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运河十年:有哪些收获,还需要做什么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的大年,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遗10周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公园)建设实施5周年。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十年来,大运河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承保护利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大运河面貌和精神焕然一新,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的重要内涵日益彰显,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但无可否认,这中间既走过一些弯路,也经历了曲折的探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十周年(五周年)来临之际,对大运河文化建设的主要收获进行总结,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构建面向未来的大运河文化新格局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除了文化保护、生态治理和文旅产业上的具体进展和成绩,在战略层面和基本认知上,可以说是收获和问题并存,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初步解决了“传承、保护”和“利用”“建设”的矛盾,但在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时,人们主要把大运河定位为“世界遗产”,强调“保护”和“传承”。但由于主要是“自己花钱”,上面没什么“拨款”,而且到处是“红线”,不能“上项目”,不少城市、资本的态度由热变冷,“世界遗产”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其中有一年的6月22日纪念日,在27个世遗城市中,只有杭州举办了纪念活动,当时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中国大运河,2017年是关键年。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同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专门批示,明确提出“三个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基本原则。2019年5月9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三个好”的基本原则转化为“三个带”(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战略定位,超越了“只讲保护、不讲利用”的“世遗”框架,也有力扭转了一些地方政府“只利用、不保护”的片面行为,形成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建设的全新战略定位和完整功能布局。但由于思维定势和发展惯性,目前,总体上各地还是在保护和传承上做得比较多,而在利用和建设上做得还不够,未来要特别重视遗产保护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机互动,解决遗产保护“钱从哪里来”以及如何更好承担国家文化战略职能等问题。
二是在实践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效显著,普遍存在着“重遗产、重公园和轻文化带”的现象和问题。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大运河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包括世界遗产、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在内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运河文化带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大运河文化带在中国重大区域战略中,是首个和目前唯一一个国家文化战略,人们常说的大运河国家战略就是由此而来的。
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专门批示为基本遵循,以《纲要》的编制印发为制度安排,解决了世界遗产因过度强调保护而导致的徘徊不前、不可持续问题,把与大运河文化带在空间范围和基本内容完全一致的世界遗产带入国家战略的框架中,为世界遗产保护注入了强大活力、形成了合力。
再次,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和实施,还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在目前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中,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之所以最有成效,与大运河文化带是密不可分的。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刚提出时,一些人认为以后主要是建设“公园”了,这是非常片面的。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大运河文化带是总体战略和长远目标,而“公园”则是集中优势资源和兵力,主要解决的是近期“从何处下手”的问题,并完全服从《纲要》的战略定位、目标和安排。“文化带冷”而“公园热”的原因在于,后者比较具体和实在,容易“看得见,摸得着”,而总长度3200公里、横亘八省(直辖市)、包括37座城市的“文化带”,则缺乏统筹、协调和组织,这应是大运河未来十年需要重点研究和推进的工作。
三是在深入研究和传播治理上,目前和未来需要做的工作依然繁巨。如关于大运河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相互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明确,以形成合力,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规划建设。如关于运河河道、城市、资源归属、中心、起点、节点等基本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明确。
以运河城市为例,目前究竟哪些属于、哪些不属于,依然还有一些不同的版本和说法。根据学术研究从属于政策法规、下位规划从属于上位规划的原则,目前可确定的有两个框架,一个是纳入世界遗产的27城(北京、天津、沧州、衡水、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安阳、鹤壁、洛阳、郑州、商丘、淮北、宿州、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这是面向世界的。另一个是纳入大运河文化带的37城(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廊坊市、邢台市、邯郸市、雄安新区、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开封市、徐州、镇江),这是中国大运河的城市全家福。此外,在媒介社会,要特别加强对假新闻、伪知识等的治理,如某人一桨一板63天内征服京杭大运河等假新闻,因为按照相关规定,运河主航道未经审批不允许下水划船。如有人认为大运河的名称来自某城市过去一种叫“大运河”的香烟等庸俗解读。
二、未来十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世界文化遗产为起点,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辛苦不寻常”。十年来,整理出版了一批重要理论成果,研究制定了一批重要的法规规划,建设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标和文旅项目,展望未来十年,需要把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置于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以打造“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为中心,再现中华民族书写在大地上这部宏伟史诗的“诗眼”和“画魂”。
二是进一步领悟建设主题。不纯是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不只是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运河文化地标及文旅消费场景,而是要牢牢把握“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主题,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建成中华民族的“民生河”和“幸福河”。
三是进一步明确未来的重点工作。以“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价值挖掘”和“文化展示利用”,打造更加多彩、更加优美、更加璀璨的“文化运河”,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培养人民高尚情操、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改造现实世界的澎湃精神力量。
(作者刘士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