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购房有优惠、驿站首日免费住……留在肇庆的青年有福啦!

2024-06-19 18: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

发展日新月异的肇庆吸引

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前来就业创业。

如何让青年人才在肇庆有归属感,

并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幸福感?

留住青年人才,

肇庆有妙招!

构筑“安乐窝”

引得凤来栖

近年来,

团广宁县委与企业联手推出“青年安居计划”,

精准对焦青年“短租、常住”需求,

提供“一对一、多对一”贴心服务,

帮助18-35岁来广宁就业的非广宁籍青年

解决租房、住房问题,

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让广宁对青年更友好,

让青年在广宁更有为。

团广宁县委针对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现有房源供给情况及城市规划等市场信息进行了调研,制定了“青年安居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明确为来宁青年提供租房、购房服务的具体流程。

△ 图源 广宁发布

同时,该县以“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的方式委托企业作为具体执行机构,从住房租赁、购买、信息推送等方面,为来宁青年提供全方位服务,让青年住有所居,住得满意,住得舒心。

如今,

来广宁就业创业、有住房需求的青年

可以登录企业搭建的微信小程序平台,

获取丰富多样的房源信息和具体租房价格,

并通过线上选房、VR实景看房等方式,

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房源。

△ 图源 广宁发布

同时,企业免收中介服务费,进一步降低了青年的租房成本。若青年有意在广宁购房,企业不仅可提供专业的购房咨询和贷款服务,更推出优惠购房政策,让购房青年享受免收整单1.5%的中介服务费等优惠,帮助其顺利实现购房梦想。

从外地来到广宁工作的青年纪先生

就享受到“青年安居计划”的优惠。

此前,他租住的房子约满,

通过“青年安居计划”,

很快便租到心仪的房子并搬迁入住。

“我在小程序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房源状态,再线下约见中介和房东,节省了跑店看房的时间。整个租房过程没有隐形费用,服务流程专业,这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我来说真的很有用。”入住新居后,纪先生高兴地说。

团广宁县委副书记黄广正介绍,

自“青年安居计划”实施以来,

他们与企业不断优化方案,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努力为更多青年解决住房问题、

提供更加安定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们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作用,不定期向青年推送优质房源,并提供线上看房、线下下定的便捷服务。同时,为确保房源质量与安全,我们与企业在房源筛选与管理方面进行严格把控,规范开发商和房东的合作机制,对房源进行严格筛选与审核,并定期开展房源巡查与维护工作,确保房源设施与环境均符合居住标准。

广宁县“青年安居计划”报名方式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1、报名入口:在“牧马找房”小程序首页,点击登记申报入口。

2、填写申报信息:在广宁县“青年安居计划”登记申报表中,填写完表格内容后点击“提交申报”,等待短信通知即可。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

四会推出青年人才驿站项目,

外地来四会的青年人才

可申请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不仅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还有就业指导、岗位介绍等服务,

入住首天还能享受免费优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链接)

四会市青年人才驿站项目

是四会引才、聚才、留才,

加强招才引智、筑巢引凤,

推动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给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

精心打造的温暖“落脚点”。

创业有扶持

就业有补贴

肇庆高新区

产业云集,人才汇聚,

是广大青年的筑梦热土。

近年来,

肇庆高新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以人才优势塑造创新优势,

用科技优势塑造产业优势,

形成了人才兴、产业兴的生动景象。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直以来,肇庆高新区

欢迎广大青年来此就业创业,

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例如在日前发布的

《加快推进高鼎端科教走廊与肇庆高新区

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中,

多项措施提到高校毕业生。

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看完,也许你会心动哦~

↓↓↓

01

实施科技创新券补助

引导区内科创企业、研发机构加强与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等机构深入对接,对企业单个项目累计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购买服务实际交易金额的20%,每年申请补助额度累计不超过10万元。

02

实施科技服务机构奖补

对经报备并辅导区内企业成功申报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为“高企”)的高鼎端科教走廊科技服务机构给予奖补,当年辅导通过高企首次认定数量大于或等于3家(重新认定高企2家计1家)的,每成功1家奖励0.5万元,单个机构每年获得奖补不超过5万元。

03

实施“博士经纪人”制度

推动区内用人单位与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博士(后)培养合作,实现博士(后)平台资源共享,开通博士以上高层次在区创新创业、生产生活“绿色通道”。对为区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推荐输送博士(后)人才、组织推荐博士(后)人才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博士(后)创新创业个人及团队引进等方面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高校、企业或科研院所,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经费扶持。

04

加强与高校开展柔性招才引智

坚持“企业出题、人才揭榜”,定期开展企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鼓励用人单位与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探索项目合作、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定期合作等形式柔性引进博士、副高职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以上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个用人单位每年支付柔性人才劳动报酬的最高25%,累计最高100万元补贴。

05

加大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力度

围绕市域内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开展“肇庆高新区·高校行”系列活动,对规定的用人单位新引进的全职全日制博士、硕士,给予2000元/月、1000元/月生活补贴,享受期最长3年。区内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日制大专、本科生),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按每招用1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

06

鼓励本地高(职技)校毕业生留肇就业

对首次就业或者重新返肇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就业补助。对市域内的大中专、技工院校当年度毕业生到肇庆高新区企业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含本数)的,分别以全市高校、中职技工院校上年度留肇人数占比平均数为基数(存量),对超出基数部分(增量)按2000元/人标准给予院校一次性奖励。

07

支持本地高(职技)校毕业生顶岗跟岗实习

鼓励高鼎端科教走廊大中专、技师院校组织推荐毕业年度学生到肇庆高新区企业开展实习,实习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且实习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的,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院校按3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08

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保障

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肇庆高新区创办初创企业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创业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贴息。个人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创办企业带动就业的借款人,个人最高贷款额度可提高至50万元,并给予财政补贴。对于区内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可对符合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五险费用给予补贴。

09

加大技能人才培育提升

对市域内职技院校新培育的全职特级技师(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市区共给予2万元、1万元、3000元一次性奖励;对取得特级技师(首席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全职人才,给予2000元/月、1000元/月生活补贴,享受期最长3年;对获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

10

加强高(职技)校毕业生安居保障

鼓励高鼎端科教走廊高(职技)校毕业生落户肇庆高新区,对在肇庆高新区就业的高(职技)校毕业生购买首套自住房的,按全日制硕士5万元、本科毕业生2万元、大专毕业生1.5万元、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1万元的标准给予购房补贴。对肇庆高新区企事业单位就业创业的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人才层次申请入住区人才公寓,享受不同标准租金优惠。

本若干措施由区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解释和负责执行,所涉资金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按市、区政策现有列支渠道和分担比例兑付。

为鼓励青年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

肇庆高新区还积极主动走访企业,

鼓励区内企业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岗位,

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见习机会,

扎实开展“展翅计划”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

此外还通过加强培训、交流活动等方式,

搭建青年就业服务平台。

据了解,肇庆高新区2023年通过开展“展翅计划”开发“返家乡”实践实习岗位19个,招募实习、见习生14名;小鹏汽车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招募实习、见习生180名。

城市承载青年梦想,

青年引领城市未来。

目前,

肇庆正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相信,这场青年与肇庆的“双向奔赴”,

将助力肇庆高质量发展,

实现“肇庆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肇庆更有为”的美好愿景。

资料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高健辉)肇庆青年 广宁发布 肇庆高新发布

编 辑:翟舒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