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白云深处千亩梯田茶园、黄山脚下“大地指纹”,太美了

2024-06-20 17: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村,古徽州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村子。

初闻“蜈蚣岭”其名,肯定会有人觉得有些吓人,难不成这里有很多蜈蚣才因此得名?

其实不然。

蜈蚣岭村的村名,是源自于村子所处的山岭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登高俯瞰,你会发现这里山峦起伏,犹如一只巨大的蜈蚣匍匐于天地之间,于是这片山岭便有了“蜈蚣岭”的名称。

歙县蜈蚣岭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村就坐落在这片山岭之间。

村庄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海拔800多米,四周群山环绕,两条高山溪水自上而下蜿蜒流过。

整体地貌呈“三座大山五面坡”之势,常年云雾缭绕,真有种“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宁静和悠远。

蜈蚣岭村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村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里的千亩高山石砌梯形茶园。

遥遥望去,一层层由碎石垒叠而成,宛如卧龙脊背横卧在村落龙脊上的梯田,气势恢宏。很难想象,当初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用一砖一石垒砌而成的。

这片高山梯田的背后,还曾演绎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高山石砌梯形茶园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

曾经的璜田乡是歙县最偏僻的深山区乡镇,到处荒山秃岭。

因为交通的落后,这里自古就是个非常贫困的地方,“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松脂来点灯,辣椒当咸盐”就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蜈蚣岭人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前后用十几年时间建造了现有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园,蔚为壮观。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挖山凿石的建设中,蜈蚣岭村的妇女们组建了一支“女子突击队”,她们和男人们一样干,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完成了对这片荒山的治理工作。

当年蜈蚣岭村女子突击队劳动的场景
图源/新民晚报

1974年,《人民日报》记者到蜈蚣岭村采访体验后,在10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长篇通讯《愚公岭上大寨花》,把蜈蚣岭称作“愚公岭”,向全国介绍了蜈蚣岭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事迹,自此蜈蚣岭名扬天下。

如今的蜈蚣岭村,如一位恬静美丽的姑娘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天地,这里的梯田、茶园、山岭、天梯,都成为了村中独具魅力的特色,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赏玩。

2019年,蜈蚣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美丽的蜈蚣岭村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村的坡地改梯田,不仅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实在在地为村里的百姓带来经济效益。

过去,村里虽然也种茶,但由于石坚地薄,茶不成园,再加上交通不便,再好的茶叶也很难卖出去。

现在的千亩梯田茶园,在蓝天的映衬下,层层而上,利落整齐。

郁郁葱葱的高山茶园里,十八株白茶树被单独圈了出来,茶枝遒劲,这些原生白茶祖,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真不负“南方嘉木”的美誉。

高山石砌梯形茶园 图源/图虫创意

蜈蚣岭产茶,以“黄山毛峰”为优。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由于黄山毛峰集中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所以也称“徽茶”。

蜈蚣岭村山多地少,云雾缭绕,土壤呈弱酸性,正是出产黄山毛峰的好地方。

黄山毛峰嫩芽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素材库

村里的方大娘以前是女子突击队的队长,如今是采茶女中的一员。

一入茶园,就可以看到满园辛勤劳动的采茶女们,她们头上都包着跟方大娘一样艳丽的头巾,系着花布兜和套袖,背着小竹篮,刷刷不停地采摘新鲜的嫩芽。

采茶女们正在采茶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素材库

她们采摘的一般是一叶初展的肥壮嫩芽,四斤鲜叶只能做一斤干茶。

黄山毛峰干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后,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2008年,黄山毛峰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山毛峰冲泡 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方大娘来说,蜈蚣岭村的变化是惊人的。

原来鲜有人知的偏僻山村,现在不仅景色迷人,还变成了各地驴友的网红打卡地,不少画家和摄影爱好者纷纷来此拍照采风。

村里的村民们,有的人通过种茶、制茶、卖茶提高了经济收入,有的人开起了乡间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蜈蚣岭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800元,全村正步履铿锵地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江淮时报》又上蜈蚣岭

[2] 蜈蚣岭:治理水土流失,向秃岭要茶

[3] “蜈蚣岭”精神的岁月回声——春访黄山原蜈蚣岭大队“女子突击队”队员

[4]《文明密码》安徽歙县丨曾经的“铁娘子”,如今的欢乐采茶奶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