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18手机大战:iPhone又赢了,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2024-06-20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邻章

2024年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

从相关数据来看,电子消费品市场依旧是本届618年中大促销售主力——来自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公布的消费趋势显示:手机、空调和冰箱占据了本届618成交额的TOP3。

成交额巨大,不仅意味着用户消费热情高,也意味着这一赛道的竞争更为激烈。

而在累计成交额Top1的手机赛道,让人意外的是,今年最大的赢家,不是华为、也不是小米,而是被各家在发布会上轮番吊打,在网络上几乎就没有赢过的iPhone,其再次赢下了618年中大促智能手机赛道单品累计销量冠军。

一、iPhone又赢了!

从京东公布的京东手机618竞速榜单数据来看:iPhone 15 Pro Max拿下本届618手机单品销量累计榜第一名,iPhone 15 Pro紧随其后拿下累计销量榜第二名,红米K70拿下累计单品销量榜第三名,iPhone 15拿下累计销量榜第四名,荣耀 X50拿下累计销量第五名。

换句话说,今年618年中大促,累计销量榜单前五排名中,iPhone独占三席,若是考虑到红米K70、荣耀X50与iPhone巨大的售价差异,那么iPhone在累计单品销量榜前五名中独占三席的成绩,就更具含金量,更为遥遥领先了。

毕竟即使是最基础款的iPhone 15,其起售价也是接近4800元,而占据整个618智能手机赛道单品销量冠亚军的iPhone 15 Pro Max和iPhone 15 Pro,其在618期间基础款起售价也分别接近7900元和6100元。

如此现实,似乎是在上演一出黑色幽默——“网上没赢过,实际没输过”,可以说,再一次被iPhone的高单品销量所验证。

二、缺点缠身的iPhone,为什么能赢?

看到这份最终销量榜单,可能许多人心里都不服气。

如前所述,毕竟iPhone在各家发布会上都是被吊打的对象——无论是高端产品发布会,还是中低端产品发布会;在网络舆论上,iPhone也是遥遥落后的存在,其有着各种不完善,其已被国产超越几乎已是共识。

甚至在部分人眼中,iPhone根本就算不上一款合格的手机,他们随便都能列举出iPhone的一大堆缺点——诸如没有通话录音、没有应用双开、充电速度慢、信号差、拍照不及国产、NFC功能不足、 不支持长截屏、散热不足、日历不显示节假日等等…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缺点的iPhone,还能在如此高的售价现实下,成为单品累计销量第一名的存在?

这一切,难道又要用这句万能的“用户崇洋媚外,跪久了站不起来”来解释吗?显然这只是接盘侠的无能狂怒,其实iPhone能赢的背后原因,是值得深究的。

而究其背后原因,个人认为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共同铸就了iPhone此番的胜利。

一是安卓夸大了iPhone缺点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如前所述,诸多安卓用户都可以随手列出iPhone的诸多缺点,而这些缺点,是他们用来试图劝退用户购入iPhone的理由。坦率来讲,这些缺点在iPhone上是的确存在的,但有许多缺点也的确是被安卓用户夸大了影响乃至是以讹传讹的。

诸如安卓用户所谓的应用双开、通话录音、长截图等等,这些功能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其实并不是刚需,只是一小部分的人需求,但在安卓用户口吻中,这似乎成为了人人必备,没有就会天塌了的功能缺失。

而安卓用户最常抨击iPhone的信号差、续航差,在当前来看其实更多的是在以讹传讹——iPhone的信号的确谈不上强,但也并没有差到这些人所谓的随时失联,事实上,在iPhone没有信号的地方,大概率国产也是没有信号的;而在续航这件事上,电池容量3000多毫安时的iPhone当然比不过动辄5000毫安时的安卓,毕竟这是物理定律决定的,但4000多毫安时的iPhone,却能在续航上和5500毫安时的安卓旗舰们打得有来有回——事实上,自苹果从iPhone 13 Pro Ma开始加大电池容量x以来,随后的每一代的Pro Max机型,在续航能力上一直都是不输乃至是超越安卓旗舰的存在。

而在充电速度上,iPhone的确比不过当前安卓旗舰动辄80W的充电功率,而充电速度自然也是越快越好,但这并不等于说慢充就不能活了——毕竟于现实而言,有多少用户又有每天急需在15分钟内充满电的需求?事实上,充电速度与手机影像传感器尺寸一样,是一件边际效益递减的事情。而iPhone得益于变强的续航能力和半小时充电50%的充电功率,其实已可以满足用户90%以上的充电需求了。

种种现实,我们不能发现:安卓用户所罗列的iPhone诸多不足,它虽然确实存在,也会影响部分用户的体验,但对于更大的用户群体来说,其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也够不成安卓用户的体验壁垒。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安卓用户所罗列的这些缺点,其实iPhone也一直在改善,诸如在iOS 18 系统中就能支持通话录音。

二是iPhone在综合体验上更能满足用户所需。

厂商一直在努力满足用户所需,但用户需要什么,事实上这是一个极易回答但又极难做好的问题。说极易回答,是因为可能每一位用户想要的都是一位多边形战士——系统体验好、配置高、续航久、充电快、影像强、游戏强、质感佳、品牌强、价格实惠等等……,但极难做好,则是要完成这样的多边形战士,带来的是成本的极速上升,而这对于许多安卓厂商而言,则是难以承受之痛——毕竟成本上去了,就意味着售价的提升——但售价提升有又可能会导致更少用户买单——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纵观智能手机市场,其实iPhone才是最接近用户所需的多边形战士的存在。

诸如在系统体验上,用户常说的这句“用iPhone是我给应用当爷,用安卓是应用给我当爷,”就已经言简意赅的说清楚二者在系统体验上的本质差距——从现实来看,iOS的确有着更为纯净安心的用户体验——各个App在iOS系统会守规矩得多,不会索要各种本不该索要的权限、也不会动不动就与其他应用相互关联,对iOS的应用的适配度也会更高,并且iOS系统也不会给用户乱推广告,但反观安卓系统,则是另一番景象。

又如在配置层面,iPhone得益于其一直以来在高端市场的热销,使其在成本上也更舍得与敢于付出。事实上iPhone的综合配置也的确是最高的,其屏幕、处理器都是最顶级的,同时iPhone也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减配,这也是为什么此前有测算称iPhone 15 Pro Max的BOM成本就超过4000元的原因所在。而4000元的物料成本是什么概念,其实这已经是许多安卓旗舰或次旗舰的起步价了。而更好的元器件,自然也决定了产品更好的使用体验、耐久性以及外在质感。

但反观安卓手机,许多都是倾向于在你看得见的地方猛堆料、显诚意,但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却往往会缩减一些配置,否则也不会有旗舰用短焦指纹、转子马达这些事情了。

在当前主赛道影像层面,安卓旗舰目前在拍照这一赛道上,得益于更强的影像配置,的确在一些场景中的表现比iPhone要更好,但在视频赛道,iPhone的领先优势依旧非常明显。而若从整个创作全链路的体验来看,事实上iPhone的体验优势会更为明显——谁敢信,都2024年了,安卓机型在许多应用中,居然还无法调用精选相册,这种体验是何其落后?

在产品价格上:事实上,近年来安卓的主旋律是涨价,而iPhone则是保持售价不变乃至是降价——当前,安卓旗舰已经逐步迈过上6000元的售价门槛,华为Pura系列更是与iPhone售价基本持平,这一现实,自然会让用户在购机时进行更多比较。

而在本次618年中大促活动上,iPhone更是进行了大降价,为此还数次登上了微博热搜,被业内嘲讽为没有创新只能靠降价求生。

但事实上,降价后的iPhone,其竞争力也在进一步增强——诚如用户们所言——“7000元的iPhone边框跑航母,4000元的iPhone已经是无边框设计了;没有创新不足的iPhone,只有价格不到位的iPhone”。

而这也或是iPhone能在本次618大促活动中再次大获全胜的原因所在——毕竟若更优惠的价格,在配上其更为纯净的系统体验、顶级的配置、第一梯队的综合影像能力、强悍的品牌实力等等,用户在购机时,选择天平当然会偏向使用持久度可能会更强的iPhone。

三、进步之下,国产厂商还需对系统顽疾动真格

公平来说,近年来安卓厂商们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在本次618年中大促中,虽然iPhone是最大赢家,但安卓厂商们在4000+以上高端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4000—5999价位段,小米14、一加12、14Pro就分别获得了第二、三、四的累计销量成绩,而在6000元以上真高端市场,华为是仅次于iPhone的存在,vivo X Fold3更是成为了这一价位段中唯一进入单品销量累计榜单前十的可折叠手机。

这是可见的进步。但在可见进步之下,国产要如何才能在高端销量上超越iPhone,这是国产们依旧需要深思的。

个人认为:国产品牌们在保持充电、拍照赛道等几有优势的同时,更需要在系统体验、硬件配置等方向,多向iPhone看齐。

但要真正对标乃至是超越iPhone,就应该在最影响用户体验的系统广告、官方预装等毒瘤上动真格,敢于断舍离、敢于壮士断腕。

毕竟用户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在充电、拍照,但用户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你的系统,而在使用系统时,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恐怕并不会喜欢各种广告推送、各种软件预装。

其实在高端市场,把选择权留给用户,可能会更好。

作者:邻章【微信:ZLxgic,公众号:TMT317】,专注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产品服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