,物资已经分发到各个自然村组的村民手中。

集结:村民被困超80小时,求助后65人迅速集结

将军村位于武平县最南端,紧邻广东省蕉岭县南寨镇、文福镇、广福镇,距岩前镇10公里。

6月16日,福建武平县普降暴雨。据福建省气象局评估,本轮强降水过程暴雨范围、最大日降水量、最大过程降水量、综合强度均已达极端事件强度。当天傍晚,将军村开始出现断网、断电的情况。

物资运送途中,多处出现路基断裂、塌陷。

钟珍兰说,幸运的是,将军村村部提前准备了一部卫星电话,但信号并不稳定,且没有电续航也成了问题。第二天雨势稍缓,她一早7点多就和丈夫一起从岩前镇尝试赶往村里,发现部分道路已被山体滑坡掩埋。他们决定徒步前往村里。

一路上,被掩埋的路泥泞难行,滑坡下的树木也横亘在道路中间,历经4个小时,钟珍兰才来到村里。了解到村里无人伤亡的情况后,她松了一口气,后面又花了3个多小时返回,将消息带回镇上。

6月18日,钟珍兰带着几名志愿者再次徒步前往将军村。这次,他们将路上一些障碍物进行了清除,“路就好走了很多”。这次去往将军村,她带回更多信息:除了粮米面这些食品保障外,村民们还有一些特殊需求。比如,村里挖掘机、摩托车都需要汽油,有妇女需要卫生巾,有小孩需要奶粉,有卧病在床的老人需要药物。

这些物资镇政府很快通过购买、募集等方式准备完毕,而问题是:车子进不了村里,谁来运送?这时,钟珍兰想到了县登山协会,并向会长刘生瑞发出求助。

刘生瑞立马答应了钟珍兰的求助。其实暴雨发生后的两天时间里,登山协会已经在组织协会成员给各乡镇灾区捐赠和运送物资。

刘生瑞对澎湃新闻介绍,武平县登山协会是在由户外运动爱好者自行发起、自发组织的社团组织。协会于2016年成立,至今已经8年时间,其下设山地救援队,过去几年已经参与救援40多名被困群众。

6月19日上午,刘生瑞在协会群里发布了招募帖。帖中称,因近十几公里道路发生山体滑坡,村中不少留守老人被困,急需生活物资,需要50名“徒步强驴”,重装登山、背物资进村庄。设置要求“有爱心,体力好”,装备要求带上登山杖、大容量双肩包、雨衣、手套、防滑山地鞋等,衣服建议穿速干服。

刘生瑞说,之所以有以上要求,主要是从完成任务和人身安全两方面考量。原来的进村道路已经被山体滑坡掩埋,运送人员需要基于以往的经验,在保证不会出现二次滑坡风险的前提下,绕开滑坡路段上山。

一路上有很多倒塌的树木横卧在路中。

“登山救援和背送物资是体力活,最起码要有徒步十多公里以上的徒步经验,我会优先选择退伍军人和体育专业的学生。”刘生瑞说。

没想到,这个招募帖经过社交媒体转发,很快扩散出去,报名很快“爆了”。

一些福州、厦门武平籍驴友也打电话给刘生瑞,请缨参与运送队伍中。刘生瑞将他们逐一劝退:“龙岩、武平地区的人员已经足够,就暂时不需要增援了。”

不到12个小时,报名人数已经超过60人。

运送:刚结束高考的“05”后也出现在队伍

2005年12月出生的潘彪是运送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两周前,他刚走出高考考场。

他是武平一中的体育高考生,平常在学校就保持着稳定的训练,“100米和800米跑都是我的强项”。19日上午,潘彪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看到县登山协会的“逆行者”招募贴后,便第一时间报名,“想尽一份力”。

潘彪对自己的体力、耐力都很有信心,“没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在屏蔽父母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并配上招募截图和报名成功的聊天记录,“兄弟也是找到活干了”。

潘彪在学校体育训练队的队友、同样是今年应届体育高考生的潘志强看到这条朋友圈后留言:“我也去!”

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潘志强参加。潘志强则争取说,高考已经结束,自己也已经成年,“他们(被困村民)很困难,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最终,他说服了父母。

刚结束完高考不久的潘彪、潘志强正背着物资前行。

运送队伍中,还有专门从外地请假回来的大学生,吕建辉就是其中之一。

吕建辉是龙岩学院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军村是他的家乡,“还有一些长辈被困在村里”。看到“逆行者”招募帖后,他便在征得父母以及学校的同意后,请假回到武平,加入运送队伍中,“我心里很着急啊,想着里面老人可能没米了,要赶紧帮忙。”

身高1.83米的吕建辉曾经参加过龙岩市首届定向越野比赛,同时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主打前锋和中锋位置。“我是离家比较近的大学生,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学生也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吕建辉说。

当天一早,吕建辉特意拿了一个大容量越野登山包。出发时,他装了两袋米和一些零食、面包,将登山包塞得鼓鼓的。

龙岩学院大三学生吕建辉专门请假回来参与此次物资运送。

在运送的队伍中,吕建辉没想到还碰到了自己学校的师兄王鑫。王鑫是龙岩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应届毕业生,武平县中山镇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值得一提的是,6月21日是龙岩学院举办毕业典礼的日子,王鑫赶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参与这次运送,“送完就回学校”。

这次出行,他又穿上了在部队训练时的迷彩服。有过负重训练的他给自己包里装得满满当当,“约四五十斤吧”。

刘燕飞是运送队伍中少有的女生之一。她是武平县城厢镇人,也是泉州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城厢镇没有什么大问题,我想着哪里需要帮忙就去帮一下,于是便报名了。”

刘燕飞背了一袋米和一些干货,“我体力肯定比不过男生,但能分担一点是一点”。有段路被水流淹没,刘燕飞走过时布鞋进水袜子被湿透,她笑着说:“没事,来之前我做好鞋子报废的准备了。”

当天上午9时,65名报名的“逆行者”在岩前镇政府集结。仅镇政府这边提供的物资就包括:汽油、柴油、汽油发电机、八宝粥、纯牛奶、面包、大米、花生油、口罩、洗衣液、84 消毒液等。

从岩前镇到将军村有十公里路,其中一部分道路经过休整已经通畅,后续的受阻路段到村里大约还有七八公里。运送队伍从被阻断位置出发,一路上穿过断路、趟过洪水、跨过泥堆,经过一个多小时抵达了将军村。

在将军村村口,等待已久的驻村干部和群众纷纷帮忙进行搬运。稍作休息后,运送队伍又返回出发地点,进行二次搬运。大约在下午2时,历经5个小时时间,搬运任务才顺利完成。

经过志愿者的运送,物资顺利抵达了将军村。

村里:秩序平稳,但有村民70多头猪被埋

抵达将军村后,澎湃新闻进入到村内探访,一路上可以看见泥石流将一些路段冲垮,部分居民的房屋也遭到破坏。

钟诚华是将军村的养猪大户,受山体滑坡的影响,他养殖的70多头猪全部被掩埋在泥泞之下。一只母猪从废墟中艰难逃生,而其生下的14只猪仔全部被埋在泥堆下。四天过去了,这只猪只有少量进食,长时间趴在泥地上嗷嗷叫唤。

钟诚华的猪圈里,澎湃新闻看到,里面都是树枝和潮湿的泥土,仅剩下20只猪仔。由于没有混合饲料,目前猪仔只能依靠玉米来喂养,“只能先保命,后面再来算损失了。”

在村里,澎湃新闻见到了正在为村民分发物资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吕德洪,他已经守着在村里待了4天,“村干部在老百姓心才不会慌”。他介绍,在暴雨来临前,镇里就发布了防汛通知,并且组织村干部开会,要求村干部在岗在位、注意雨情。

之后,吕德洪在村里就开展了险情排查,与地处地势较高、陡坡处的十几户村民沟通,及时转移了村民,也为村民安排了临时居所。

“16日早上就开始下雨,下了整整一天,下午一点左右出去的路开始塌方,六点左右更多的路出现塌方。”吕德洪说。塌方后,村干部立即在村里通知村民不要外出,并设置了警戒线。

当天晚上,将军村彻底断电断水断网。好在之前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突发灾害,提前配备了卫星电话。虽然信号时好时坏,但在断网的情况下,这部卫星电话成为了联系外界的唯一一个渠道。

吕德洪整宿未眠,凌晨4时天刚蒙蒙亮,他便都骑着摩托车排查周边情况。见到人他就问:“你们这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情况?”

村干部钟珍兰住在村外,17日她便和丈夫两个人冒险走了四个小时进入将军村,也带回了外界的路况消息。

“当时我们才知道外面的路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很多路和桥都已经塌了、断了。”吕德洪说。18日,钟珍兰第二次回到村里时,随行的还有一些来救援的志愿者。此时,他们允许一些青壮年村民出村,“路口有村干部轮流守着,出村的村民如果是老人或者孩子,会被我们劝返。”

6月20日下午,将军村病卧在床的七旬老人获得了外界送来的药。

关于目前紧缺的物资,吕德洪说粮食已经基本足够,但是机械用的汽油、柴油还存在短缺。村干部们也会挨家挨户地了解村民的特殊需求,如药品、卫生巾、奶粉等物资,也会为村民们准备。

这次暴雨,村里没有人员伤亡。即使已经断网断电超过80个小时,将军村的村民们依然没有感觉到慌乱,有序地开展生产生活。

谈到村里接下来的计划安排,村书记说:“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第二个要打通道路,第三个是善后工作,要组织人员清理道路、清点村民损失的东西。”

    责任编辑:陈兴王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