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径山藏》刊刻435周年,千年径山寺首展传奇经书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24-06-19 18: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在明代高僧紫柏真可的号召下,《径山藏》刊刻大业拉开帷幕。这一刻藏伟业延续两百余年,主事者在刻藏过程中敢于担当、矢志不移,在中国汉文大藏经刊刻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径山藏》不仅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刻本大藏经,同时也集结了明清时期的学术、文化与艺术精华。 

近日,“径山藏·嘉兴藏”刊刻43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分别在浙江杭州径山万寿禅寺、浙江图书馆之江馆相继举行。主题活动囊括学术研讨、文化特展、古籍保护培训、数字传承、遗址恢复等,从文献挖掘、追溯历史、人才培养等多重角度,进一步挖掘与传承《径山藏》这一珍贵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

浙江杭州径山万寿禅寺

径山禅寺藏经楼图书馆中保存的《径山藏》佛典

古籍经板(局部),径山禅寺藏

“大藏经”并非特定的一经一书,而是以经、律、论为中心的大规模佛典集成。在公元10世纪刻本大藏经出现之前,佛教典籍大多以写本为主要形式流传于世。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兴起,写本大藏经逐渐向刻本大藏经过渡。大藏经的雕印始于北宋初年的《开宝藏》,之后历代皆有新编修的大藏经问世,各部藏经之间有相互继承关系,构成了庞大的藏经谱系图。 

自北宋《开宝藏》开始,经明《永乐北藏》到清《乾隆大藏经》为止,历时近千年,我国共刊刻了十余部大藏经。而在浙江地区,为振兴佛教、流通法宝,各地佛教信众亦会组织募捐刊印大藏经,较为著名的有宋代湖州地区《思溪藏》、元代杭州地区《普宁藏》和明清江浙地区的《径山藏》。

径山禅寺今景

“径山藏·嘉兴藏”刊刻435周年研讨会暨纪念大会现场

“径山藏·嘉兴藏”刊刻435周年研讨会暨纪念大会现场

 《径山藏》因刻藏与贮藏经板地点主要在浙江余杭径山而得名,又因其装帧形式与发行流通地也被称为《方册藏》《嘉兴藏》。《径山藏》内容广博宏富,包括正藏、续藏和又续藏,仅以目前收集到的经籍数量计算,201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的《径山藏》共收录佛教典籍2656种,近13000卷,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刻本大藏经,被喻为中国近世佛教研究的“敦煌发现”“佛典史料宝库”。

径山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径山藏》的刊刻最早由袁了凡居士提议。晚明时局动荡,社会文化变迁,佛教式微。袁了凡与江南丛林高僧幻余法本商讨提出将卷轴装、梵筴装、经折装等装帧形式的佛典改为方册,便于流通传播。这一想法得到了高僧紫柏真可的支持,紫柏大师以民间募缘方式,倡导以"刻藏之旗鼓"为号召,嘱咐弟子密藏道开主理其事,成立刻经会,征写募缘疏文,对外募化经费,敦请官员担任外护,获取社会各界支持。经过多年筹划准备,将刻藏心愿化为行动。 

《径山藏》古籍书册

《径山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一部大藏经,收经众多,卷帙浩繁,费时、费工、费心力,非亲历其事,不知其难。正如古籍研究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广锠所言:“即使在社会经济、印刷工艺乃至数字化艺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编印一部大藏经也是一般人所难以企想的工作。在古代,推行这一工作的艰难卓绝,可以想见。”

《径山藏》江南刻场分布 

《径山藏》的刊刻过程中人事几经更迭,刻藏地多处变迁。从明万历十七年(1589)于山西五台山妙德庵开刻,后南迁至杭州径山寂照庵及化城寺续刊,并明末崇祯年间于嘉兴楞严寺续刊并流通。 

明代径山地图

刊刻事业最初落脚于五台山,南北僧众跋山涉水云集于此,计有八位书写者,近九十位刻工,在密藏道开的带领下正式开刻。密藏道开与诸公订立刻藏方案,严拟各项条约与规范,落实庞杂刻藏事业的执行标准。《径山藏》早期的刊刻,从底本选定、校本比对、复校核查与裁定,再到写样转录、上板印刷,以及最终书样校对,都经过严谨细致的工序,以确保刻经品质。 

径山禅寺与寂照庵遗址俯瞰图

由于五台山天气寒冷,募缘不易,考虑到不利于经板保存以及材料运输耗时耗力耗资,最终由冯梦祯等人决意南迁至位于浙江杭州的径山。 

《径山藏》刊刻遗址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径山禅寺寂照庵举行

始建于唐的径山禅寺,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列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东南第一禅院”,海内外奉为禅宗文化圣山。刻经道场设于径山禅寺别院之一的寂照庵,这里位于寺北五峰之背,初为“寂照房”。其所在方位亦能与清嘉庆年间《余杭县志》中的“径山图”对应。 

《径山藏》刊刻遗址纪念碑

明末紫柏大师圆寂,又值明清鼎革,时局动荡,随着各地家族、发心信士随力捐资,刻藏地从径山逐渐分布江南各地,清初于嘉兴楞严寺续刊并流通。在变幻的局势中,全藏大致完成于清康熙末年,至嘉庆年间仍有小规模的经板补刊。

《径山藏》的编目结构,参照《刻藏凡例》而制订原则。编者认为,藏经目录应循惯例,以明《永乐北藏》为基础,依经、律、论、西土圣贤撰集、此方著述等顺序编排。在经、律、论部分,应依大小乘先后次第排列。经论并依单译、重译、宋元续入典籍等次类并之。 

径山禅寺“佛典浙韵——径山藏文化特展”所展古籍

比对今出版的实存书籍,《径山藏》编目主要结构为正藏、续藏、又续藏、补遗四大部分。据早期目录描述,将续藏、又续藏定义为"藏外经典并诸方语录杂集"。其中,正藏的特点是将《永乐北藏》后期补刻续入藏的中土著述直接编入正藏中。在"大乘经五大部"的顺序,实际是以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等先后排列之。 

《径山藏》的续藏又续藏部分,除了新增大量中土著述,还有为数颇丰的经典注解与文集创作、仪轨类典籍。尤其是典籍的随函附属文献极具特色,如校讹、音释、凡例、科判、刊记等,为史学、语言文学等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古籍经板 径山禅寺藏

新增大量中土著述的意义何在?方广锠教授强调:“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佛教典籍固然重要,而中国人写的佛教典籍,体现了中国人在接受印度佛教之后,如何理解、传播佛学,对于后人理解、研究佛教有着特殊意义。以前编藏的僧人都觉得唯有佛陀所言才可入藏,中国人的撰述不收,因此大量中国佛教典籍亡佚,非常可惜。所以《径山藏》的价值在整个中国藏经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第二届径山藏·嘉兴藏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明代佛教版画鼎盛,《径山藏》卷首还多刻有佛像、龙牌记等版画,图形绘制精美,版刻庄严敬重。表达佛经典籍庄严肃穆的同时,呈现了明清传统版刻艺术之美。 

《径山藏》典籍书册卷首版画

在此次系列纪念活动中的“第二届径山藏·嘉兴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李巍介绍了版画的样式类型:“这些版画中一类是作为扉画的常见样式,并配有相应的牌记,其中包含一佛二弟子像,一佛二菩萨以及僧人童子像。这些像有较为固定的版式,也有一些细节变化和组合;第二类是单独出现的经变图,如《华严经》《西方净土图》《弥陀经图》《准提净业》图等经变图,这些图像内容与经文密切相关,布局合理,造型精妙。此外,《径山藏》中收录不少僧人写经图,还有禅师法师像赞(如法藏、栗如禅师,一揆禅师等等),这些僧人形象既有符合大众对于高僧大德道心坚固、清净自在的固定印象,体现出具有共性的审美追求,又有精心设计、符应僧人具体样貌的个性化艺术处理。”

《径山藏》典籍书册卷首版画

《径山藏》典籍书册卷首版画

“这些图像体现了《径山藏》丰富高超的刻板技术,也可视为明代版画艺术的精品杰作,深入研究这些图像有益于我们深化对于明代佛教图像的认识理解。”李巍说。 

《径山藏》中国境内流通图示

除了在国内流传,《径山藏》佛书刊本通过请经或商品贩售模式,或藉由人群的移动,如商人的海外贸易、明清鼎革大规模人群的海内外流动迁徙,区域间僧俗的行走往来与交流,将《径山藏》流通至海内外。日本据此覆刻了《黄檗藏》,韩国、越南也兴起了重刻佛典的热潮,以"书籍之路"形塑出东亚文化圈。 

径山临济声名之望曾引求法日僧纷至沓来,对日本禅宗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以《径山藏》为底本,江户时期日僧铁眼道光开刻《黄檗藏》,历时十余年而成。

《径山藏》海外流通图示

日本黄檗宗万福寺文华殿研究所所长田中智诚此次应邀参加《径山藏》刊刻435周年纪念活动,据他介绍,《径山藏》作为“佛典史料宝库”,也深刻影响了日本《黄檗藏》、《大正藏》的编修。当年铁眼完成雕刻大藏经的新闻一出,从北海道到鹿儿岛的整个日本寺院和信佛人士将全藏2300多套订购一空。《黄檗藏》的字体一如明式,即如今的“明朝体”,也成为日本新闻、杂志、教科书等正文所用铅字字体祖型。

径山茶山

“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僧人的弘法与传法,构建法脉的传承,带来佛教文化的中外交流,书画、茶文化等也由此为源,远播东瀛。据日本《名物类聚考》载,日本茶道也是700年前的入宋僧南浦绍明从径山传过去的,“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径山寺图书馆“潮音堂”藏经楼

对法宝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还在延续。近年来,随着寺院的重兴工程,径山寺藏经楼重建、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古籍收藏保护、数字化应用在一一推进。 径山寺图书馆位于全寺中轴线的第三进殿堂,重建了命名为"潮音堂"的藏经楼。这是一栋以宋式营造的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共有五层:包括法堂、现代图书馆、传统藏经楼及法务流通处,兼具着传统藏书与现代阅览图书的寺院功能。

径山禅寺藏经楼图书馆中保存的佛典

径山寺图书馆馆长释法幢介绍,2018年寺院在信众的鼎力捐助下,收购到《径山藏》古籍450册。此书印成后流通到日本,由佛通寺常年收藏,书内可见佛通寺的藏书章,之后辗转到韩国的藏书家,再由中国湖州的藏书家购回保存一段时间,通过一定的渠道得以辗转回到径山寺,实属不易。2022年径山寺藏经阁内装完成,全部古籍进库存入书橱。2023-2024年又在众人的积极护持帮助下,购捐梵夹装贝叶经二部,极其罕见和珍贵。2024年又购入了《黄檗藏》等七部古籍,极大地充实了馆藏,也令藏品更为丰富。据浙江图书馆张素梅统计,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著录径山寺古籍藏书共69部514册。 

径山禅寺藏经楼图书馆中保存的佛典

对《径山藏》进行全文数字化,是当代佛教典籍保护的重要课题。释法幢介绍:“2014年,我们联合中国美术学院、义工一起参与了CBETA中华电子佛典的数字化工作,整理《径山藏》的电子目录并与CBETA目录进行比对。此后并对《径山藏》附属文献如序跋、扉绘进行了图档扫描,以方便学者查阅研究;2022年至2023年义工们将径山寺藏经阁的古籍《径山藏》全部扫描,共计完成450册27751拍的数字化扫描任务。后又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师生们的助力下,藉以扫描文件为底本,研发了《径山寺藏古籍检索系统》,通过资讯技术,既有效地保护古籍,亦促进佛典的广泛且便捷地阅读。日后待因缘条件成熟,可以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化的应用,挖掘《径山藏》相关序跋、题记等史料文献,开发基于《径山藏》人物传记文本脉络的智能分析系统,或可进而建构出明清佛教藏经的知识图谱。”

2024年佛教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

6月17日下午“2024年佛教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顺利举行结业仪式。本次培训班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和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径山禅寺承办,邀请到图书馆、高校等国内知名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浙江省内外各寺院、佛学院、佛学研究所的法师于14日—17日于径山禅寺开展集中培训。特聘请图书馆、高校等国内知名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全面而丰富,既有专业理论课程也有实践体验活动,藉以培养佛教古籍保护方面的专 业人才,提升学员古籍保护的理念和专业素养,推进佛教古籍及数字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更好地保护并传承佛教传统文化。学员们表示,透过这次的学习,开阔了视野,对古籍保护有了多方位认识与了解。

2024年佛教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

为使公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大藏经的“前世今生”,在《径山藏》刊刻435周年之际,径山禅寺与浙江图书馆还联合举办了“佛典浙韵——径山藏文化特展”和“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

浙江图书馆“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现场

这是浙江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藏经联展,集结了来自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安徽博物院、径山禅寺五大馆藏的珍贵藏品,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全面展现了大藏经的历史、艺术价值及佛教文化的魅力。

径山禅寺“佛典浙韵——径山藏文化特展”现场

本次系列活动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嘉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浙江省佛教协会、杭州市佛教协会主办,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图书馆、杭州市宗教研究会协办,杭州径山万寿禅寺承办。 

佛典浙韵——径山藏文化特展

展览地点:径山禅寺法堂

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

展览地点:浙江图书馆之江馆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3日-7月31日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