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8,他们拍了一列绿皮火车的故事讲述温暖

2018-12-29 13: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年过去,青年学子们记录下五光十色的人间故事,汇聚在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通过镜头,我们看到纪录片的新生力量不分春夏秋冬,不顾拍摄艰难,用一个个故事用心讲述这一年的所见所闻: 

大时代变革下新人物命运如何变迁;绿皮慢火车的步伐如何驶进苗族老乡的生活与愿景;一个被囚禁的小猪如何看待我们的世界;73岁的奶奶和她收养的流浪狗之间有什么故事。

时间在变,纪实创作的坚持和追寻不改。在今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推优分享会上,荣获本届优秀国际传播“读懂中国”纪录片《5639次列车》的故事不仅让纪录片导演金行征感到深刻而温暖,或许也会为年末的回眸增加一些惊喜与光芒。

这是一列行驶在贵州山区的绿皮火车,在20多年的运行中一直保持低廉的票价,它被称为“山区里的公交车”。

沿线的山区民众,苗族、侗族同胞经常搭乘这列绿皮车,却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他们在绿皮火车上买卖蔬菜、水果,赚取一点生活费用来源。

绿皮火车成为了深山里的流动市集,也是村民们难得面对面交流的地方。

在车上售卖猕猴桃的大妈说,这是自己家里的猕猴桃,但快车不让卖东西,慢车随便什么时候卖都可以,有一次四五个乘客一来就买光了,生意很好。

影片作者介绍,我们可能会觉得这趟列车很脏、很乱,可是经过反反复复的乘坐,我们发现这趟列车很干净,车上的人特别朴素,让人感觉非常有温度。

5639次绿皮火车在大山之中展现着自己的优点,它相对缓慢的速度与平民价格让人感到亲切,也流露出山区居民的智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5639次列车》创作团队对话金行征导演

金行征:我们这次收集了那么多全世界大学生的作品,题材非常丰富,如果作品要在一分钟之内或者在几秒钟之内吸引评委,这是很难的,但这部讲述绿皮车的影片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金行征:纪录片导演,柏林艺术学院剧情电影工作室大师生学位首位华人获得者,旅居德国九年,他的作品曾入围德国、法国、日本、巴西、韩国、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重要国际电影节。代表作《罗长姐》。)

我也拍过关于列车的作品,这部关于绿皮火车的影片基调是温暖的。我最后一次乘绿皮车是从西安到兰州,全程十几个小时,列车厕所里面全是人,从西安乘到兰州我都没上厕所,我曾经有这样的经历。

《5639次列车》发生在贵州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当地的居民把东西放在列车上售卖,列车上还发布交易信息,给居民们做广告,有种沟通非常融洽的感觉,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

杨金山(《5639次列车》指导老师):提起火车,特别是中国的铁老大,大家的印象可能不太好。当初同学们做这个选题很简单,这是中国少有的一趟可以让沿途百姓挑东西上去买卖,有时甚至连猪、鸡、鸭、鹅、一缸缸的鱼都能带上去,然后在上面卖。生意好的时候,挑菜上去的,这趟火车坐完,他的菜也卖完了,他就可以买票回家了。

当时同学们提出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是第一次听说在中国有这样的火车。他们说想把这个拍出来,我当时觉得是挺好的一个选题,虽然难度不小,但是他们很勇敢去了,从东莞理工学院出发,跑到贵阳、凯里。

他们到贵州地区,这个地方他们都是陌生的,但是初生之犊不畏虎,他们很勇敢地去尝试了,做出了金导刚才所讲的一部很有温度的,很有温情的纪录片。

在这趟火车上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趟火车给沿途比较贫困的少数民族带来了希望。拍摄同学问其中一位老奶奶那天赚了多少钱,那位70多岁的老奶奶伸出手指说,我今天赚了50块钱,那一刻很打动人。

赵莞星(《5639次列车》影片作者):贵州黔东南沿线都是大山,这趟列车是比较特别的:它会停靠快车并不停靠的小站,那些小站并没有售票窗口,山民们会自备零钱上车买票,列车上会有一个机器给他们补票。

据当地的列车员说,他们特别朴实,一定会补那张票。大家都知道那边的经济相对落后,当时我们进行选题,在网上做资料的时候,我们也觉得这趟列车可能很脏、很乱,但现实中这趟列车很干净,人们特别朴素,让人感觉非常有温度。

谢婷婷(《5639次列车》创作团队成员):当时我们在选题时也有想过,我们这边的交通已经很发达了,可能大多关注的是高铁速度有没有提上去,很少还会去留意绿皮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可能过几年它真的会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在资料中发现中国西北部地区还有80多趟像这样的山区公交车,最便宜的票价是2块钱。这趟火车对他们来说就真的像我们每天出行的公交车那样,他们是靠这趟车走出大山,走进凯里,售卖自己的农作物,然后赚取一点生活费。

大家现在可能越来越少去留意这点,就是慢下来的状态,大家可能只知道要快一点,而很少去关注到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像当今汽车对我们一样重要。

 “纪录片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讲故事,也是严肃而认真的事情,不光需要天分,也需要真实,更需要去相信你的拍摄对象。”

在《5639次列车》的创作分享结束后,前BBC记者、自然银幕电影节主席琳恩·巴洛女士这样谈到。

作为一位纪录片界的国际前辈,她坦诚地与在座年轻人介绍自己的创作感悟:

除了严肃和信任,你还需要好奇心、激情和坚持,一般情况下,拍摄纪录片都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你会成天拍摄,要去剪辑,你要去制作,这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一部好的纪录片,必须要有叙事,伟大的纪录片需要好的故事,需要伟大的叙事。处处都有故事,去寻找吧,用细心的观察和创造力去讲述这个故事。

关于未来的故事,你们是最好的讲述者,你们是未来创造这些故事的人才。

琳恩·巴洛女士的创作分享与《5639次列车》的拍摄实践彼此呼应,一同诠释着纪录片的含义。

从东部沿海到贵州山区,《5639次列车》的创作者们曾克服许多困难,也收获了一片风景。影片作者赵莞星说,“虽然当时很冷,我们现在还是会想念那趟列车,还会想念我们片子里面的人物。”

绿皮火车的故事落下帷幕,它依旧不知疲倦地行驶在山间,为封闭带来希望,为古老带来活力。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年轻的镜头,能够记录当下,把记忆留给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