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时报头版:科学认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景建峰/学习时报
2024-06-21 07:55
中国政库 >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回答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解决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和主要任务,为我们维护和塑造有利外部安全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从传统安全到总体安全的历史性飞跃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格局”体现的是识势、顺势的战略决断和谋局、塑局的战略运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历史时期,我们与时俱进完善国家安全格局,顺应了内外环境演变的战略要求。

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站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生存型安全格局。这一时期,生存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以传统安全为重心,对内防范敌特破坏、保卫新生政权,对外应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援越抗美斗争等,捍卫了政权安全和国土安全。

第二个时期: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我国处于“富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发展型安全格局。这一时期,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步显现。党中央先后提出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气候、粮食、反恐等诸多领域纳入国家安全视野,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外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渗透、外部牵制遏压、领土主权争端等多重挑战。

第三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步入“强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总体型安全格局。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要求构建新安全格局。一方面,拓展国家安全涵盖的重点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另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体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丰富内涵

从理论指导看,构建新安全格局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指引。构建新安全格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阶段目标。一是以“五大要素”的本体论明确了重点方向。“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为构建新安全格局划出了重点领域、揭示了内在机理。二是以“十个坚持”的系统论搭建了整体布局。“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既重视维护又注重塑造,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明确了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基本原则。三是以“五个统筹”的方法论给出了指导方略。“五个统筹”,即“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对时空主体上内与外、新与旧、己与人、攻与守等的主动把握,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科学方法。

从核心要义看,构建新安全格局锚定内部稳固坚韧、外部积极有为的目标指向。科学认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内涵外延,需要把握3个关键。一是内外兼修。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和国际“双循环”是关键,构建新安全格局也需要国内和国际“双治理”。二是全域高效。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历史性变化,各种安全风险的总体性、联动性与严峻性日益突出,必须打好全域联动“组合拳”、国家安全“总体战”,才能有效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三是主动塑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充分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维护与塑造相得益彰的深远考量。

从路径选择看,构建新安全格局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鲜明立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百年苦难历程,淬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正因为如此,这条道路不同于对外扩张、全球争霸的“进攻性安全”,也不同于发展服从安全、安全压倒一切的“绝对化安全”,更有别于依附于人、仰人鼻息的“依赖性安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世界情怀。一是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实现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我们坚决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同时也决不放弃自身正当权益,决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始终以坚定意志和顽强斗争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四是坚持独立自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我们主张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锁国、孤立主义,而是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运筹,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演变中营造了有利态势、赢得了战略主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必须深刻领悟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深入领会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六个必须”宝贵经验,即“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必须体现大国担当、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强基固本、开拓进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注重促进发展与维护安全的动态平衡,加快夯实新的时代背景下安全对发展的战略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保障,不能片面地为安全而安全,而是为发展而安全。就现阶段来讲,随着我国发展壮大,来自外部的反作用力也同步增大,发展对安全的依赖前所未有。统筹发展与安全,既要主动治标,有效规避和化解外部风险;也要力求治本,把自身实力做大做强,快马加鞭把安全上的短板补齐,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形成动态平衡的局面。就国家外部环境而言,需要构建外部安全新格局。针对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构建主动而为、相持制衡的反霸斗争新格局;针对周边安全变乱加剧,构建固盘制乱、全面稳控的经略周边新格局;针对海外利益风险上升,构建外向进取、化危为安的海外安全新格局;针对技术抵消风险上升,构建代际跃升、局部领跑的高维瞰制新格局。

注重化解风险与塑造态势的有机统一,牢牢掌握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主动。大国博弈既是实力与耐力的比拼,也是战略与策略的较量。要在见招拆招、化解风险的基础上,围绕谋势塑局、长远经略下功夫,逐步把实力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政治上坚决斗争,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冲西方普世价值,以中国之治反衬西方之乱,在国际上彰显制度优势。经济上有力规制,反制“小院高墙”、破解“脱钩断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链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上自立自强,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力争全面并跑、局部领跑,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发展不受制于人。外交上进取塑势,以发展合作制衡安全裹挟,以共同安全巩固周边稳定,不断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军事上坚定灵活,始终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筹划指导军事行动,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特别是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图谋,确保国家核心利益不受损,确保政治和战略主动。

注重领域发力与体系整合的统筹推进,全面发挥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优势。布局体现格局、关系全局、影响结局,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推动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最大合力。一是夯实底板,筑牢安全根基。坚持政治安全的生命线地位,发挥军事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建强科技安全的战略支撑功能,筑牢经济安全的基础支柱效能。二是补齐短板,消除重大隐患。当前,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强化颠覆性技术研发运用,加强新兴领域布局,以谋求新的战略优势,我们需要及时查漏补缺、妥谋良策,推动新兴领域安全工作跃升转型。三是做强长板,释放体系优势。大国博弈是全时全域全维的激烈交锋,打的是“总体战”。我们要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军民融合、军地协作,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转化路径,形成支撑大国博弈的整体合力。

注重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良性互动,着力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的战略引领。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任何一国都无法独善其身。共同安全强调的是价值认同和秩序塑造。当前,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向东看”成为更多国家追求发展繁荣的优先选择,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注定走不通,“文明冲突”“丛林法则”终将被历史抛弃。我们要始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引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变革方向,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人类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一是强化价值理念引领。推进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加快国家综合实力向安全影响力转化,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相统一。二是强化共同利益引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作用,做大共同发展蛋糕,以中国新发展创造全球新机遇,为国际发展合作、全球和平稳定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强化行动愿景引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高举多边主义大旗,改革重塑国际治理体系;大力劝和促谈,化解矛盾分歧,稳定地区局势;弘扬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携手构建并育合生、美美与共的人类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中将副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 景建峰 )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