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映丨《刺猬》:葛优、王俊凯演绎被“卡住”的人生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24-06-20 19:0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6月20日,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重磅华语新作《刺猬》在上海影城SHO举行世界首映。导演顾长卫携领衔主演葛优、王俊凯及小说原著作者郑执出席媒体见面会,讲述影片创作背后的心得与历程。

(从左至右)葛优、顾长卫、王俊凯、郑执出席《刺猬》媒体见面会

《刺猬》讲述了葛优饰演的王战团,因早年奇遇,他变成了家人口中的“魔怔”和心病。在王俊凯饰演的侄子周正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爸妈总是告诫他远离王战团,以防中邪。而周正因为口吃和学习成绩,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两个被生活和亲情“卡住”的人相互陪伴,温暖彼此。

《刺猬》海报

被“卡住”的人

《刺猬》是顾长卫时隔十二年再度回归严肃议题的创作,与其成名代表作《孔雀》从片名到主题上似乎都有着一种“遥相呼应”,以动物为意象,不甘于命运却又不融于庸常的人,在和世界的“战斗”中伤痕累累又光明磊落。

王战团是俗世里的一位奇人,偶尔疯癫,行为古怪,却有独一份的清醒。周正是敏感沉默的少年,口吃自闭,却有无声的反骨。因为一只刺猬,周正重蹈了王战团的覆辙,也终于成为了王战团。如同《立春》中不得志的王彩玲、《孔雀》中的三姊妹,《刺猬》中周正和王战团对人生和命运的选择,延续了顾长卫过往电影中一以贯之的刚烈和悲悯。

顾长卫在见面会上表示,“这个大环境更多时候会关注一个整体,为了让一个整体存在得更有活力和价值,其实还需要每个个体能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能尽兴体验人生过程。《刺猬》就是更多关注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选择,和这个选择过程中要面对的环境和人。”

《刺猬》改编自东北小说作家郑执的作品《仙症》,对于这个故事,郑执解答说,他写的是“当好人遭受命运的厄运,当一个人与世界格格不入时候,怎样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从人生的低谷中爬出来、走下去”。

《刺猬》剧照

已经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东北作家郑执,很惊喜于《刺猬》改变了原著的文学底色。“这不是我第一次经历作品被电影化。但《刺猬》是最特殊和感性最深的一部,它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底色的改变,原本小说中看待命运的角度更悲观,这跟我个人有很大关系。但顾长卫从导演的角度为底色增添了一丝暖意。它不是从情节上做变动,而是看完电影的内心感受。”

“从此我再也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这句电影中动人的台词,郑执说曾是写给自己的话,“但看完电影,会觉得它是送给所有观众的。”

“遇见一个好故事不容易,读到郑执的小说,算蒙上了。”顾长卫谈道,虽然过程艰辛,“但如今电影能和观众见面,有一种丰收喜悦的心情。”

(从左至右)王俊凯、葛优、顾长卫、郑执参加《刺猬》首映活动

王俊凯“自卑燃烧”,葛优“变了个人”

葛优在影片中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他是深沉而忧郁的,又极为单纯,和之前观众印象中的喜剧形象截然不同。谈到此次演出,他表示这个角色“最打动的地方是这个人不同于常人”。王战团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你说他是什么人,一般的人回答就是精神病,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一事儿。”

此次是葛优与顾长卫继《霸王别姬》之后的再次合作,葛优说,“30多年前,表演不用问摄影师,这次表演要问导演”,他谈到和顾长卫的工作方式,“不着慌、不着忙,一起拍戏挺舒服,让你有很多时间和余地,反而能更有股劲儿去表现更多。”

葛优 饰 王战团

快70岁的葛优向影迷们谈起,上了年纪,戏路必然变窄,“30岁化妆能演80,80必然演不了30,但有合适的角色我就接。”虽然接戏随缘,但葛大爷表示,“还是喜欢这行当。遇到一角色,变了个人,不是我,有意思的是在这。”

王俊凯也谈道,此次挑战周正这样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复杂难度的角色,为了找到口吃的感觉,在开拍之前做了很多的功课,“包括跟导演去聊天,自己去找一些视频去学习。口吃有很多种类型,导演还给了我一本讲口吃的书,其中各种类型口吃的程度、表现都不同。有的是一直说一个字连续不断,有的是隔两个字就卡一下。”在拍摄过程中,王俊凯也会在现场给出不同的处理方式,与导演商量更好的呈现效果。

“周正本身这个人物,在我的理解里,是一个看似很乖的,但内心很叛逆的一个孩子。他因为口吃自卑,也是带给他很大的影响。但虽然自卑,他内心的火苗还在燃烧,这个度的把控,对我来说挑战是很大的。”王俊凯说。

王俊凯 饰 周正

与老戏骨搭戏,王俊凯受益良多。发布会上,他透露,“拍戏的时候有一间供剧组讨论角色的会议室,所有人有空都会到那边坐坐,大爷每天都会在那。他每天都在琢磨,每天都在想明天的戏。”王俊凯还记得,片中有一场王战团要当街唱歌的戏,葛大爷竟然就真的跑下楼在人群中唱了起来,“这种态度非常值得青年演员学习,和他合作真的是非常愉快,受益匪浅的体验。”

郑执谈到此次在剧组里,体会到了与优秀的人“合作的愉快”。他表示自己近年来是把每年的“社交额度”都交给了剧组了,创作节奏大概是10个月写作,2个月参与改编类的工作。“小说写多了人会越来越独,每天关起门来自己工作”,但在《刺猬》剧组中,郑执所感受到的“纯粹的创作状态,在之前的电影改编工作中没有体会过”。他表示,“拍《刺猬》的过程是这几年来参与电影工作最愉快的经历。”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