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樱桃不能咀嚼樱桃核是怎么回事?

2024-06-21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人卫健康

 

案 例

近日,某植物园里的樱桃熟了。一位游客正感口渴,又被树上红红的樱桃所诱惑,便采摘了5颗尝尝。没想到,不一会儿便出现腹痛、头晕症状,晕倒在地。120人员赶来急救,15分钟后,患者稍微恢复些,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经园方调查考证,该游客吃樱桃时嚼碎了樱桃核,发生了氰化物中毒。

小王

程教授,看了上述案例,请问氰化物是什么?怎么吃了樱桃还中毒了呢?

氰化物是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结构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通过三键相连接。真正具有强烈毒性的氰化物有3种,即氰化钠、氰化钾、氢氰酸。而其他一些物质,如铁氰化钾等,虽然也含有氰基,但因很难解离出氰基离子(CN-),所以毒性较小。氰化物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对人类和动物有害。

人氰化物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头痛、头昏眼花、心搏徐缓、抽搐、呼吸衰竭,氰化物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mg,与砒霜的致死量差不多。而决定是否致死,需要看血CN-浓度达到多少,氰化物中毒的血CN-浓度约为0.5μg/ml,致死血CN-浓度≥1μg/ml。

程教授

小王

这么严重!那樱桃中怎么会有氰化物呢?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中都含有氰苷,如桃、樱桃、沙果、杏、梨、李子、枇杷、樱桃的核仁。不过,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需要提醒的是,氰苷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当植物细胞的结构被破坏时,含氰苷植物内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氰苷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才会引起急性中毒。

程教授

小王

也就是说,人咬破了樱桃的核仁,它的植物细胞遭到了破坏,所以才引发了食物中毒。

是的。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氰苷有5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案例中樱桃核仁导致的氰化物中毒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就拿樱桃核仁和苦杏仁来比一比吧。

第一,从含量上来看,苦杏仁中氰苷的含量在2%~4%,它是蔷薇科植物里氰苷含量比较高的,折算成氢氰酸的话每克可含几毫克。而其他蔷薇科果实种子中的氰苷含量就低得多,如每克樱桃核仁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约有几十微克,是苦杏仁的几百分之一。加上人们一般不会有意去吃樱桃核仁,因此樱桃核使人中毒的情况非常罕见。

第二,从中毒量上来看,氢氰酸导致人中毒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mg左右,案例中提到的头晕者(成人,体重按50kg计算)吃了5颗樱桃核仁,一个樱桃核仁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只有几毫克。樱桃核仁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的,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转化释放出氢氰酸,因此导致人中毒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第三,从上述案例来看,这位游客的症状并不严重,120人员赶来急救后15分钟就有所恢复。所以,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其他不适,而不是氰苷直接导致的中毒。

程教授

小王

程教授,您刚刚也说了,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那是不是吃这些食物都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呢?

虽然氰化物有毒,但大家也不要过于惊慌。

第一,氰苷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当植物细胞的结构被破坏时,含氰苷植物内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氰苷后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才有可能会引起人急性中毒。

第二,氰苷也很容易去除。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故彻底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研究发现,煮沸可以除去90%以上的氰苷。所以,国际上通常建议不要生吃含氰苷的食物。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水果的果核就别吃了,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程教授

小王

您再说说哪些食物里含有氰化物呢?

常见的含氰苷的食物还有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如利马豆)等。

程教授

小王

那我们平常食用这些含氰苷的食物时,有没有什么措施能尽量避免氰化物中毒呢?

我这里有几个建议:一是吃可能含有氰苷的食物时,如竹笋、木薯等,尽量切成小块,并用沸水煮沸后再吃。二是不要咀嚼苹果、李子、杏、樱桃等水果的果核或种子。三是制作果汁的时候,去除果核。

程教授

小王

非常感谢谢程教授细致又专业的讲解。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安全(第3册)》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程景民

原标题:《吃樱桃不能咀嚼樱桃核是怎么回事?答案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