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前亟需加快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陆铭
2024-06-24 21: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面向未来,中国要建设人力资本大国,保持中等速度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须一方面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劳动力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以上两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工作地随迁入学。此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可谓非常及时。

上述通知明确指出,要“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辍学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保障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应保尽保。重点包括:是否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各方法定责任,及时更新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控辍保学台账中疑似辍学和辍学学生信息并加强劝返复学工作;是否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精简入学证明材料,巩固并稳步提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是否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是否建立本地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台账,健全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制度”。

上述政策的背景是,中国当前存在规模巨大的流动儿童。据《2020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年,中国0—18周岁流动儿童规模达到7109万人,占中国儿童总量的23.88%,比2010年流动儿童规模3581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城市入学,仍然有诸多限制。据教育部《2015—2021教育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入学人数不断下降,从2015年小学招生人数183.5万人,下降到2021年小学招生人数159.1万人。

由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父母所在地入学以及参加中高考面临很多限制,在流动人口家乡仍然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尽管《2015—2021教育统计数据》中“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人数”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从2015年的2020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1199万人。但是,在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加的过程中,随迁子女规模并没有同步增加,因此快速减少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多转化成了流动人口家乡地区的“城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是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集聚发展,带来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集中。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公共服务政策,特别是子女教育政策,主要还是依据一个孩子是否拥有本地户籍来决定其是不是能够入学。

近些年来,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努力。在一些小城市,流动人口的孩子入学基本无障碍,但是在一些特大和超大城市,子女入学政策主要是以父母的积分为主要标准。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只能留守老家。去年,在浙江、江苏,除了杭州、南京和苏州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地区,都已经全面放开落户,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把孩子从老家接过来,落户、在当地入学。这就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当前城镇化已经没有动力了。实际上,只要我们在体制上能够做进一步的改革,城镇化就可以释放体制红利。

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入学,可以说相当紧迫。

首先,孩子缺乏家长的陪伴,学习成绩、身心健康、营养状况等都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

其次,中国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源的质量越来越重要。等留守儿童长大后,一方面他们的人力资源水平可能无法顺应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能由于幼年成长环境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

再次,当前服务业就业的占比远远超过了制造业。笔者与同事做的一个研究显示,越早进城的农村人群,就越有机会在城市里获得服务业就业岗位,并且收入更高。换句话说,如果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尽早解决,就可以让孩子尽早进城,来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这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随迁子女平等入学,还可以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从投资端看,为解决外来人口随迁子女而新建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有可持续需求的投入。从消费层面看,当孩子留在老家时,在城市工作的父母需要汇款回老家,实际上会导致整个家庭的消费受到制约。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月消费主要在1000~1999元,整体上消费偏低。因此,促进家庭团聚可以通过发挥消费的规模效应。不仅如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也会让流动人口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他们可以大胆地增加自己的消费,尤其是对一些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这是宏观上的消费促进和微观上的家庭福利双赢的结果。

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平等入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需要在人口流入地大量新建学校来增加学位。近些年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外来人口较多的大城市,由于出生率的下降,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出现招不满学生的现象。因此,现在就是大幅度降低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门槛的最好时机,这既能够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又不至于让学校出现资源浪费。

当然,由于无法立刻实现所有留守儿童都随父母随迁入学的目标。因此,仍然需要加强对留守在老家的这部分孩子的关注。同时,有部分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随父母到外地生活和读书,但到了一定阶段,又重新回到老家读书。这部分孩子融入老家的教育体系面临困难。有学者观察到,一些留守儿童回老家以后,不会老家方言,被认为是外来孩子,甚至遭受校园霸凌。对留守儿童和返乡儿童,社会各界要提供更多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关爱和帮扶。

(作者陆铭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楼帅舟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