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论|G7普利亚峰会,何以成为“史上最弱”?

国际问题观察员 程理
2024-06-19 10:49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4日,七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召开,多国领导人会面。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七国集团峰会近日在意大利普利亚落下帷幕。如果说去年的广岛峰会还勉强唱着“团结”与“和平”高调,今年的普利亚峰会则将各方“各怀心思”与“逢场作戏”描绘得更加生动。这场连西方媒体都感叹政治意愿不足、能力有限的“史上最弱”峰会,可谓无前景、无团结,亦无人心。

无前景,恰似失败者联盟

合影中的七位领导人,除了东道主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媒体戏谑“恐怕各位是来躲避国内政治危机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还沉浸在欧洲议会选举右翼势力带来的重击中,英国首相苏纳克面对下月初的大选似乎已“无力回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领导的内阁以16.4%的支持率创下历史新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甚至坦言想辞去这份“疯狂”的工作,美国总统拜登选情也不乐观,应对特朗普的同时还得忙着去宽慰被裁定重罪的儿子。美国“政客”新闻网以《六只跛脚鸭和梅洛尼》为题给出辣评:“G7峰会看起来更像是最后的晚餐,而不是西方力量的展示。”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副所长评论称“G7给人的印象是软弱和政治权威衰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问道,在本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中,G7在世界舞台上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无团结,分歧扩大盟友难同心

美欧之间围绕乌克兰和巴以两场危机,越是显示团结,似乎越是难掩分歧。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欧洲首当其冲,一面承受着高通胀高物价带来的民怨,一面还要想着如何继续勒紧腰带给乌克兰输血。美国把担子更多压给了欧洲,把心思动到了俄罗斯的主权资产上。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关如何将俄被冻结资产提供给乌克兰的辩论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据法新社统计,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约3000亿美元,绝大部分都在欧盟银行中,美国银行中只有约30亿美元。一旦俄罗斯展开报复,受影响最大的只会是欧洲。欧洲普遍希望取得平衡,避免自身利益受损,而美国只需要尽快看到援乌金额落实就行。于是这次峰会仓促折冲,仅表示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产生的收益向乌克兰提供约500亿美元贷款,留下一堆法律和具体操作问题似乎也没想明白,更没有做好准备。在巴以问题上,美欧分歧更加明显。去年10月法国在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上支持了一项巴以冲突当事方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而美国投了反对票,英国和日本选择弃权。美国在巴以问题上一意孤行,一味支持以色列,令欧洲也不得不与其渐行渐远。除此之外,这次G7峰会期间各方看法不一致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峰会公报中关于支持“堕胎”内容公开争论,梅洛尼在峰会晚宴上给马克龙送去的“大白眼”被西方媒体纷纷捕捉。

无人心,抱团无非是为了私利和霸权

作为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组成的“富人俱乐部”,G7本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作出贡献,然而这几年的峰会一直未能就消除贫困等问题提供实质性方案,这也让G7渐渐褪去光环,变得不受欢迎,甚至面临口诛笔伐。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报告估算,G7欠“全球南方”国家约13.3万亿美元,包括未兑现的援助承诺和未兑现的气候融资承诺等。面对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七国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躲的是承担全球责任的诚心、遮的是争夺一己利益的私心。正如巴西总统卢拉所言,“G7的政治讨论方式已经过时”。

历史早已证明,划线对抗、小院高墙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成为阻碍人类发展进步的最大问题。曾经繁华灿烂的“大西洋灯带”,陷入碎片化、阵营化的困境中,不复往日辉煌。面对今日世界的种种威胁挑战,唯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团结务实的手段才能化危为机,立己达人。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